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櫛風沐雨

  大禹姓姒,是上古的治水英雄,也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部落首領。

  遠古時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飽受海浸水淹之苦。堯當政時,派大禹的父親鯀去治水,但是鯀逢洪築壩,遇水建堤,主要採用堵塞洪水的辦法來治水,結果洪水氾濫的情況反而越來越嚴重。舜接替堯做部落聯盟首領之後,多次親自到各處去巡視治水情況,但是洪水氾濫的局面並沒有改變,於是舜處置了治洪不力的鯀,並派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

  大禹來到洪水氾濫的地區以後,並沒有馬上動手治理洪水,而是對各地災情進行認真研究。他發現以前治水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為自己的父輩一直採用堵塞洪水的辦法,結果堵得越久,洪水氾濫的程度就越嚴重,所以他決定改用疏導的辦法來治理水患。確定了治水方案之後,大禹親自率領徒眾和百姓,帶著簡陋的石斧、石刀、石鏟等工具開始治水。他根據山川河流的位置重新設計水道,決定開山劈石,以便讓洪水由小河流入大河,最後再流進大海,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洪水氾濫的問題了。

  但是治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大禹生活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再加上連年遭受洪災,生活更加困苦。現在大禹要開山劈石,掘渠引洪,那勞動有多艱苦,工程有多巨集大也就不用多說了。為了治水,人們用壞了一件又一件工具,磨壞了一身又一身衣服,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們風餐露宿,粗衣淡飯,風裡來雨裡去,辛勤勞動。尤其是大禹,他起早貪黑,親自掘土揹筐。他兢兢業業,腰累疼了,腿累腫了,仍然不敢懈怠。大禹的臉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裡而脫落。但大禹沒有時間注意這些,他心裡想的只有治水,根本就顧不上儀表風範和身體病情。下場雨他就當藉機洗洗頭髮,刮陣風他就當老天來給他梳了梳頭髮。他為了治水終日奔走,但是卻從來沒有抱怨過。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時間進去看一看。有一次他在自家屋簷下躲雨正碰上妻子生產,大家都勸他進去看一下,但他怕影響治水,還是狠狠心離開家繼續去治理洪水了。就這樣,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用在開山挖河、治理洪水的事業中了。通過努力,大禹終於帶領百姓疏通了河道,洪水再也不能為害作亂,全都乖乖地流到大海中去了。

  後來,人們根據史料記載大禹治水時“沐甚雨,櫛疾風。”引申出成語“櫛風沐雨”。

  ——《莊子·天下》

  【求解驛站】風梳髮,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櫛,梳頭髮;沐,洗頭髮。

  【活學活用】崔醫生常常到偏遠地區行醫,救死扶傷,~,令人無比敬仰。

  【妙語點撥】堯用鯀治水,“九年而水不息”,最終由於鯀“治水無功”被堯流放。事實上,鯀除了腦子愛鑽牛角尖外,其實是並沒有太大過錯。相反,堯卻犯了用人不當的錯誤,他明知鯀不可用而用之,最後鯀“治水無功”還把責任推到鯀身上。這和今天有些領導的行事作風倒是非常相像。鯀之後,大禹登場了。他“沐甚雨,櫛疾風”,治起水來不辭勞苦,採用“改堵為疏”的治理之道,治水成功。這說明只要積極發揮個人聰明才智,人定勝天。

  【近義】餐風露宿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指鹿為馬

  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專政,他們為保住自己權勢,假傳“聖旨”,令本應繼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兒子扶蘇自殺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趙高則做了宰相高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趙高仍不滿足,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從他,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誰。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裡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陷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大言不慚地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結果,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說真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從此,留下“指鹿為馬”成語。

  ——《史記·秦始皇本紀》

  【求解驛站】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清是非。

  【活學活用】官職越大的人,越是應該明辨是非。如果故意~,混淆視聽,終會讓人討厭。

  【妙語點撥】趙高通過“指鹿為馬”的戲份考驗群臣,應用了心理學上的順從現象。順從性強的人缺乏主見、易受暗示,或懾於權勢、權威的情境下,常會表現出順從現象。秦二世雖然對馬提出質疑,但畢竟年幼,還要聽聽群臣之見。而群臣當中,一些人懾於權勢而不表態,一些人阿諛奉承,說假話,進而又帶動了一些順從者及從眾的人也跟著顛倒黑白。這樣,趙高“指鹿為馬”的謊言就佔了上風。

  【近義】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反義】是非分明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南轅北轍

  戰國後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釐王仍想出兵攻打趙國***邯鄲***。正出使別國的謀臣季樑聽到這個訊息後,走到半路趕緊返回來,衣服上的皺摺顧不得整理平整,臉上的塵土也顧不得洗乾淨,就急急忙忙去見魏安釐王,進行勸阻。

  魏王正在佈署攻打趙國的計劃。他看見季樑風塵僕僕的樣子,很奇怪,問季樑:“你有什麼事這麼著急見我?連衣帽都不整理一下?”季樑說:“大王,剛才我在路上遇到一件奇怪的事。趕緊來稟報大王。”魏王很好奇,連問是什麼事。季樑說:“這回我從外地回來的路上,在太行山腳下碰見一個人,正坐在他的馬車上,面朝北面,告訴我說,他要到楚國去。我對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係,我的馬快著呢!”我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說:“沒關係,我帶的路費多著呢!”

  我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的車伕趕車的本領高著呢!”我只好無奈地鬆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在馬車的帶領下,一直向北走去。那個魏國人,不聽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伕好等優越條件,固執地朝著相反的方向走。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季樑偷偷觀看了一下魏王的臉色後,接著說:“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依仗自己的國家和軍隊強大,就去攻打趙國,想擴充套件地盤,抬高聲威。可是,您知道嗎?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魏王這才明白,原來季樑是在繞著圈子勸說自己。他低頭默默地想了一會兒,覺得季樑說的有道理,於是取消了攻打趙國的計劃。

  由這個故事,就產生了成語“南轅北轍”。

  ——《戰國策·魏策四》

  【求解驛站】本來要向南前進的車卻向北行駛。現常比喻實際行動與預定目標相反。轅,車前駕牲口的橫木,表示車前進的方向;轍,車輪留下的痕跡,表示車走的道路。

  【活學活用】這件事的最終結果,跟當初的設想一比,簡直是~,相差太遠了!

  【妙語點撥】大方向錯了,花的力氣越大,離目標就越遠。因此,辦事之前,一定要選好方向。具體到學習方面,方法對頭,事半功倍,輕輕鬆鬆就能取得好成績。如果學習方法或解題方法不對頭,即使花費再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效率也不會高到哪去。尤其是在解數學題時,一定要先想好解題的方法,理清思路,然後再進行演算。解題思路不對,花再多的時間演算,也是白白浪費力氣。

  【近義】背道而馳

  【反義】殊途同歸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