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藥的用法

  糖尿病患者要堅持服藥,這樣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那麼降糖藥要怎麼使用?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降糖藥的使用方法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雖然服用降糖藥,但血糖控制並不理想,其原因多種多樣。患者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中注意以下問題。首先,不要頻繁更換藥物一些磺脲類降糖藥在體內有隨時間延長藥物作用逐漸增強的過程。一些患者不瞭解這一點,往往服用幾天或十幾天,見血糖、尿糖下降不滿意,即急於換藥。事實上,有些降糖藥服至半個月甚至1個月時才達到最大的降糖效用。

  其次,同類藥物不要聯合使用每種降糖藥都有最大有效量,未用到這個最大有效劑量,不要輕易認為某種藥物無效。較合理的服藥方法為:根據血糖逐漸調整服降糖藥的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劑量,血糖控制仍不滿意要及時聯合應用其他藥物,但不要同時應用兩種同類藥物。患者調整用藥時要諮詢醫生,不要自作主張。目前主張當一種降糖藥物用到中等劑量尚不能良好控制高血糖時,就要開始聯合兩種甚至三種口服降糖藥。如果用了兩種口服降糖藥仍不能控制高血糖,可聯合胰島素治療。

  再者,降糖藥不是越貴越好藥物的價格與其療效並不成正比,不應以價格高低評價降糖效果。我們不應該說哪種藥好,而應該看哪種降糖藥更適合。因為對甲有效的藥物,不一定對乙也有效,有時對乙不但無效,甚至有害。

  最後,糖友最好按體重年齡選降糖藥。對於重度肥胖者,應先降低體重,再根據血糖選用降糖藥。糖尿病降糖治療是長期的甚至終身的,患者不應自行停藥或者減少用藥量。如有特殊情況,要徵求醫生的意見。

  降糖藥的種類

  1、口服降糖藥

  根據作用效果可以分為非促胰島素分泌劑和促胰島素分泌劑。非促胰島素分泌劑包括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及α -糖苷酶抑制劑。促胰島素分泌劑包括磺脲類、格列奈類及DDP-4抑制劑。臨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特點如下:

  1.1、磺脲類

  磺脲類藥物屬於促胰島素分泌劑,主要藥理作用是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體內的胰島素水平。磺脲類如果使用不當可以導致低血糖,特別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磺脲類藥物還可以導致體重增加。

  1.2、格列奈類

  格列奈類藥物為非磺脲類的胰島素促泌劑,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後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時間短的特點。格列奈類藥物可引發低血糖,但低血糖的發生頻率和程度較磺脲類藥物輕。

  1.3、雙胍類

  雙胍類藥物主要藥理作用是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而降低血糖,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雙胍類藥物主要是鹽酸二甲雙胍。

  1.4、噻唑烷二酮類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主要通過促進靶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體重增加和水腫是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1.5、α-糖苷酶抑制劑

  作用機制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並通過對餐後糖負荷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適用於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後血糖升高的患者。

  2、胰島素

  胰島素製劑在臨床上的應用日趨廣泛,其分類和命名方式較為複雜,易導致概念混淆,使用不當。具體可參見下表***引自《2009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

  3、GLP—1受體激動劑

  是新一代降糖藥物,需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