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越為什麼會被殺

  彭越,西漢開國功臣、著名將領,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樑王。後因被告發謀反,被劉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殺三族,梟首示眾。那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彭越之死

  劉邦稱帝后,讓彭越駐紮在樑地一帶。當時,劉邦建立政權還沒有多久,就聽聞陳豨在代地造反一事。為了鞏固西漢的政權,劉邦決定自己親自率兵前去討伐陳豨。劉邦率軍走到邯鄲時,擔心自己兵力不夠,便讓彭越帶上樑地的士兵前來援助自己。

  彭越以有病為由,沒有親自率兵前往邯鄲,但是派遣了部下帶兵前往。劉邦知道後,非常震怒,他派遣部下前去將彭越責罵了一番。彭越擔心劉邦因此而猜忌他,便向前往邯鄲向劉邦認罪。彭越手下有一位名叫扈輒的將士,他對彭越說,因為漢高祖的責備樑王才去請罪,樑王此次前去就是自投羅網,不如乘此機會造反起義。彭越沒有聽從扈輒的意見,依舊以身體不適呆在了家中。彭越手下有一位太僕,他將此事告訴了漢高祖。漢高祖十分生氣,派人前去捉拿了彭越,並在彭越家中搜出很多證據,以此表明彭越的確有造反之心。

  漢高祖念在彭越為西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便革除了他的爵位,將彭越流放至蜀地。呂后在去洛陽的途中碰到了彭越,並將他帶到洛陽。呂后勸告漢高祖說,彭越是位很有才幹的將領,如果將他流放至蜀地,擔心彭越日後會對西漢政權不利。呂后便採取了行動,他讓彭越的門客再次汙衊彭越有造反之心,漢高祖藉此機會將彭越殺死,並將他的頭懸掛於城門之上。

  彭越簡介

  彭越是西漢初年的將領。彭越在山東省鉅野縣出生,後來拜於漢王劉邦門下,成為將領。彭越在攻打楚國中立下了顯赫的功勞。早年間,彭越在家鄉湖澤中打魚,並召集了一幫人以做強盜為樂。彭越很有領導才能,當地很多年輕人都願意聽從彭越的號召。

  當時,農民起義紛紛爆發,他的兄弟們見陳勝吳廣起義愈演愈熱,便讓彭越組織百姓,也成為一支抗秦的起義隊伍。一年後,彭越被當地的年輕人擁護為首領,為了讓隊伍服從管理,彭越還制定了相關的軍紀處罰規定。彭越言到必行,隊伍士兵們都很推崇彭越。

  當初,劉邦率兵攻打昌邑的時候,彭越率兵前來協助劉邦。劉邦戰敗,沒有將昌邑攻打下來,彭越乘機收留了魏國士兵填充兵力。公元前205年,彭越的隊伍已經達到三萬多人,得知劉邦要攻打項羽,便帶著軍隊投拜於劉邦門下。隨後,劉邦任命彭越為魏國國相。

  公元前204年,彭越率兵阻撓楚軍,在樑地斷絕了楚軍的糧草。楚軍因為糧食救濟,兵力很快地衰弱隨後,彭越率兵幫助劉備攻下昌邑附近的二十多座城邑,並且獲得了大量的糧草,以供士兵享用。劉邦稱帝后,彭越被封為“樑王”,後來,彭越的太僕向漢高祖揭發彭越和扈輒造反。漢高祖一氣之下將彭越貶為平民,後來呂后認為留下彭越是個禍患,便讓劉邦殺掉了彭越。

  彭越撓楚典故的來源

  “彭越撓楚”出自於《三國演義》,講的是一種兵法作戰的謀略。這個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彭越。彭越因有遠大的志向和出眾的謀略拜於劉邦門下,後人認為,劉邦能徹底消滅項羽,其中的功勞彭越當居於最上。

  彭越撓楚所運用的軍事謀略就是,將兵力分為多方,讓這些兵力從不同方向對敵人進行假裝進攻,如同騷擾一般。敵人為了大局不敢妄自行動,我方兵力只要控制住敵人首尾的兵力,那麼大部分兵力便可向敵方中間勢力進行攻擊。如此一來,就可將敵方的兵力全部打散,一舉獲得成功。後人認為,彭越撓楚開啟了游擊戰的先河,這一策略深受後來軍事家的認可和推崇。劉邦率兵和項羽的軍隊對戰之時,彭越率領軍隊一直周遊於樑地和楚地之間,並經常率兵攻打楚國的後部力量。處在前線的項羽得知後,前後兩次率兵回來增援。這樣一來,為劉邦在前方戰場減輕了阻力。楚漢之爭時,正是由於彭越率領軍隊在楚國後方積極地開展遊擊策略,才使項羽在應對劉邦主力軍隊時,還要應付後方的安全。項羽奔波在兩個戰場之間,身心俱疲。彭越使用的游擊戰阻斷了楚國後方對前方的糧草補給,給了劉邦進攻的機會。加上韓信的包圍戰,彭越巧用後方進攻技巧,讓劉邦在作戰中一舉殲滅了項羽疲乏的軍隊,最終獲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