勵志故事演講稿文字素材

  無論哪行哪業,成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多再辛苦都要保持前進,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 飛翔是因為拒絕墜落

  有好幾次,見蝙蝠掉在地上,怎麼也飛不起來。

  蝙蝠是十分靈巧的飛行動物,為什麼落到地上後就飛不起來呢?

  一天,父親帶我到一個山洞。只見洞頂和洞壁倒懸著無數的蝙蝠,可就是沒有棲落在地面上的。父親見我不解的樣子,說,這是蝙蝠在給自己一片危崖。

  蝙蝠為什麼要給自己一片危崖,讓自己時時刻刻處在危險之中呢?我問。

  父親說,蝙蝠一旦脫離了攀附的洞壁,它就會直往下掉,為了避免墜落而亡,它只有盡全力地撲打著雙翼,努力使自己向上、向上,所以我們才看到了靈巧飛翔的蝙蝠。原來,飛翔是因為拒絕墜落的。

  為什麼蝙蝠落到地面後,就難以飛起來呢?我問。

  因為蝙蝠落到地面後,就再也沒有懸掛在洞頂時那種“生的危險,死的威脅”的感受了,沒有這種生死攸關的感受,又怎麼可能盡全力去飛翔呢?不盡全力去飛翔,又怎麼可能飛得起來呢?

  噢,我明白了,瀑布給自己一片危崖,成就了一片壯麗的風景;人生給自己一片危崖,也可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

  2:苦難的另一面是恩賜

  1965年,他出生在河南長垣縣一個農民家庭,一生下來,命運就向他展示了殘酷的一面,他先天脊柱變形,前弓後駝,而貧窮的家庭連他的溫飽都無法保證,醫治殘疾更成為了一種奢望。

  1982年,17歲的他身高僅有1.55米,體重僅37公斤,那一年他高中畢業面臨高考,成績優秀的他自信滿滿,每天都要學習到深夜,家人看他如此投入,不忍心告訴他真相,一直到填報志願的時候他才知道,因為身體殘疾,沒有一所大學會錄取他。

  得到訊息的他痛苦不堪,他撕扯著自己的頭髮,一遍遍嘶吼著:“我應該怎麼辦?應該怎麼辦?”

  這樣的痛苦一直持續了10年,他閉門不出度日如年,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本名為《我與地壇》的書。這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同為殘疾人,他深深理解史鐵生的痛苦,也被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樂觀向上的情緒深深打動,看著為他奔忙的年邁父母,他決定與命運抗爭。

  1992年,他開始外出打工,雖然身體殘疾,但由於頭腦靈活,他很快找到一份推銷員的工作,專門向醫院推銷醫療器械,在一次推銷中,他無意中聽說當時氣管導管比較緊俏,主要依賴國外進口,突然萌生了生產這種器械的念頭。

  但一個身有殘疾的農村青年想要做成在當時還屬高技術的產品談何容易?為學技術,他10多次上河北、下上海,7次騎著摩托車跑洛陽、鄭州,向專家討教。有一次,為了一個關鍵技術,他騎摩托車連夜趕往200多公里外的洛陽,專家聽了他的經歷,感動得熱淚盈眶,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術全部傳授給他,隨後,他向鄉親們借了兩萬元錢開辦了自己的工廠。

  1995年,他的氣管導管研製成功,當年便獲得河南省技術成果獎,還填補了國內氣管導管生產的空白。1996年,他註冊了“駝人”牌商標,他說:“這商標‘駝’字小、‘人’字大,我想告訴大家,殘疾人照樣可以幹出一番事業,駝人也能頂天立地!”

  鏗鏘有力的話語背後,是夜以繼日的勞作,身為一名殘疾人,他要付出比一個健康人多出十倍百倍的艱辛努力。

  上蒼是公平的,經過他的努力,2010年,駝人集團已擁有數百種醫療器械產品,生產的麻醉包和鎮痛泵銷量穩居全國首位,並且出口到印度、土耳其、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他富了,但他沒有忘記曾經的苦難,他說:“創業富民、助殘,讓更多的鄉親們富裕起來,讓更多的殘疾人就業自立,是俺的最大願望。”

  為造福鄉親,他把企業遷回家鄉,安排了近2000人就業;為改善家鄉落後面貌,他拿出400萬元資助修路、架橋、建學校;為幫助殘疾人,他花錢在媒體上刊登入用殘疾人就業啟事,接納近400名殘疾人就業,還建起方便舒適的殘疾人公寓。

  他的名字叫王國勝,駝人集團董事長,河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會長,河南省政府“扶殘助殘慈善大使”,中國殘聯和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愛心人士”。

  時至今日,46歲的王國勝早已看淡了苦難,他對每名招募來的殘疾人說,其實苦難的另一面是一種恩賜,因為伴隨苦難而來的往往是一種超乎常人的堅強與不屈,而這種精神才是人生在世最為寶貴的財富。

  3:成功就是不放棄

  她從小就夠努力,可命運卻總是跟她開玩笑。

  為了能讀書,她6歲起就開始幫父母幹活。到了賣柑橘的季節,她常常凌晨兩三點鐘就得起床,走5公里多的山路,幫母親把柑橘背到街上,然後再趕到學校上學。即使這樣,上到初中還是被迫輟學了,因為家裡還是供不起她念書。母親說,我的這個娃兒幾乎都是餓大的,不是喂大的,命慘。

  為了改變命運,她做過建築工人,擺過地攤,賣過小火鍋,承包荒山種苦竹,養雞、養豬……她嘗試做過幾十個專案,但都以失敗告終,連她自己也記不清到底經歷過多少次失敗。

  “一定不能倒下,一定要站起來。”每次失敗,她都這樣寬慰自己。

  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吃到了一種口感特別的蔬菜,這讓她預感到命運有了轉機。

  那是她的家鄉四川宜賓極為常見的一種蔬菜,叫大頭菜,是芥菜的一種。不過她吃到的是一個叫陳家華的朋友用祖傳的手藝醃製的,味道非常獨特,兼具麻辣鹹香脆的特點,但又不像傳統的醃製大頭菜那麼鹹,甚至可以當零食吃。她想,如果能把它開發成產品,一定會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樣喜歡吃。

  她向陳家華提出了合作開發大頭菜的想法,沒想到對方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一口就回絕了。原來陳家的手藝是祖傳的,陳家祖上有規矩,醃製大頭菜的獨門絕技都是直線單傳,即使沒有孩子也不允許外傳。

  這樣的拒絕,並沒有讓她灰心喪氣,因為她早已歷經失敗的磨礪,已不會輕易地回頭。

  她頻繁地去陳家,卻沒有死纏爛打地天天講合作的事,而是隻幫忙做些家務,扯扯閒天。時間長了,她與陳家人越來越近,終於有一天,陳家人被她的誠意打動,同意合作辦一個大頭菜加工廠。

  初戰告捷,她很興奮,立刻用東拼西湊的4萬元購進了7噸大頭菜,就在她的家裡開始了把大頭菜做成產品的實驗。

  傳統制作醃菜的方法,是將大頭菜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院子裡自然風乾。成噸的大頭菜都掛起來,顯然太耗費人力了,為了省工省力,他們決定改進工藝,全部平攤著晾晒。七八天後,當她興致勃勃地拿起大頭菜檢視時,瞬間心裡就涼了半截。原來朝下的一面,因為不能跟空氣接觸,都腐爛變質了。

  7噸大頭菜,沒等醃製就全部扔掉了。不過原因是明擺著的,她沒有氣餒,四處籌款,再次購進了5噸大頭菜,並研究調整晾晒方法。這次他們專門製作了一個鐵爐,希望在大頭菜黴變之前就進行烘乾。然而,夢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實驗還是失敗了,大頭菜一噸接著一噸地被倒掉,借來的錢也跟著全部打了水漂。

  血本無歸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心痛吧,難受得不行,朋友想打退堂鼓了。她也心疼,但她沒路可退,雖然沒有足夠的資本,但她有足夠的外債。

  在她的堅持下,實驗再次啟動,只是迴歸了最原始的辦法——人工串掛晾晒。為了節省人工,她成了主要勞力,為了最後的希望,她幾乎拼盡全力。有時幹到清晨,大家都受不了,倒下睡了,她非要把手頭的菜串完,指頭都串破了,她也沒哼一聲。

  串完的大頭菜需要掛在架子上,經過20天的晾晒才可以做醃菜。最原始的方法竟成了唯一的方法,晾好的大頭菜,終於做成了產品。當那麻辣鮮香的味道浸滿她的口中時,她禁不住熱淚盈眶。

  實驗成功,她再次舉債,一下子就買回了10噸大頭菜。一串串大頭菜掛滿了架子,就好像一道迷人的風景線,她覺得夢想的財富離自己越來越近了,然而命運跟她開的玩笑,還遠沒有到頭。

  2007年3月,持續降雨引發的大水突襲了她的工廠,10噸快要醃製好的大頭菜全部被水淹沒。幾天後,大水退去,留給她的是一片狼藉。所有被水浸泡的大頭菜不得不扔掉,成車的菜被拉了出去,她的心也跟著碎了,此時的她已經身無分文,還欠下了一屁股債。回到家,看見年邁的父母,她無言以對。

  她不怕吃苦、執著追求的精神贏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陳家華的家人伸出了援手。在歷盡艱辛之後,2008年初,承載著財富夢想的大頭菜產品終於問世了。短短几年間,她們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2500餘萬元。

  她就是宜賓市華銳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施正琴。

  對於那些正在創業的旅途中苦苦思索成功祕訣的人來說,施正琴或許給出一份令人欣慰的答案,她說:“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去,就不想起來。”

  成功是什麼?成功就是,失敗了,卻從不放棄。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