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專業論文

  追溯起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歷史,奴隸社會的春秋、西周時期呈現出了美術教育的影子,專門針對工藝美術的創造和發明、裝飾,開設了各種工藝的勞動者培訓,師傅對徒弟的傳授為其中的主要教育模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視·現代美術教育》

  摘 要:中國的美術教育經過了長時間的歷史考驗和稽核,無論是教育制度還是教學模式,都已經逐漸成熟完善,它是歷史寶貴豐富的遺產,並且具有起步晚發展快的特點。但是隨著近幾年就業壓力的增加,大量美院藝術生畢業後便面臨失業的危機,人們對現代美術教育開始產生了疑問。就業困難的矛頭被指向了現在正在施行的美術教育,認為這種教育模式無法適應現代化的要求,但從整體與巨集觀上來看,我們面臨的美術教育的現實不容樂觀。

  關鍵詞:美術教育;教育模式;改革

  一、現代美術教育發展形勢

  追溯起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歷史,奴隸社會的春秋、西周時期呈現出了美術教育的影子,專門針對工藝美術的創造和發明、裝飾,開設了各種工藝的勞動者培訓,師傅對徒弟的傳授為其中的主要教育模式。之後,經歷過東漢、唐、宋、元、清以及中華民國,我國的美術教育經歷了漫長時間洗禮,通過了歷史的考驗和檢核。在教學制度以及模式上,都逐漸趨於全面。橫面剖析中國文化的歷程,無論是玉石、陶瓷工藝還是青銅器以及繪畫、雕塑,它們都取得過無與倫比的非凡成就,我國古代美術教育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效用。

  二、現代美術教育適應於現代化的要求

  隨著近幾年就業形勢壓力的急劇增大,工作崗位的日漸飽和,現代美術教育更是廣受指責。現今的美術教育也同樣已經成為一種固定“模式”,跟隨不上時代的需求。我們要客觀全面的思索這個問題,不能片面的盲目否定。結合我國實際,我對中國現行美術教育基本是抱有支援和樂觀態度的,現行美教模式仍是最符合中國現狀的教育模式。

  大學生就業難,不是大學擴招的必然結果,而是質量沒有和數量同時提高的一個癥結。從量變到質變,將是中國教育的下一個突破口,中國的教育模式也正是在逐步改革。對於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發展簡短的三十年,它的發展速度已經是非常明顯了。當然,中國現行美術教育並不是完美的,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體制上還是存在很大的弊端。在筆者看來,大體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發現中國現行美術教育的不足。

  三、現代美術教育不足之處

  1.片面追求程式化

  現在有關中國山水畫、花鳥畫和簡筆畫的速成班早已是見慣不驚,速成班的教師們將繪畫的技法片面的進行集合,使其變得程式化,然後教給學生們。似乎對兒童們的成長起到了幫助,但仔細思索,這些兒童畫家也只能根據老師授給的模式畫幾筆,離開這種繪畫方法一無所能。這無疑對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給予了毀滅性的扼殺。美術不同於其他性質的技術,它十分強調原創性,與音樂、譜曲與編導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美術從原始時代就穿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和空間。獨立的美術創作只是價值、功能不同而已,而且可以說如果沒有人類對美的認知,我們對古文明的考察也少了一個重要的線索。美術的“美”字是對美學、美育、美的理想追求,成為人類的精神旨歸。它在生活層面和精神領域的無所不在、它所具有的創意、靈性及可借各種工具材料自由表達的特殊能量,以及它必須通過反覆實踐甚至勞作才得以完美化的特點,自然使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比其它學科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

  國內外研究學家早就指出:人們在孩童時期的美術活動,以遊戲開始、靠興趣引導,是天性使然,對兒童的感知力、創造力的啟蒙,對錶現力和自信心的培養具有特殊優勢,是各類優秀人才都需要的基礎,即使是專業美術人才的培養,在兒童時期,重要的也不是技術而是對美、對生活的敏感以及興趣和感覺的持續。對於那些急於讓孩子成才的家長來說,把孩子教成具有“一技之長”的想法完全是個誤區,缺乏將藝術與發散性思維相結合的意識。我們必須進行時常的反思,具有清晰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中國現行的美術教育正是如此,模式化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被一種套路所限制,現在的美術教育,往往習慣地強調技能標準、強調等級,甚至誘以功利,其結果不是出“模仿秀”就是出反叛者。如果中國未來沒有一大批心智健全、審美水平較高的熱愛藝術的群體,怎麼能有新的藝術繁榮?

  試問現在美術學院國畫、油畫、版畫等純藝術系畢業的學生有多少能當上畫家呢,又有多少能留校任老師呢?大多數都轉行從事別的行業了,畢業生不能學有所用,這就形成了就業困難的一個現象,並且也成為美術教育的一個窘境。純藝術的理論和技巧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出奇效的,想成就一代名家必須具備一定的天賦和敏銳的洞察力,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企及的境界。“西方的美術在創造生活,而中國的美術在逃避生活”。中國美術教育過於講究理論、技法,沉浸在屬於自己的夢幻中,對於適應現代化建設的美術來說更要講求實用性。學校應杜絕程式化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親近體驗生活、張揚個性、發揮創造力、發揮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向學生提供一個更為開放自由的平臺。

  2.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容樂觀

  在中國20世紀50年代,美術教育的整體形勢大幅度後退,逐漸將各類藝術教育拋之腦後。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經之路,理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由於種種原因,美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長期沒有相應的位置,這對於我們培養的人才素質造成了不可輕視的消極影響。學生在接受美術教育人格會得到不斷的完善,因此,美術教育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浪費時間的。對美的認知是人類交流延續的一個重要途徑,美術教育是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美術教育可以協調人的心智。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沒有美育,也就沒有任何教育。”由此可見美術教育能協調學生道德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協調智力結構的發展,有助於創造健康心理的形成。從長遠和巨集觀上來考慮,不得不承認,我國現行的美術教育方式,還存在著明顯的缺點與不足,無論是在整體觀的教育觀念上、課程內容的設定上,還是教學體制、方式等方面。我們必須勇於創新,敢於打破傳統規律,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不符合教學規律和缺乏教學需求的方法進行淘汰,並加大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資力度才是中國美術教育的唯一出路。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著,《西方美學史》上下卷***第二版*** .

  [2]葉朗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

  [3]黃進,《遊戲精神與幼兒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

  [4]郭生健著,《藝術教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簡介:劉乾***1996-7-***,男,瀋陽師範大學,美術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