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的簡短勵志小故事

  有條件的小夥伴可以多找一些來看看,那麼關於名人的簡短勵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陳坤

  在成長過程中,特別記得一個冷漠的眼神。

  在我剛成名不久,有一次參加一個國際電影節,在後臺遇見一個很有地位的女演員。

  我上去很有禮貌地跟她握手說:“你好,我是陳坤,很高興認識你。”那個女演員在我說完這句話之後,緩緩地轉身,輕描淡寫地瞟了我一眼,冷冷地“哼”了一下。

  我至今都記得她“哼”的那一聲,要多冷有多冷。我笑了笑沒說話就離開了。我面不改色地往前走,大家看到的依然是一個淡定平靜的陳坤,其實我心裡已經翻了好幾遍。憎恨、憤怒、想證明自己。

  那一刻,我在心裡狠狠發誓:等著瞧!

  我有一個不太好的毛病叫“記恨”,那件事讓我記恨了很多年。那種刻骨銘心的憎恨和憤怒一直憋在我心裡,化成一種動力,催促我不斷地強大,成為今天的陳坤。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恨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傷害你,也是你成長的動力。

  幾年之後,當我憑著認真演戲在業內獲得一點兒肯定,成為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演員之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理解了那個女演員。

  她那種輕蔑的眼神,其實是對那種憑人氣躥紅,卻無實力一類演員的蔑視和不認可。回想那時的我,的確沒什麼演技,但人氣突然很旺,有點兒飄飄然。也許在那個女演員心裡,我是一個靠臉蛋成名的空架子,一個所謂的偶像。

  從那時起,我深知,一個演員如果想在業內得到足夠的尊重,一定要靠人品、靠實力,而不是人氣。到了今天,我有時還會在公開場合與那個女演員見面,記恨的情緒已經完全沒有了,甚至我在內心深處非常感激她曾經對我那輕蔑的一瞥。雖然當年她並非有意幫我,但那個無心插柳的冷漠眼神,激勵我走到今天。

  到今天為止,假如有一個沒實力但人氣很旺的明星,在我面前“得瑟”,我依然很不給面子。如果對方也因為心中受挫,發憤圖強,能夠把我的冷漠變成他成長的動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有時候,微笑和鼓勵不一定是好事,冷漠或打壓也未必是壞事,只看對面的人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和承受這一切。

  :莫言

  這傢伙從出生起,就吃不飽,趕上大多數中國人餓得半死的年代。每逢開飯,他匆匆把自己那份吃完,就盯著別人的碗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公然地搶奪堂姐碗中的那份食物,搶得雙淚長流。

  那是1960年的春天,能吃的東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樹皮、房簷上的草。有一次學校拖來了一車好煤,他拿起一塊就放在嘴裡嚼,同學們也跟著一起嚼,都說越嚼越香。一上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他們就在下邊嚼煤,咯咯嘣嘣一片響,全都一嘴烏黑。

  1976年,他當了兵,從此和飢餓道了別。從新兵連分到新單位時,精粉的小饅頭,他一次就吃了八個,肚子裡還有空,但不好意思再吃了。炊事員對食堂管理員說:“壞了,來了大肚漢了。”

  後來,日子好過了,一上宴席,他卻仍是迫不及待,生怕撈不到似的吃。好多朋友攻擊他,說他吃起飯來奮不顧身,埋頭苦幹,好像狼一樣。

  他一次一次牢牢記著,少吃,慢吃,吃時嘴巴不響,眼光不惡,夾菜時只夾一根菜或一根豆芽,像小鳥一樣。

  他也想痛改前非,但一見到好吃的,立刻便恢復原樣。每當他從電視上看到鱷魚一邊吞食一邊流淚的可惡樣子,馬上就聯想到自己。

  當然,僅僅有飢餓的體驗,並不一定就能成為作家,他能成為一個作家,是因為有個“右派”大學生說他認識一個作家,寫了一本書,得了成千上萬的稿費。聽說作家每天吃三頓餃子,而且還是肥肉餡兒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

  他不相信天下竟有富貴到每天都可以吃三頓餃子的人,但大學生用蔑視的口吻對他說:人家是作家!懂不懂?作家!

  從此,他就知道了,只要當了作家,就可以每天吃三次餃子,而且是肥肉餡兒。那時,他就下定了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當一個作家。

  為了能一天吃上三頓餃子,他寫出了著名的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後來被張藝謀導演看中,改編成電影《紅高粱》,並且在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結果,這部小說一下子捧紅了三個人:張藝謀、鞏利、莫言。

  他,就是著名作家莫言。

  :一代宗師劉開渠

  大師年輕時在上海窮困潦倒,常常為一頓飯發愁。

  他的鞋前面裂開一個口子,像鯰魚的嘴,他既沒錢買新鞋,也沒錢縫補。

  一日,大師畫了一隻老虎,拿到街上賣。

  一外國人看中了這幅畫,想買,就問:“多少錢?”

  大師說:“500美元。”

  外國人覺得500美元太貴,便說:“能不能少點兒呢?”

  大師說:“不能少!”一邊說,一邊將畫輕輕地撕碎了。

  外國人吃了一驚:“年輕人,你怎麼撕毀了它呢?多可惜呀!五百美元不賣,少賣點兒也行啊!你是生氣了吧?”

  大師平靜地說道:“先生,我沒有生氣。這畫我要價500美元,說明我認為它值500美元,你跟我講價,不願出500,說明在你眼裡它不值這個數,也認為它不好。所以,我要繼續努力,下次畫好,這次畫得肯定不行,所以我撕了它,重畫,直到畫得顧客承認為止。”

  老外想了想,覺得大師說得很對。可那時大師還不是大師,是個普通的、默默無聞的青年,但就是這個心態,使這個青年日後成為一代雕塑大師,當上了中國美術館館長,主持雕塑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留下了許多傳世經典雕塑作品。

  他就是一代宗師劉開渠。是什麼成就了大師?是心態。我們常常埋怨自己沒有成為偉人,卻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