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觀點是什麼

  孔子不僅是個思想家,更是一名教育家,那孔子的教育觀點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的教育觀點是什麼,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的教育觀點

  孔子身為教育家的名聲與作為思想家的名聲一樣大,他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為教育事業付出一生精力的人,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對後世的教育行為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孔子是歷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這個概念,他認為每個人的個性和能力都會有所差異,在對每個人的教育方面不能“一視同仁”,應該要根據每個人個人的特點以及能力來施行教育,對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時他還提倡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物件沒有富貴貧賤之分。孔子還強調在教育學生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孔子還重視啟蒙教育,認為學習應該從小時候就開始。他還強調作為學生就應該保持認真努力的學習態度,虛心向學,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還要經常複習早已學過的知識,畢竟溫故而知新。孔子認為學生要學會自我思考,而不是僅靠老師的教導,老師也不能只把注重知識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自己思考,並加以恰到好處的引導。

  孔子不僅提出了不少優秀的教育思想,他本身還是個教育家。他廣收學生,據說門下弟子有三千。他通過跟學生聊天以及仔細觀察學生的言行的方式來判斷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情況來施行教育。孔子在作為老師時,還以身作則,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榜樣,供學生學習。也正因為孔子正確合適的教育方法,使他培養出眾多有才又有德的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張

  孔子在教育上提倡“有教無類”,他認為人人都可以追求知識,接受教育。孔子打破了貴族的知識壟斷,授徒不問出身,這促使了人才的向上流動,符合當時底層人民的心聲。孔子還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新穎說法,他認為每個人的性格差異在學習上有其不同的影響,應該按照各人的性情天賦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這是說學到了知識,培養了品德,成為君子之後,就該去做官,為國家政治做貢獻,為平民百姓謀福利。孔子主張教育是為了培養有傑出才能品德的君子去為官,治理天下,所以教育首重德教,道德思想教育應該是最重要的。

  孔子在教育勸學方面留下了很多的名句,如“溫故而知新”,教育學子要經常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勸導人們讀書學習要並重學習和思考,不能空想也不能死讀書。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孔子的這種啟發式教學方法主張老師應該啟發學生自己思考知識所得和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採用“填鴨式”的教學將所有知識觀點一股腦灌輸給學生。孔子不但培養了諸多傑出的弟子,而且他的教育思想也為中國古代的教育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為中國古代私塾教育開創了先河。

  孔子的經濟思想受於歷史侷限,不倡導提倡經濟利益,這對古代的商業經濟發展產生了桎梏的作用;孔子的教育思想則綻放出璀璨的光芒,“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觀點至今也還有積極的作用。

  孔子的思想觀點

  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論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經濟方面,還是在教育方面、美學方面、史學方面、旅遊方面以及人生觀念上都有著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張仁說和禮說,主張個人層面上“仁”和“禮”的道德修養和品行,主張以德、禮治國。他強調人道主義,同時也強調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這些思想適用於任何時代,從中可見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在經濟方面,孔子崇尚重義輕利的義利觀,主張在利和義兩者中應該更為重視義,在獲取利益前要考慮所做的行為是否符合道義。孔子還重視民生,強調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為每個人都能接受教育,並創辦私學,大量招收學生,打破了當時教育方面的壟斷。他還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每個人的天賦、興趣進行不同的教育,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教師只需對學生施以引導。

  在美學方面,孔子主張“美”和“善”的統一。他提倡將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兩者結合,將文學藝術作為促進社會和政治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學方面,孔子主張實事求是地進行歷史研究,強調研究歷史時要重視事實依據,同時極為反對錶裡不一、名不副實。

  孔子曾周遊列國,擁有豐富的旅遊經驗,也因此,在旅遊觀念上他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他提倡文化旅遊以及感悟山水等自然景物的的旅遊,較為注重感受旅遊所感受的各種“美”。同時孔子還主張旅遊要適度,反對過度旅遊。

  孔子提倡的人生觀念都比較積極向上,例如他主張與富貴相比,應該更重視道義;孔子還主張與人交往要真誠,要樂心助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