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畢業論文

  我國新時期的美術教育發展處於欣欣向榮的階段,人們的美術教育的研究視野不斷擴大,對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也出現了兼存並需的現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校美術教育改革論文

  1對學生教學目標定位的改革

  1.1個人能力目標定位

  美術學中,個人能力分為兩種:一是獨特的審美能力,二是不凡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主要指的是不俗的審美理想和獨特的審美觀念,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觀察敏銳能力和欣賞鑑別能力。而美學中的創造力往往是最為簡單卻也是最為複雜的,可能一個不經意間創造出來的作品是獨特新穎的,但也有可能挖空心思也創作不出好的作品,這就需要創作者尋求美的規律創造美,然後再以作品的形式將其創作出來,這或許就是對美的最佳詮釋。

  1.2審美情趣目標定位

  審美情趣是指人們從主觀興趣的角度出發,以自我的眼光來審視審美物件,並對其作出富有個人情感的評價。審美情緒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個人愛好、興趣差異以及審美角度的差異。然而,生活方式、地域特徵、民俗風俗以及性格差異也會造成審美情緒的差異。而高校美術教育的宗旨是通過改革培養學生高雅、別緻的審美情趣,真正體現藝術之美。

  2教師教學模式和內容的改革

  傳統的美術教育花費學生大量的時間臨摹好的作品,雖然這樣的練習可以紮實學生的基本功,應付學校的考試,但卻埋沒了學生的創造力。往往極具個性、獨特創新的作品得不到認可,學生只是一味地模仿,循規蹈矩的教學模式只會埋沒更多優秀的美術人才。因此,美術教育內容的改革,應在紮實學生基本功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創造的空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2.1增設跨學科課程,增加選課量

  面對社會的新形勢,各大高校不得不打破舊的教學模式,開展有益於美術生髮展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傳統課程的單一、教學內容的不合理需要徹底被推翻,從課程內容上要增設跨學科的課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在課程數量上,需要增設選課量,擴大學生的選擇範圍,發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許多高校在美學課程的設定中對美學鑑賞的課程設定極少,導致四年大學時間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沒有任何的提高,所以在課程的設定中,我們要注重人文美學課程的開設,倡導學生在主修專業美學課程之外,也要積極選修舞蹈、文學、音樂等極富藝術特徵的學科,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2拓展創新思維能力,開設思維訓練課程

  創新是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也是優秀的美術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注重學生課堂上的臨摹習作,而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作品模仿性強而缺乏自主創造力。我們需從兩個方面來改變這種現狀:一是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做一些隨機的訓練,如作一些反應生活的畫作。由於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對生活審視的視角也不同,那麼畫作表現的形式肯定也是各具特色的,這就很好地發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二是引進新型的思維訓練課程。例如,老師可以臨時起意進行一些頭腦風暴訓練,其規則就是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裡,像暴風驟雨一樣迅速構思自己的作品,然後將作品的構架,以及作品闡述的意義表述出來,在整個思維訓練過程之後,互相進行點評。這種暴風式的思維訓練過程是極其有利於開發大腦,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

  3教學評價方式由單一轉變為多樣化

  傳統的美術教評方式總是重結果輕過程的,而改革後的教評模式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審美角度的差異,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學生的作品,對學生創作的過程分段點評,所以由對結果的重視轉變為對過程的重視是極為重要的。然而,在學生日常的作品中,不要過於追求作品的數量,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審美角度和基礎進行客觀的評價,合理適度地指出問題,尊重學生的審美標準。因此,教評的改革需要教師對學生作品的單一評價轉變為質與量相結合評價。在傳統教評中都是教師評學生,而美術教育需要改革,教評方式也需要改進。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作品,然後互相交流與評價,既能增進師生感情,又能讓老師瞭解學生的創作理念,彼此互相學習,互相進步,這就需要由單向的教師評價轉變為師生互評。二十一世紀是極具藝術特色的時代,我們應當創造更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對高校美術教育進行改頭換面的大改革,發揮學生的獨創精神,採用更獨特的表現方式來展現藝術的魅力,使全國各高校的美術教育改革取得巨大突破。

  範文二:兒童早期美術教育論文

  1兒童早期美術教育重要性分析

  加強對兒童早期美術教育重要性的分析,對於後續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重大且積極地影響,所以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一個成年人眼中做不到的事,兒童眼裡就能做得到,因為他們的思想處於原生態,沒有束縛。而成年人,受到各種教育、宗教、政治等社會上的各種干擾與困惑,禁錮在各式各樣的牢籠裡。孩子的心底寬闊,天馬行空,只有瞭解孩子的這些天性,才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美術,必須有和孩子平等甚至低下的思維方式尚可談及幼兒教育。孩子眼裡美的人和物便是人間最美的東西,和孩子探討這些美好東西將是成年人永遠的美好的回憶。成年人和孩子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繪畫,瞭解合作物件又不能以自己為師,只有乞求孩子接受你,方能進入到孩子們萬花筒般的思想世界。

  2兒童早期美術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根據上文針對我國當前兒童早期美術教育的重大意義和深遠的價值等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可以明確到工作的內涵所在。下文將針對兒童早期美術教育對於兒童所產生的重大影響等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促進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理念的改進。對於兒童早期美術教育,應當從顏色的層面著手,由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對於事物的認知也有著一定的差別,所以應當注重教學和教育方式的差異性。在一般的情況之下,兒童對於藍色以及綠色等顏色的反應相對而言較為平淡,而對於橙色以及紅色等較為鮮豔的顏色表現則相當的強烈,對於顏色所呈現出來的物質變化等反應敏感程度也有著巨大的差別,所以在實踐的兒童早期美術教育過程之中還應當重視上述的情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對於顏色的敏感程度不一樣,處於嬰兒階段的兒童應當教導其使用嘴以及手等,感受不同物體的形狀,另外,顏色對於嬰兒所產生的刺激可謂是相當強烈,所以,對於此階段的兒童採取恰當的兒童早期美術教育,有著重大的意義。在實踐的教育過程之中監護人還抱著孩子,仰望天空,引導其對天空之中的蝴蝶、鳥等進行觀察,同時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的花草和植物等等,在這樣多重顏色的刺激之下,兒童對於顏色的認知也必將有著巨大的提升。在實踐的教育過程之中還應當注重的是對於兒童的表揚,恰當的表揚可以全面地提升兒童的信心,這一點對於其今後的成長以及個人發展有著巨大的意義,在表揚的過程之中還應當注重對兒童積極性的提升,以增強兒童進行繪畫等的興趣。因此,早期美術教育應是不斷探索、不斷改變現狀,因人、因地、因時靈活的教育方式,不可用成人的目光抱著功利的目的實施教育。恰當的教育方式,對於兒童的個人成長也必將起到深遠且積極的影響。

  3結束語

  採取恰當的兒童早期美術教育方式,可以形成兒童較為高尚的道德情感,且實現對兒童思維方式的提升,為其今後的成長奠定基礎,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兒童的思維方式對於美術教育的發展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兒童的一些天真並且簡單的思想,可以採用美術教育來進行塑造,同時由於兒童有著較為豐富的想象力,所以採取恰當的兒童早期美術教育,對於其後期的發展以及個人成長也有著關鍵性的影響。綜上所述,根據對當前兒童早期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教育工作開展的重難點等進行集中性的分析,從實際的角度出發,深入且細緻的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方式以及開展的相關核心理念等進行了綜合性的探討,旨在以此為基礎,為相關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為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而做出積極貢獻。從本質上進行分析,開展科學化的兒童早期美術教育對於兒童的成長必然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所以應當對相關教育工作產生深刻的重視,且不斷地完善教學的理念和教育工作的思想,為後期兒童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