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藝術風格專業畢業論文

  動畫發展百年曆史,作為一個依託於技術而產生的藝術門類,動畫藝術從一開始便與動畫技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會為動畫藝術的發展注入新的能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動畫藝術之生命 》

  [摘 要] 本文深度分析孩童的思維特點,由於資訊量少甚至空白,形成好奇與想象,富於浪漫特徵。接著講述動畫題材,大都以童話、民間故事以及神話為主,都具濃郁的浪漫性。最後分析動畫製作方式與過程、製作的無限的隨意性也具備無限浪漫的趨向。三者的根本在於無限性,因無限性而超越現實邏輯,而實現無限的浪漫表現,對現實邏輯的突破,超越甚至相悖,極大激發孩童的想象力,進而論證了動畫藝術之生命即為浪漫。

  [關鍵詞] 浪漫;資訊;無限;邏輯

  一

  浪漫,乃相對於現實而言。現實之內涵為合理,因為現實合理基於現實邏輯之上。浪漫是對現實合理之超越,即以浪漫之不合理取代現實之合理,即超越現實之邏輯或甚至與現實之邏輯相悖。

  合理與邏輯,意味著可能、可控與必然;不合理與超邏輯,意味著隨機、變化與懸念。蘊涵隨機、變化與懸念之浪漫,是以想象、憧憬與預言之形式而表現。其本身是脫離現實或超越現實的,是將現實之不合理昇華為藝術之合理,是將現實邏輯之不可能昇華為藝術邏輯之可能。因此,浪漫是更高層次、更高境界之合理與可能,是未來之合理與可能,是現實之希望。

  童話、神話與寓言是浪漫的,因為三者都是將想象、憧憬與預言稱為現實。童話對應的是孩童之想象、憧憬與預言,神話對應的是人類童年期的想象、憧憬與預言,寓言是將某些貌似合理之邏輯,揭示與批判其不合理。

  動畫藝術是浪漫的,很多動畫藝術是童話、神話及寓言故事的直接轉換。這種將文學藝術轉換成影視藝術之所以可能與默契,是因為兩者本質均為浪漫的,是異質同構的。這種轉換的經典之作,舉不勝舉,如格林童話之《白雪公主》,中國古典神話之《大鬧天宮》及《哪吒鬧海》,等。

  孩童的思維是浪漫的,其浪漫源於其無知,源於其神經系統在與發展過程中,組織思維的資訊太少。成人是現實的,其現實源於其思維資訊量之豐富。

  無知意味著無限,孩童的思維預示著無限之拓展空間。豐富本身意味著有限與限制,成人思維蘊涵更多的是回憶、借鑑與重複。

  孩童思維資訊量缺乏,意味著沒有過去而直面未來,概念少而好奇多、邏輯少而想象多、結果少而懸疑多,孩童之思維有著無限的未來拓展。成人思維資訊量之豐富,是過去的積累,是經驗的組合,由此而形成思維之慣性與固執的方向,是現實之軌跡、順承現實之邏輯、受現實之控制、沉湎於過去與現實,歲月無情地消磨了他們的浪漫。

  童話、神話及寓言等文學形式,雖然其浪漫之本質與孩童之浪漫思維契合,但文學畢竟是文字形式,非直觀的,因此,這種契合不可能暢通無阻。文字的辨識、理解是雙方契合的無法達到最佳效果之障礙,更何況尚有學齡前孩童無法對應契合。

  稍進一步的方法就是為文學形式配上插圖,甚至發展為連環畫,繪畫與文學之結合,文字資訊轉換為影象資訊,雖然由抽象而具象,由理解而直觀,改善了對應契合,但其依然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靜止。

  孩童雖然生活於現實之中,但生活是運動的。現實可能瞬間靜止,但浪漫必須是運動的。唯有運動,才能使孩童之浪漫,與童話與神話之浪漫完美契合而暢通無阻。新的數字技術的日新月異,使費時費力的人工動畫獲得空前發展與無限開拓之契機。此契機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數字技術能將動畫藝術之浪漫內涵與特徵發揮到極致,並且無限拓展與延伸。

  學齡前兒童可以越過文字障礙,直接與動畫藝術互動,前階段熱播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使無數的學齡前兒童痴迷,就是這種互動的耀眼閃光。成人雖然是現實的,但也需要浪漫之調節,因為童年之溫馨與天真,童年之好奇與任性,能使他們在現實的清規戒律中掙脫,在歲月之磨難與憂患中,點燃其想象與希望之光,在磨難中感受甜蜜,在憂患中獲得愉悅,忘卻銀絲與皺紋,重溫少兒與青春之浪漫。

  人類在現實中進步,在浪漫中昇華;現實孕育著浪漫,浪漫美麗著現實。動畫藝術不僅是人類浪漫之創造,更是人類創造之浪漫。

  二

  許多動畫都是直接由童話、神話、寓言、傳說等文學形式轉換而來,其內容本身就是浪漫的,是人們熟知的,能回味再三而難以忘懷之浪漫。浪漫對動畫而言,是無處不在,是浪漫之浸潤、浪漫之散發、浪漫之融合、全方位之浪漫展示。

  以早期經典動畫《大鬧天宮》為例,展示著孫悟空頑皮幽默、異想天開之性格浪漫;從水簾洞到南天門、從龍宮到雲間的環境轉換之空間浪漫;一根金箍棒威力無窮又變化莫測之道具浪漫;猴王從好奇到惡作劇、從受騙到大鬧的曲折之情節浪漫;從石猴迸出到被壓五指山之命運浪漫,等等。整部動畫藝術的時間推移、畫面變幻、開頭結尾,全由形形色色之浪漫組合而成。浪漫不僅是其形式、內容以及主題,更是其藝術感染力與美之效應。

  古典的、傳統的童話神話,乃至現代的科幻,如《阿童木》《機器貓》等,其內容與情節即以浪漫取勝。層出不窮之異想天開、接連不斷之夢幻想象、出人意料之懸念,形成這類動畫藝術之主要,在想象與理想之浪漫中,表現正義、果斷、勇氣、堅韌、善良、熱情、真誠等人類之推動社會進步之性格與品質。浪漫正是這種優秀的性格與品質,在思維與思想、心靈與精神之反映。動畫藝術之浪漫,對孩童而言,是快樂之引導而又極其深刻之教化,浪漫式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因為浪漫在此獲得對應與默契。

  實質上,動畫藝術之浪漫不僅是故事情節之浪漫,更主要地表現在形式上。準確地說,形式浪漫才是動畫藝術之本質,才是動畫藝術之所以受孩童們痴迷的根本原因。唯有形式之浪漫,動畫藝術在表現內容並不浪漫的故事,在表現歷史與現代題材的故事時,其浪漫之風格依舊不變,其浪漫之內涵依舊動人。

  所謂形式浪漫,即來用對比、誇張以及一些不符合生活邏輯與自然邏輯之藝術手段,來表現動畫藝術之造型、結構與色彩等,從而產生新奇、強烈、緊張、興奮等藝術效果。

  60年代我國表現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動畫故事《紅軍橋》,即以對比之手法,塑造極端的瘦長與矮胖兩個造型相反的富紳形象,從而從形式上反映了其愚蠢與可笑,並由此對其進行無情地鞭撻與諷刺。   誇張是動畫藝術最常見,也是最有效之浪漫的藝術表現手法。在全球都產生廣泛影響的美國動畫藝術《米老鼠和唐老鴨》,將誇張手法表現極致,誇張成為其最鮮明的特色,其之所以吸引人,或者說成功之處,也恰恰在於充滿智慧與想象之誇張。

  在米老鼠與唐老鴨的造型上,製作者誇張地設計了米老鼠與身體不成比例的大鞋以及唐老鴨又寬又扁的大嘴,這兩個獨創而又誇張的設計,成為該動畫藝術的象徵與標誌。該動畫藝術沒有什麼感人之內容與驚險之情節,然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之誇張,使其新穎而處處懸念,其引人入勝和無盡的藝術感染力,就在誇張。誇張不僅是其形式,也同時是其內容。以無數誇張組合而成的浪漫,使該動畫藝術既給人愉悅,又使人興奮,更給人以啟迪。

  在動畫《人猿泰山》中,有一極簡單又極重要的鏡頭。當老猿媽媽初見嬰孩時,以匪夷所思之藝術表現,使猿與嬰在臉部表情上,反映出兩者之間的情感聯絡與溝通。原本不可能之聯絡與溝通,有違生活與自然邏輯之聯絡與溝通,是如此之浪漫與感人,由此奠定了以後整個故事的發展變化與內在邏輯,正是這藝術浪漫,使荒謬昇華為合理與感人。這種超乎尋常之浪漫,唯有動畫藝術才能做到,也是動畫藝術之特色,更是動畫藝術之本質。

  就影視藝術而言,情感浪漫之表現具有普遍性,即任何影視形式均可表現。但極度的形式誇張、對比以及超越邏輯,則是動畫藝術之表現特徵,乃動畫藝術之本質,非動畫藝術莫屬。形式浪漫是比之於情感浪漫之更深刻的浪漫,是哲學與本質的。形式浪漫才是真正的動畫藝術之浪漫。

  三

  動畫藝術之製作本身也是浪漫的,其浪漫表現在無限性,即無限之可能。

  《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出現,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動畫藝術可以超越童話、神話之類的傳統題材,可以直接形而上。動畫藝術在捨棄故事、情節等傳統概念,以造型、色彩、想象等技術手段,同樣可以製作更為引人入勝之動畫藝術。

  雖然文字藝術可以無限想象,具備浪漫因素,然而,其想象是建立在現實邏輯之上,其本質乃現實的。動畫藝術雖說是直觀的,直觀對想象是限制與界定,但是,動畫藝術之誇張則超現實與超邏輯,其本質則是浪漫的。以形式誇張與超邏輯之《米老鼠和唐老鴨》,以純粹的形而上,從傳統的故事情節中解脫出來,將形式強化為主導,從現實中抽象出形式,使形式之浪漫獲得無限之拓展與展示,這是一種有別於以往之嶄新的藝術思維與藝術浪漫。

  如果將傳統之動畫藝術與音樂相比較,則故事與情節可視為音樂歌曲之歌詞,其形式可視為歌曲之旋律。那麼,以純動畫形式展示的《米老鼠和唐老鴨》,就是純粹的動畫節奏與旋律。純音樂是浪漫的,其浪漫在於抽象與無限,純形而上的動畫藝術也是浪漫的,也是抽象與無限的。規模巨集大的多部集的《米老鼠和唐老鴨》,就是一曲規模巨集大的充滿誇張、想象、奇妙、巧合、懸念等浪漫內涵的動畫交響樂。

  美國動畫界有人斷言:《汽車總動員》的出現,標誌著3D技術在動畫藝術之成熟。這是動畫製作的一個飛躍,動畫藝術由二維影象發展至三維空間,是動畫藝術形式拓展的根本性革命,標誌著動畫製作在形式之無限自由與無限浪漫。

  美國數字技術之領先,使其在動畫藝術於近年來獲得迅猛之發展。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動畫片接連問世,如《獅子王》《功夫熊貓》《花木蘭》等。我國在動畫藝術也有新的探索,例如最近熱播的運用3D技術之動畫《三國演義》,也作了可行的嘗試並獲得成功。這一切說明,數字技術與3D技術使動畫藝術獲得製作之自由,自由恰恰即為浪漫之內涵。

  製作自由意味著製作之任意與無限,這是其他任何影視藝術無法達到之境界。只要想得到,沒有做不到。這就意味著在製作過程中,思維在動畫製作中上升為首要之地位,思維無限與製作無限達到了統一、對應與默契。思維無限恰恰為浪漫之特徵,數字技術與3D之實現,使動畫製作獲得浪漫無限。

  動畫是想象之藝術,誇張之藝術,是天真與新奇的,是形式的也是任意的,是超現實和超邏輯的,這一切,就是動畫藝術之浪漫。浪漫不僅是動畫藝術之特徵,更是動畫藝術之生命。

  現實是邏輯的,藝術也是邏輯的。動畫藝術之超現實、超邏輯,其本質是合邏輯的。其超越,有時甚至有悖於邏輯,乃現實之邏輯;其符合的,其轉化的是藝術邏輯。

  藝術邏輯昇華與抽象現實邏輯,集中以連貫、開合、疏密、呼應、交錯等形式出現,這些基本形式與關係,可以任意組合與誇張。當我們欣賞經典動畫藝術時,最鮮明、最強烈的感受,也正在於此。當思維與藝術邏輯契合,誇張也就合理,任意組合也就順理成章,懸念也就引人入勝,荒誕也就習以為常。這就是動畫藝術的浪漫。

  故事情節之浪漫、形式之浪漫、製作之浪漫,歸根結底至關重要的是形式之浪漫,因為其不僅對應表達人類普遍之思維浪漫,而且,也同時對應和表達出自然關係與運動之本質浪漫,也就是說,形式之浪漫,乃一切存在與運動之希望。

  [參考文獻]

  [1] 路盛章.關於動畫創作中民族化、國際化和人性化的思考[J].裝飾,2007***04***.

  [2] 李濤.動畫文化:動畫形象的符號學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7***10***.

  [3] 陳奇佳.夢想與歡笑――動畫藝術特徵闡釋[J].文藝研究,2005***06***.

  篇二

  《 中西動畫藝術風格探討 》

  摘 要:中西方藝術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差異,不論是建築、繪畫、人文風格等等方面都有著很多的不一樣,這些的差異及別樣風格在中西方的動畫中最能夠全面的體現出來。西方動畫色彩鮮明,人物形象幽默,場景唯美,猶如是在欣賞一幅美景,中國多在動畫中採用中國所獨有的水墨顏色,中國紅的鮮豔色彩來表達動畫角色的可愛與鮮明。在選題材反面也是各有各的重點,不同的藝術有不同的表現手法,有不同的形象特點,最後給受眾呈現出來的就是別樣,各具特色的鮮明藝術特色,給我們呈現一個個精彩紛呈的動畫王國。

  關鍵詞:動畫藝術,風格,比較,形象,色彩

  中西方藝術風格的比較最能全面體現的就是在中西方的動畫製作之上,二者有相似的地方,但值得研究的是差異性,各具特色,各自呈現各自的藝術世界,給人不同的感官感受與心靈的觸動。

  一、動畫中人物形象刻畫比較

  動畫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人物形象的刻畫,中西方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有著自身的藝術風格。例如西方動畫中“唐老鴨”的聲音給人留下了深刻影響;米老鼠的善良與智慧奪得了觀眾的心;白雪公主的美麗成為了無數孩子心中的偶像;芭比娃娃深邃的藍眼睛,既可愛又美麗大方,也是獲得了無數孩子的親睞。

  中國動畫的人物形象刻畫都比較的傳統化,不論是線上條的勾勒上還是在形象的設計上,都是以人的視角去出發,採用了中國的許多元素,例如動畫版的《大鬧天宮》中的齊天大聖就是以一張年譜的形象出現的,代表了機智與勇猛。還有家喻戶曉的“南郭先生”,他是由古代成語“濫竽充數”演變而來的,都是一些很具中國特色傳統文化的形象設計。

  西方的形象設計上,卡通人物都是大膽的創新,他們可以肆意的去誇張造型,可以不用遵循傳統的鴨子和老鼠的形象,在其原型的基礎上誇張其特點。中國在形象設計上比較注重的人物所要傳達的教育意義,在人物線條的勾勒上,對於人物的完整性,人性很注重,也很強調,給人一種刻板印象,方臉肥耳,有胳膊有腿,都是人的一些縮影。

  二、動畫中色彩的比較

  色彩是最能傳達情感的一種表現形式,天氣的好壞要用藍色和灰色,人物的刻畫也需要顏色,凡是動畫中色彩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門素材。在中西方的動畫風格中,色彩在它們中也是發揮著其所能展現的五彩斑斕和無限美好的童話世界。

  但是,中西方在色彩的運用上有著自身的特色。西方的動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色彩是五彩斑斕的,儘可能的去誇張人物,運用誇張的、醒目的、鮮豔的顏色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童話世界的場景。他們是想用顏色的無線延展性來誇張動畫形象,使之鮮明,活現。給人以深刻的動畫視覺衝擊,西方的動畫作品中,《海底總動員》、《超人總動員》都是運用了鮮豔的顏色來展現一幅完整的動畫作品,裡面的人物,場景都是採用亮麗的藍色,紅色,黃色三大主元素去進一步的延展,這些挑眼的顏色,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會有人去過分誇張自己的穿著顏色,但是在動畫中這樣去做之後,非但沒有人反對,反倒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眼球,愛上了影片中用顏色刻畫出來的一整個故事。

  在中國,無數的動畫中,大多數都會用到“中國紅”,這一傳統的顏色素材,例如神仙身上的披肩,仙女身上的綢巾,哪吒身上的大紅色,這一特色的傳統顏色成為了中國動畫的典型代表。因為中國人比較的含蓄和內斂,所以在顏色的採用上不會很誇張,很隨意,它都有其自身獨特的意義所在,例如水墨畫動畫,都是一些黑色,灰色,白色,少許的紅色和綠色作為陪襯,這是約定俗成的,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造化的結果。

  三、動畫題材的比較

  西方在藝術題材的表現上,很多元化,尤其是美國,它引進世界各地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勾畫自己的形象,製作屬於他們自己的動畫,然後享譽全世界。特別是對於古希臘故事的動畫製作,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英雄的形象也在孩子心中萌芽。《安徒生童話》裡的故事也被美國製作成一部部精彩絕倫的動畫作品。許多的動畫明星隨之出現,例如白雪公主,米老鼠和唐老鴨,灰姑娘,《美女與野獸》中的“睡美人”等等,他們都是每一個孩子心中的明星,深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們的喜愛。

  中國在題材的選擇上,多遵循的是傳統的路線,由於中國是一個歷代悠久的大國,所以許多的民間故事被流傳下來,例如“海螺姑娘”,那位善良美麗的女孩也是深受觀眾的喜愛;“神筆馬良”的故事,他的那支筆曾經是多少中國孩子心中的夢想。還有一些民間的藝術也被流傳下來,例如木偶劇,剪紙藝術製作出來的動畫作品也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例如“小叮噹”,它可以變大變小,是一個類似於神仙的小木偶,完成小主人所有的心願;再有之前的“人蔘娃”,那個可愛的,白白嫩嫩的小人蔘娃就是用剪紙做出來的,非常的漂亮,討人喜歡。還有一些寓言故事,成語故事,例如“東郭先生”,《濫竽充數》中的“南郭先生”,“狼來了”的故事,都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成為孩子睡前的故事。

  四、動畫意義的比較

  中西方在對於動畫製作的意義上,各有各自的表達方式,總之都是為了教育孩子們。這一觀點尤其是在中國,十分的鮮明,例如“狼來了”的故事,那個孩子因為總是騙大人狼來了,最後真的狼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他,也沒人去幫助他了,這就是教育孩子們要誠實,不能撒謊。“差不多先生”每次做事都是馬馬虎虎,別人一批評他,他就會說“差不多”,最後去山上打老虎的時候,因為箭射偏了,他還安慰自己到“差不多”,可是就是因為這樣,最後被受了輕傷了老虎給吃掉了,這也是在教育孩子們做事不能馬虎,要端正態度,認真完成。

  西方在這一點上是十分尊重孩子們自己的意願的,他們製作許多畫面優美,人物可愛,幽默的動畫影片來教育他們自己的孩子,讓他們的孩子能夠在一個快樂的環境下生長,不是刻意的去製作一些教育意義的故事來教導孩子們。對於動畫的製作上,他們也是由幼年孩子為物件漸漸的轉為大孩子的夥伴,例如《睡美人》,《美人魚》,《灰姑娘》,這些人物的刻畫都是一些善良的,英勇的,所以在孩子心中就會形成潛移默化的培養,他們從小就會讓自己做一個善良的孩子,熱愛自己的國家。

  在教育這個方面,中西方是存在顯著差異的,在以上的對比中我們就能夠發現,中方是非常明顯的在做教育這個觀點,他們覺得孩子的教育是在從小的培養中,所以動畫的製作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的遵循傳統的。而西方的動畫影片中,我們很少看到硬性的教育觀點,只是一種質樸的,單純的動畫片供孩子們觀賞,從而健康成長。

  結語

  在中西方的動畫藝術風格的比較中,可以發現在兩種不同的文化底蘊下生產出來的藝術是各具特色的,不論是題材,色彩,風格,人物形象都是各自代表著各自的特點。然而他們當中最具特色的作品都是一些非常具有名族特色,汲取當地本土成分的動畫作品。希望在今後的不斷髮展中,中國的藝術能夠更進一步的發展,能夠有更多的優秀作品出來。

  參考文獻

  [1] 萬書榮.美國動畫影片故事設計的特色[J].藝苑,2010,***01***.

  [2] 代鈺洪,羅斌.從動畫發展歷程看中國動畫[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3] 尉遲姝毅.《動畫視覺語言》[D].大連工業大學,2008.

  [4] 徐超,張虹.讓中國動畫盡現春光――淺談中國特色的動畫發展之路[J].作家,2009,***20***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