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養教育畢業論文

  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全體公民人文精神的塑造和人文素養的提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採礦工程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思考 》

  摘要:結合採礦工程專業就業特點和學生培養目標,首先根據企業發展需求與從業者的差距,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及其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工程哲學思維訓練對工程專業學生適應企業需求是必須的;然後基於礦業工程中的工程哲學問題,從資源認識、礦業工程活動中的主要矛盾、規律和方法論等方面分析了採礦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工程哲學意識,認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工程哲學意識、積極向上的人文知識和健康的職業精神是採礦工程專業學生必備的人文素養;最後分析專業教育中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必要性,提出在專業課程教學和技能實踐中滲入人文素質教育是工程專業學生提高人文素養的必然選擇,並以“採礦學”課程為例進行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工程哲學思維和人文素質培養再現,課程實踐表明:這種相互交融式方法對專業知識教學和人文素質培養均能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工程哲學;礦業工程;人文素養;交融式培養

  煤炭行業通過十年多的高速發展,企業的科技發展處於一個較高水平,這些企業除技術管理、生產管理崗位需要懂技術、懂管理、懂經濟的綜合性科技人才外,更需兼具採礦、機械、微電子與電器、資訊與智慧等綜合知識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1]。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包含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等的培養[2-4],創新能力的培養又分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技能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兩種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創新實施個體的人文知識、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思維方式等有關。由於工程中蘊涵眾多哲學問題[5-10],故工程創新的思維方式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工程哲學意識,但目前的工程大學生缺乏這種思維意識。“煤礦開採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該課程因其知識點間關係複雜、實踐性強和交叉性強而蘊涵諸多工程哲學思想[11],本文擬從課程知識內涵、採礦工程哲學問題與人文素養相互關係等方面進行課程綜合教學實踐。

  一、現狀分析

  1.企業發展需求與從業者的差距

  在國際國內複雜經濟環境的影響下,煤炭行業十年高速發展期已經結束,煤炭企業的經濟也將進入常態化發展期,對各種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將出現差異性增長,甚至個別層次人才的需求將趨於平穩。煤炭業通過十年高速發展,大部分企業的科技發展處於一個較高水平,這些企業需要科技與技能兼備的複合型人才;一小部分企業因地質條件複雜性等原因,其科技水平尚處於一個較低水平,現階段因裝備的科技含量低,在技術管理、生產管理崗位仍需要懂技術、懂管理、懂經濟的綜合性科技人才。另外,今後在推進煤炭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煤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生態文明礦區建設、煤炭行業文化建設和煤炭科技創新發展等方面仍需要煤炭科技人才的不懈努力,在煤炭企業發展過程中仍需接納更多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綜上所述,儘管今後煤炭企業經濟會進入常態化發展期,但煤炭企業對高素質採礦工程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仍在擴大。煤炭企業的發展需要科技進步,科技進步需要人才,且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但目前部分大學畢業生卻與企業的發展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一是企業需要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型人才,而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先求穩,後求好”,一般會先簽一個比較穩妥的單位,再慢慢尋找更理想的單位,如果有好的單位,一般會和原簽約單位毀約,這體現出誠信問題;一部分採礦畢業生不願下井,對待工作馬虎應付,這是缺乏吃苦耐勞型精神的表現。二是企業需要懂技術、懂管理、懂經濟的複合型人才,但一些學生在大學熱衷於做學生幹部,而對學習則是應付的態度,尤其是對專業知識沒有鑽研的精神;而一些學生只關注學習,缺乏對管理、人際關係處理的培養。三是企業既需要創新型人才,也需要技能型人才,但目前學生缺乏創新和實踐動力,具體體現在各類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中個性化不足,普遍存在同類化現象。四是企業需要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隨著煤炭科學技術發展,交叉型、複合型和邊緣型技術與裝備大量湧現,技術的發展和裝備的更新更需要良好的合作團隊,但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的一些措施並不有助於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使得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五是企業需要甘於奉獻的、以集體利益為重的人才,但部分學生找工作時強調更多的是個人工資和待遇,缺乏奉獻和歸宿精神。

  2.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

  人文素養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的人文知識水平與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一個人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社會的內在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人文素養注重的就是做人的態度和品質,也就是通過人文知識教育使大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正確的自我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快樂的心態。縱觀大學生人文素養,由於社會、家庭和群體等的影響,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個性化與價值觀多元化。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彰顯個性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必然選擇,但市場經濟中的價值尺度也被當代大學生借鑑,部分學生存在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2網路與現實交融化。當今社會處於網路時代,網路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誘惑,如部分同學在享受網路實惠時也將自己帶入到虛擬的網路世界而不能自拔,最終使這些學生出現網路與現實二元性交融,釐不清網路與現實。3人文知識與專業技能離析化。人文知識的積累是錘鍊一個人做人的態度和品質,而專業技能的獲取則是教會一個人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做人和做事是相互創造、相互生成的過程,人的本質、潛能和能力都只有在做事中才能體現;做事即做人,做人即做事,是因為做事和做人二者是內在統一的,沒有先後之分。但是,部分工科學生不注重人文知識的培養,偏重於專業技能的獲取,從而出現因做人方面的不足而影響做事。4個體機能與社會需求差異化。大學畢業生作為個體是社會的一員,社會發展由社會需求來驅動,也即由個體來共同驅動。而個體機能不一樣,其對社會的驅動力也不一樣,故個體機能應與社會需求相一致。但是,由於個性化與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通過教育所獲取的個體機能存在差異,同樣與社會需求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3.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應與礦山企業的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物件、職工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如煤礦職工職業道德規範包括:熱愛本職工作;鑽研業務技能;遵守法律法規、規單制度;堅持安全生產;加強團結協作;勇於搶險救災。職業道德教育重在培養職業責任,職業責任是指人們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所承擔的特定的職責,包括人們應該做的工作和應承擔的義務。職業責任具有法律及紀律的強制性,具有明確的規定性,而且與物質利益存在直接關係。職業責任的培養在於對職業個體價值觀、能力包括人文能力和專業技能和自我責任的培養,而職業個體價值觀具體體現在公平、誠信和奉獻等方面。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應注重社會責任、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的培養,而不僅僅是人文知識的學習,故前述說明當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存在以下問題:1專業教育與人文素養培養分離。根據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需求,人才培養實踐中必須將專業技能和人才素養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按照採礦工程師的崗位需求把拓寬科學知識、增強崗位實踐技能和修正做人做事態度有機地統一到一起。在現今的人才培養實踐中,人文素養課程和專業課程是割裂開來的,分由不同的教師授課,人文素養課程由人文類學科教師上課,而採礦專業課程由理工科教師上課,致使兩類課程很難做到有效地結合。2現有人文素養培養缺乏對職業道德、職業責任的培養,使大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範疇、職業規劃和職業責任缺乏認識。3現有人文素養培養缺乏對工科學生工程哲學思想的培養,使工科學生在工程實踐和工程設計中缺乏以一種整體的、全域性的、聯絡的眼光去整合全部工程活動,缺乏團隊合作意識。

  二、工程哲學與人文素養的關係

  從企業發展需求與從業者的差距、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和人文素養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來看,這些現象的本身對於工程專業學生來說,就是缺乏工程哲學思維的錘鍊。

  1.礦業工程中的工程哲學問題

  礦業工程哲學主要是研究和分析在礦業工程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礦業工程決策和發展戰略的哲學問題,礦業科學與技術和工程活動的關係和轉化問題,資源開採與產業發展、社會影響的關係問題等。從另一方面講,就是如何在礦業工程實踐活動中全面而公正地處理涉及的各個主體與客體的利益,達到礦業工程綜合效益是礦業工程哲學研究的目的和期望。“辭海”中的礦業是指開採礦物的事業,礦業工程是指開發和利用資源的工程,礦業工程活動的本質特徵包含科學性、經濟性、人文性和生態性。礦業工程成果的哲學本質則包含滿足人們能源與資源的需求、符合科學技術規律的本質和被人改造的客觀存在,這種客觀存在體現礦業工程活動後的氣候變化、環境變化和資源條件的變化,故礦業工程中的主要工程哲學思想包含系統論、主體與客體的對立統一關係、發展論、實踐論和量變到質變論等。在礦業工程的一系列活動中,由淺到深地體現了在認識中發現矛盾、在矛盾中找到規律和在規律中揭示方法的過程。

  1資源認識。依照工程哲學思想,對資源的認識應貫穿資源開發全過程,且在資源的認識過程中應堅持資源的客觀存在性和可知性,同時堅持實踐是資源認識之源和認識發展的動力。因為只有堅持實踐第一、不斷實踐、不斷認識才能取全、取準資料資訊,也因為先試驗後實踐是認識資源的先導。即在工程思維過程中始終以一種整體的、全域性的、聯絡的眼光去整合和把握全部工程活動的思維傾向,堅持意識來源於實踐。對資源的認識也存在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資源開採技術就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從資源的手工開採、機械化開採、高效機械化開採到智慧化開採是一個量變發展過程,而智慧化開採演變到無人開採則是一個質變過程。

  2礦業工程活動中的主要矛盾。在礦業工程活動中體現的主要矛盾既是人、機器與自然礦體和環境之間的矛盾,也體現了認識資源與合理開發、開採與環境、高產與穩產、高產與資源回收率、生產與安全、系統與個體的關係。機器是人腦的創造物,但機器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人通過機器實現對資源的認識、開發和利用,在這種人—機相互約束、相互作用過程中實現人的智力進步、思維創新以及機器的創新發展。和諧是指系統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間配合得勻稱和得當。一個生態系統是包括人在內的物群與所處的環境包括水、大氣、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對穩定又有自組織功能的一個系統,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同進步。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礎是能動性與受動性、目的性與規律性的相互統一,對於礦業工程活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解決的途徑是在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的受動性和規律性基礎上,以和諧發展為目的實現礦業工程活動的主觀能動性。

  3礦業工程活動中的規律。工程活動實踐中均蘊涵規律,如為安全高效開採必須掌握資源開發的地質規律、地應力變化規律和採動應力形成規律,地質規律包括沉積岩的成層規律、構造的演變規律、煤層氣和水資源的儲存規律等。

  4礦業工程活動中的方法論。礦業工程活動中必須堅持工程哲學的方法論,即以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為指導,分析和處理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處理好主體與客體、人與自然的矛盾,運用現代科學理論與先進的技術手段,注重最佳的資源開發效果和最大的經濟效益。在具體的礦業工程活動中應遵守:1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2相互聯絡、對立統一的大系統原則或整體性原則;3遵守本質和規律,按客觀規律進行礦業工程活動的原則;4處理好現實與未來、連續性與階段性、繼承與創新關係的原則;5人在資源開發中處於主體地位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原則。

  2.採礦工程專業學生必備的人文素養

  根據礦山企業特點及發展需求,採礦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人文素養:1辯證唯物主義的工程哲學意識。礦業工程活動蘊涵諸多工程哲學思想,就從事礦山工程活動的工程人來說,具備辯證唯物主義的工程哲學意識不僅有利於工程人對礦業工程實踐的深刻理解和具體實施,也可以幫助工程人應付自身的職業困境,全面、客觀、公正地解決礦業工程實踐活動全過程遇到的一些根本性的哲理性問題。2積極向上的人文知識。對於一個社會人來說,首先是社會的一員,即首先要學會做人;其次才是一個職業人,只有擁有先進的社會道德觀、價值觀和必備的人文知識的人才能更好地做事。人文知識的積累是錘鍊一個人做人的態度和品質,故擁有積極向上的人文知識即具有了良好的做人態度和做人品質。3健康的職業精神。對於整個礦業工程活動而言,活動全過程充滿困難與未知、智慧與創新、吃苦與奉獻、誠實與細緻、遵章與守紀、團結與協作、安全與預防等,未來的採礦人採礦大學生需在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作風、職業紀律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符合礦山職工職業道德規範要求,形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吃苦耐勞、遵章守紀、團結協作、精益求精、安全第一、甘於奉獻、勇於創新、敢於挑戰的健康的職業精神。

  3.基於需求的工程哲學與人文素養相結合

  從礦業工程中的工程哲學問題和採礦工程專業學生必備的人文素養來看,礦業工程活動實踐離不開工程哲學思想的指導,而礦業工程活動需由一個個人來完成,活動成果的好壞與完成人的工程哲學意識、人文知識和職業精神密切相關,只有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的工程哲學意識、積極向上的人文知識和健康的職業精神的群體完成的礦業工程活動成果才能達到最佳的資源開發效果和最大的經濟效益。基於上述需求,必須在專業教育的人文素養培養中進行工程哲學意識的培養。

  三、專業教育中的人文素養培養

  1.必要性

  採礦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固體礦床重點為煤開採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採礦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在採礦、地下工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與施工、礦山安全工程、礦山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複合型工程技術專門人才。即與專業教育中職業技能培養的目標是一致的,但不同性格特徵、不同發展特點和不同就業取向的學生群體的人文素養培養側重點不一樣,有必要在專業課程教育中結合課程特點進行不同學生群體的人文素養培養。而且採礦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的人文素養中的工程哲學意識和職業精神具有專業特點,工程哲學意識和職業精神非常適合在專業教育中結合專業課程教學進行培養。綜上所述,專業教育中的人文素養培養非常有必要。

  2.實現模式

  大學人才培養必須面向未來5~10年的職業需求,將專業技能和人才素養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根據特定職業需求把擴充套件科學技術知識、增強專業實踐能力、修正做人做事的態度有機地統一到一起,在人才素養培養中增強職業精神和專業興趣,在專業課程教學和技能實踐中滲入人文素質教育,最終實現兩者真正的融合。

  3.在“採礦學”課程中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實踐

  “採礦學”課程主要講授煤炭地下開採和露天開採的理論與方法,其中地下開採課程內容主要涵蓋採煤工藝、採煤方法、巷道佈置方式及其掘進、開拓延伸和生產系統優化配置。由於採礦所依賴的煤層地質條件的多樣性、複雜性和開採空間的移動性等特點,採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故“採礦學”課程內容因其知識點間關係複雜、實踐性強和交叉性強而蘊涵諸多工程哲學思想,結合這些工程哲學思想進行課程知識點講授,不僅使學生易於接受知識,獲取專業技能;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哲學意識和職業精神,達到培養人文素養的目標。首先在具體的採煤工藝、採煤方法、巷道佈置方式的選擇上必須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遵循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本質、地質構造演化和煤岩層成層的基本規律、煤層氣和水資源的儲存規律,按照相互聯絡、對立統一的系統原則和連續性與階段性原則來進行;再者,“採礦學”課程涉及的礦業工程知識來源於工程實踐,即人的實踐,與實踐人在實踐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職業精神密切相關;另外,“採礦學”課程涉及的相關知識通過實現礦山本質安全來為礦山實踐人提供安全保障,也即這些知識蘊涵人文知識。在講授“採礦學”課程的採煤工藝時,工藝的各工序間存在時間與空間的互動;而且每個工序需要由一組人通過協同合作,依據煤層地質條件操控各類裝備來實施;以上涉及到以人為本的人機對立統一,遵守本質和規律並按客觀規律做事,以及吃苦耐勞、全面細緻、遵章守紀、團結協作的職業精神。在講授採煤方法、巷道佈置方式時,採煤方法與巷道佈置方式是相互聯絡、對立統一的整體,採煤方法與巷道佈置方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同時兩者又受工程活動期間的生產技術條件和礦井瓦斯、水文和煤層地質條件影響,體現了現實與未來、連續性與階段性、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同時,在採煤方法與巷道佈置方式的選擇上,應遵循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根本原則,以及精益求精、安全第一、勇於創新、敢於挑戰的職業精神,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礦業工程活動的科學創新性、安全可靠性、技術先進性和經濟性。

  參考文獻:

  [1]羅承選.構建“大采礦”學科體系培養優秀能源科技人才[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6:1-3.

  [2]蓋宇仙,許鵬奎,柳德玉.基於專業特點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工科高校教學方法實踐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99-102.

  [3]樑楓.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48-49.

  [4]康志強.特色專業建設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採礦工程專業人才[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4:8-10.

  [5]李伯聰,成素梅.工程哲學的興起及當前進展—李伯聰教授學術訪談錄[J].哲學分析,2011,24:146-162.

  [6]王安.工程哲學與神東億噸礦區創新實踐[J].中國工程科學,2008,1012:53-57.

  [7]邵安林.鐵礦資源戰略與礦冶工程管理—“五品聯動”模式的工程哲學思考[J].科研管理,2013,348:158-164.

  [8]張飛燕,韓穎.基於工程哲學的工程實踐研究[J].中州煤炭,20095:115-116.

  [9]閻國華,劉開淼.談工程哲學在資源開發利用中的運用與發展[J].前沿,20109:52-56.

  [10]郗芙蓉,李昊.淺析工程師人文素質的培養[J].黑河學刊,201310:161-162.

  篇二

  《 高職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強化策略 》

  摘要: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現狀不容樂觀.以淮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以科學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並舉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科學遴選人文素養教育內容,營造校園人文環境,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設計社會實踐活動,強化人文素養教育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科學教育;人文素養;就業;校園文化;人文環境

  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是社會多元化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近年來,高職院校逐漸認識到對學生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加強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與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學生人文素養的狀況,仍然令人堪憂,表現在人格不健全,價值觀念扭曲,價值取向功利化,習慣用功利的眼光詮釋生活;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奉獻精神;缺乏公德意識,缺乏社會責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對大是大非的判斷能力.這些現象的形成,一方面與高校對人文素養教育教育思想定位不清目標的明確定位和深刻理解有關,另一方面與高校對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有關.

  1堅持科學教育與人文素養教育並舉,增強教職工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的責任感

  僅僅具有專業素質的人只是“機器人”,同時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人文素養的才是真正的“人才”.[1]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職業人”,而不是片面發展的“工具人”,因此學校在進行專業知識傳授、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必須重視對學生人文知識教育、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僅培養學生的“做事”能力,而且培養學生的“做人”能力,使其成為一個適應社會需要的、積極向上、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人.學院通過“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及意義”及“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專家討論、“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訓練”專題討論,確立了科學教育與人文素養教育並舉的教育理念,制定了“淮北職業技術學院關於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檔案,明確了人文素質教育在整個教育目的中的核心地位,確定將人文素養教育理念貫穿培養人才的全過程,要求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將人文素質教育落實到日常教學管理和教學活動中,保證人文素養教育全面有效實施;確定對學生強化職業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社會責任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名利觀、榮辱觀、倫理觀,自覺履行公民義務,積極承擔社會責任[2]的教育目標.

  2科學合理設定人文素養教育內容,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科學合理設定人文素養教育內容是落實、實施人文素養教育的保證.學院開展了有針對性的人文素質調研,如《高職生基本人文素質調查分析》、《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與素質培養的研究》、《高職生心理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就業崗位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人文素養的要求》等,並邀請專家學者、用人單位以及家長共同研究、探討人文素素養教育的內容,確立了以強化學生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為目標,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哲學,學會科學處理問題的方法;學習語言文學,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學習藝術,提高審美能力,提升鑑賞能力;學習心理學、社會學,掌握社交禮儀和人際交往技巧;學習職業與創業知識,提高職業認識以及對職業科學定位等人文素養教育內容,並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就業崗位需要,遴選出學生樂於教授的課程進課堂,設定了公共必修、公共選修和專業必修人文素養課程,切實發揮教育的實效性,如表1所示.並制定課程實施計劃,包括學時、考核方式等,突破了傳統人文素質課程設定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公共必修和專業必修人文素養課程實現了文理貫通,削弱了職業教育中的專業過分細化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公共選修人文素養課程滿足了學生個性需要.

  3營造特色校園人文環境,潛移默化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校園人文環境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課堂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優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是強化人文素養教育重要方面,是新時期人文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2008年學院接受教育部人才培養評估後,把校園人文環境建設作為對學生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的有效渠道,以“校園環境•人文教育”為主線制定了校園環境建設規劃、內容以及措施,融合傳統文化、職業文化於校園環境建設中,使校園環境建設在人文素養教育中確實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院建有專門的動態文化長廊,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國內優秀傑出人物的先進事蹟、成長曆程,行業領軍人才、技能人才的勵志故事,運用榜樣的力量強化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弘揚榜樣精神,讓學生的道德、意志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和感染;展示知名企業、合作企業的行業使命、人文精神、企業戰略、企業願景、管理思想、規章制度等內容,讓學生在校期間感受到職業文化的薰陶,培養其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優良品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注重校風、教風、學風建設,通過校風建設引導學生確立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和諧校園,通過教風建設引導教師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建立民主教學關係[3],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通過學風建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育學生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意志,培養學生誠信品德意識,建立學優爭優的學習氛圍.

  4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著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校園文化活動能夠激發學生接受人文素養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直接影響他們的認知方向和認知水平,我院舉行了一年一屆的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書月等活動,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信,用先進的文化激勵自己,客觀看待外來文化和時尚文化[3];開展道德大講堂等活動,培育學生明禮誠信、團結協作的道德情操以及關愛他人、開放包容的素養;舉辦“感動校園人物”評選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營造宣傳正能量的濃厚氛圍,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培養學生敬業篤學的社會責任感;搭建“卓越論壇”,邀請王新華教授、朱學義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現身說法,使學生堅定了刻苦成才、職業立身的信心;舉辦優秀畢業生建功立業先進事蹟回母校巡講活動,現身說法宣講“個人夢”“成才夢”“中國夢”,明確為實現“中國夢”偉大事業,個人應肩負的使命和責任,促進社會責任意識和責任精神的形成;定期舉辦職業規劃設計大賽,幫助學生解了職場,增強合理規劃職業生涯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擇業觀和就業觀,提高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大賽,營造培訓技能、學習技能、苦練技能的良好氛圍,潛移默化地培育了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質,縮短了與企業需求,提高了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

  5專業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養教育的針對性

  專業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實現了科學思維與人文思維的互補,綜合運用科學思維與人文思維,有助於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在專業教育中圍繞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開展人文素養教育,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是高技能型人才持續發展的內在因素.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逐漸引導學生回答本領域涉及到哪些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要面對哪些社會道德和倫理;開展與未來職業緊密相關的法律教育,誠信、責任、敬業的教育;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在講授專業知識時把科學家當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介紹給學生,可幫助他們領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在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環節中通過故意設定困難、障礙,培養學生處理困難、應對挫折的能力,協作完成大型專案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在頂崗實習的期間,充分利用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團結互助、開拓創新的精神,提高對社會、企業與今後工作崗位的認識.

  6注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人文素養教育的實效性

  社會實踐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徑,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深入瞭解社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創造了機會[4],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社會、服務社會、適應社會,增長了才幹,培養了品質,學會了做人,學會了求知,積極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增強人文素養教育的實效性,是新時代人文素養教育的要求.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現已常態化、制度化,學院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列入人才培養方案,由教務處、學工處、團委共同制定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綱要和實施細則,嚴格規定實踐教學標準以及管理辦法,並建立科學的監督、評價體系,確保社會實踐活動切實落到實處;科學設計實踐內容,注重與專業相結合,突出社會實踐的專業性,如結合職業技能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讓學生髮揮專業特長,服務社會,弘揚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使學生所學的專業技術得到應用和提高,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和公民意識[5].

  7提升教師人文素質,提高人文素養教育的有效性

  落實、實施人文素質教育,一線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是關鍵,教師是人文素質教育最好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的示範作用和榜樣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道德修養和師風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院圍繞提升教師人文素質,重點抓了兩項工作:一是“培訓”工程,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一同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採取自修和培訓相結合,短期與長期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有計劃分批、分層地對教師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並將人文素養培訓及考核情況作為教師評先評優的一項指標,通過培訓、學習,教師通曉了人文素質教育應具備的知識以及如何開展人文素養教育,學院也相繼開發了以教師人文素養修煉為主題的系列課程,如《師生溝通與交往的藝術》《教師人際交往的技巧》《教師擁有陽光心態的小策略》《專業課程人文素養教育策略》等;二是“落實”工程,要求專業老師和人文老師都要將育人作為自己的職責,將提升個人人文素養和進行人文素質教育視為工作的一部分,時刻注意以自身人文素質引導學生健康發展,當好學生的表率,努力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示範”,以教風促學風,以自身的文化素養來感染、影響學生;鼓勵、表彰人文素質高、人文教育開展好的教師,對於教書育人成績突出者,授予師德標兵、教學突出貢獻獎,使廣大教師把爭當“育人典範,師德楷模”作為自己的目標,形成教師注重自我修養、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的良好氛圍.近年來,我們以強化職業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為目標強化人文素養教育,對人文素質教育教學內容、實施過程和環境等進行了優化、重構,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畢業生成為倍受社會和企業青睞的合格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學院先後獲得“安徽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單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校”等多項榮譽.

  參考文獻:

  〔1〕田光輝.論大學生人文素質對就業的影響[J].懷化學院學報,20099:143-145.

  〔2〕戴衛義,王瑋,鄒斌.堅持立德樹人推進高校事務管理工作[J].中國高等教育,20143:69-70.

  〔3〕朱凌雲.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43:71-72.

  〔4〕王濤.實施專案化運作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新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322:51-52.

  〔5〕李訓貴,宋婕.大學人文教育路徑的思考、選擇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95:70-71.248--

  篇三

  《 醫學生人文素養閱讀模式研究 》

  摘要:目的探索網路環境下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閱讀模式。方法通過在社科閱覽室近期調研、與醫學生隨機調查和文獻研究。結論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就必須不斷探索閱讀方式,需要學生、學校和圖書館共同努力,多種措施並舉,齊抓共管方能見效。

  關鍵詞:醫學生;人文素養;閱讀

  現代社會,閱讀是一種學習能力,更是一種生存能力,通過閱讀,可以提高醫學生的個人修養,培養醫學生的審美情趣,塑造現時代醫學生的道德與人格。有效的閱讀是醫學生人文素質整體提高的重要手段。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除了人文社科課程學習、專業課程滲透、校園文化薰陶、社會實踐等多途徑的多方面作用外,人文閱讀感悟對於人文素質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

  1醫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1.1閱讀網路化

  在傳播方式多樣化的資訊時代,閱讀已經不僅限於紙質的讀物,雖然網路與數字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重新整理人們的閱讀領域,使傳統的閱讀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網上讀書和查詢資料的方便和快捷,而且獲取的資訊比較全面和系統,很受大學生讀者的歡迎。網路閱讀與傳統閱讀存在很大的不同,傳統閱讀更有利於人們的抽象思維,而且圖書的本質也會體現出內容的深刻和文化的積累,這一點對於提高國民素質非常重要,所以還是要強調傳統閱讀。

  1.2當代醫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特點

  資訊時代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引發出醫學生多樣的求知需求。利用課外閱讀開拓視野,他們的閱讀範圍不僅受個人興趣、需求、文化意識所影響,也會受社會大環境的左右。而醫學生自中學至大學均少有機會接受傳統的高雅文化的薰陶,致使他們的人文素養顯得不夠厚實,精神氣質顯得單薄。

  2思考與探索

  2.1閱讀對醫學生智商和情商中都能產生很大的綜合效應

  社科人文的閱讀使學生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在不知不覺受到作者的潛在影響,並能學到許多社會或人文知識,促進思考的邏輯性,活躍形象思維,提升理性的抽象思維,使思維得到鍛鍊而發展[3,4]。

  2.2人文閱讀可以影響醫學生與積累人生價值觀

  人文閱讀,實際就是一種精神培植,就是使個體精神經驗的豐富和積累,完善人生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讀者在與古今中外優秀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們進行對話,放眼世界文明,領略歷史文化的精神風采,從文字言語中展放形象的畫面,從深奧哲理中領悟人生,追求世界的真善美,探索未知中尋求創新與完善。

  2.3人文閱讀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閱讀本身是人的良好素質的具體表現,培養學生自覺閱讀,學習教科書以外的東西,就是自塑靈魂的開始。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就是培養個人社會責任感,人生價值觀的自我塑造過程。文史哲圖書具有教化勸善的功用:文學薰陶可使人們加強對人生生命的價值的認識,對美的追求。讀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鑑,可以培養學生從長遠觀點看問題的“歷史感”和歷史思維,使學生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景具有較深邃的見解,即所謂“求諸往而知來者”;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可培養學生辯證的全面的理性思維。幫助人們辨別真理,提高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幫助人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我的關係,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社會的相互關係和發展的一般規律。

  3醫學生人文閱讀探索

  3.1科學導讀,傳統和現代的導讀模式融合

  導讀就是通過圖書館學科館員推薦書籍、專家輔導、共同討論等方式引導讀者的閱讀方向,提高讀者的閱讀水平,改善讀者的人文素質,達到提高讀者綜合文化素質的目的。這種閱讀可以集現代與傳統為一體,學生可以以紙質讀物為主,求助於網路為輔,也可以直接在網路閱讀。總之在導讀目錄的框架內,思考專家的意見。圖書館可以每學期為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醫學生有針對性地提供一份推薦閱讀書目,並利用網路建立導讀中心。同時,高校圖書館通過其豐富的館藏所荷載的社會文化、價值取向、科學思維、道德觀念等精神食糧營養學生,引導學生會讀書、讀好書。此外,充分依靠和利用校報、廣播、櫥窗、校園網、校內各學生社團、學院刊物等媒介,通過採訪報道、名家講壇等形式,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學生的閱讀提供直接的指導和幫助。

  3.2發揮師資優勢,營造人文教育氛圍

  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的形成需要教師高尚人格的感召和啟迪。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還要有良師開路。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教師應樹立人文與科學兩種知識、兩種精神並重的質量觀,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培養,進行良好的閱讀推薦和引導,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圍。

  3.3拓展校園文化內涵,營造“書香”校園

  閱讀需要平和獨立的心情,更需要溫馨幽靜的環境。校園的“讀書角”、“讀書廊”,讀書交流園地等,可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書卷之氣。學校定期開設書市、組織開展網上閱讀活動及“流動書架”為學生們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提供廣闊的空間提倡宿舍文化,推動課外閱讀,還可以把宿舍作為課外閱讀很重要的一個平臺,就是以宿舍為單位,進行閱讀指導,推動課外書籍的閱讀、評比、交流等。既利用現有資源,又投學生所好,更能提高其課外閱讀的積極性,相信會收到良好效果[5]。

  3.4設立百家講壇,啟用閱讀興趣

  通過學生會、圖書館協作,在相關教師指導下定期不定期的開辦“百家講壇”進行學術爭鳴,刺激學生的閱讀慾望。可以開辦講座,也可以在學院廣播,校內網的各種論壇進行。要求思想政治不出格,倡導和鼓勵引經據典。當學術流派形成對立時可進行學術辯論。

  3.5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讀書活動

  充分利用“國家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影響和輻射作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讀書活動。可以不定期舉行讀書月活動,增長學生課外知識,促使學生的課外學習轉變為自覺行動和終身行為。通過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善於總結,樂於交流。選編好的書評或讀書心得廣泛傳閱,發表,推薦刊登在相應的刊物,並給予適當的精神與物質方面的獎勵,使課外閱讀從無序的個人行為上升到有序的群體行為高度。推薦優秀的蘊含豐富人文教育素材的影視作品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通過影視這種便捷、廣泛、有效的形式,在有限的時間裡藉助圖文了解、學習、宣傳人文作品,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明辨是非、審美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6,7]。在網路數字環境下,在課業繁重的醫學校園內,在就業考研的巨大壓力下,讓學生放下教科書,離開多媒體畫面,進行人文閱讀不是件容易的事。空洞說教和號召的效果不佳,守株待兔式的閱覽管理只能是門可羅雀。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就必須不斷探索閱讀方式,需要學生、學校和圖書館共同努力,多種措施並舉,齊抓共管方能見效。

  參考文獻

  [1]王茜,徐娟,馬菊華,等.關於醫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分析[J].醫學教育探索,2005,41:13-15..

  [2]苟加明,成少平,趙海鈞,等.七年制醫學生課外閱讀調查與啟示[J].醫學教育探索,2005,42:94-96..

  [3]祝世娜,朱旭東.醫學生課外閱讀和人文知識水平的調查與分析[J].醫學教育,2005,6:44-46..

  [4]譚衛華.醫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分析[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4:28-30,37..

  [5]唐華.論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z1:7-9.

  [6]金海堅,唐紅潔,王佔嶽等.醫學生課外閱讀取向的調查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誌,2008,284:37-38,79..

  [7]餘昭芬.從醫學課外閱讀談貫通式教學[J].圖書館學刊,2006,283:32-34..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