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統一戰爭中的主要戰役介紹大全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今西安***稱帝建立唐朝,為了統一中國,唐朝進行了一系列統一戰爭,逐漸消滅隋軍主力、割據勢力等。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唐朝統一戰爭中的主要戰役介紹,希望你喜歡。

  唐朝統一戰爭中的主要戰役介紹

  唐朝統一戰爭中的主要戰役有:淺水原之戰***公元618年***、柏壁之戰***公元619年***、洛陽、虎牢之戰***公元620年***、虎牢之戰***公元621年***、唐平蕭銑之戰***公元621年***、洺水之戰***公元622年***、下博之戰***公元622年***、唐滅劉黑闥之戰***公元622年***、唐滅輔公祏之戰***公元623年***。

  淺水原之戰

  淺水原之戰,發生於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東北***對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戰,此役一舉擊敗薛仁杲,奪取隴西,除去關中西面的一大威脅勢力。此役李世民採用後發制人,疲敵制勝,堅壁不出,窮追猛打的策略,反敗為勝。

  此戰,唐爭取李軌成功,使薛軍側後受到威脅;李世民再戰淺水原,閉壘以待,抓住有利戰機前後夾攻,並乘勢追擊,使其兵不得聚,從而獲勝。

  在淺水原之戰中,李世民巧妙地利用步兵和騎兵兩個兵種在攻守上的不同優勢,在長期的正面堅壁挫銳之後突然加以狂風暴雨般的背後突襲,從而獲得會戰的勝利,而此後又趁破竹之勢以騎兵快速突擊,攻滅敵人的老巢。這一套兵法成為後來李世民連破強敵的典範之作,如後來擊劉武周、宋金剛、竇建德、劉黑闥等人,所採用的戰術與淺水原之戰都不無相似。利用騎兵奇襲敵軍側背,當己方佔有騎兵優勢時還不困難,但如淺水原之戰那樣,唐軍在騎兵上全然佔劣勢,卻仍然能取得全勝,這不能不歸功於李世民過人的軍事才能。

  柏壁之戰

  柏壁之戰,發生於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次年四月,是秦王李世民平定北方割據勢力劉武周、宋金剛的關鍵戰役,李世民在柏壁***今山西新絳西南***及其北地區消滅劉武周割據勢力的重要作戰。

  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攻陷太原,派大將宋金剛繼續南進,先後佔領晉州、絳州、龍門等地。十一月,李世民率關中精兵,在龍門渡過黃河,屯兵柏壁,與宋金剛軍相持。唐軍佔據有利地形後,用以飽待飢之策,堅壁不出,養精蓄銳。宋金剛軍遠道而來,補給困難,日見飢困。次年4月,宋金剛軍中糧食吃盡,只好逃走。李世民引兵追擊,大敗宋金剛軍,俘殺數萬人。

  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典型戰例。李世民採取先疲後打方針,以主力堅壁蓄銳,待機破敵,遣偏師襲擾敵後,斷其糧道,逐漸削弱敵之力量,積極創造戰機,適時轉入進攻,在進攻中力排眾議,窮追猛打,連續作戰,終獲全勝,且收服大將尉遲敬德。唐軍奪回河東,對鞏固關中,爾後爭奪中原具有重要意義。

  虎牢之戰

  虎牢關之戰,發生在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公元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洛陽、虎牢關***今中國中部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各個擊破王世充軍***鄭軍***、竇建德軍***夏軍***的一次極其重要戰役。

  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將智謀、勇猛、耐心、果斷等各種統帥才能發揮到了極至,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隨後,洛陽的王世充也被消滅。天下的局勢完全轉向了對唐軍有利的一面。

  李世民一舉平定竇建德、王世充兩大集團,統一中國北方,奠定唐朝版圖基礎,軍功顯赫,李淵特設天策策封李世民,也間接導致日後的玄武門之變。

  唐滅劉黑闥之戰

  武德五年六月,劉黑闥再次起兵,至十月已盡復故地***參見下博之戰***,齊王李元吉畏其兵強不敢東進,朝野震動,朝臣多主張秦王李世民領軍平亂。當時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日益尖銳,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馬魏徵擔心李世民擊敗劉黑闥後聲望更高,遂勸李建成請求親征,自取功名,並趁機結交山東地區豪傑,以保皇位繼承權。十一月,高祖李淵詔令李建成將兵討劉黑闥,陝東道大行臺及山東道行軍元帥、河南、河北各州均受其指揮,有權便宜從事。十一月二十二日,李元吉派兵在魏州***治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北***擊敗劉黑闥弟劉十善軍。

  劉黑闥揮軍南進,自相州***治安陽,今河南安陽***以北州縣皆歸附,唯魏州總管田留安拒守。劉黑闥久攻魏州不下,便南取元城***今山東莘縣西南***,再回軍攻魏州未果。十二月十一日,劉黑闥軍陷恆州***治正定,今屬河北***,殺唐恆州刺史王公政。十六日,幽州大總管李藝收復廉***治今河北藁城***、定***治安喜,今河北定州***二州。十七日,田留安擊敗劉黑闥軍,俘其莘州刺史孟柱,6000將卒降唐。十八日,唐幷州刺史成仁重破劉黑闥軍範願部。劉黑闥久攻魏州不克,李建成和李元吉率唐軍主力北至昌樂***今河南南樂西北***,與劉黑闥對峙。李建成納魏徵建議,在軍事進攻同時,輔以釋放囚俘,瓦解劉黑闥軍。

  劉黑闥糧草已盡,部屬多逃亡,或縛其將官降唐。劉黑闥見眾心渙散,又恐唐軍內外夾擊,遂夜逃館陶***今屬河北***,永濟渠橋未架好,難以渡過。二十五日,李建成和李元吉率大軍追至,劉黑闥命部將王小胡背水列陣,自己卻見橋已搭好,即過河西逃。劉部將士見主帥先逃,軍心渙散,被唐軍擊敗,赴水死者數幹人,餘者皆棄甲投降。唐軍乘勝過橋追擊,劉黑闥率數百騎逃脫。李建成命騎將劉弘基追擊。六年正月初五,劉黑闥逃至饒陽***今河北饒陽東北***,從者僅百餘人,欲入城求食,被其饒州刺史諸葛德威誘至城邊擒獲,送於李建成。劉黑闥和劉十善在洺州被殺,河北地區復為唐有。

  唐朝統一戰爭的起因

  隋朝在農民起義戰爭的衝擊下四分五裂,貴族、官吏、豪強地主紛紛擁兵割據。隋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起兵,奪取都城長安,於隋大業十四年***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稱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但是此時的唐朝僅佔有關中***今陝西***、河東***今山西***一隅,國內尚還存在著大大小小的數支地方起義軍隊或割據勢力。當時,主要割據勢力有:薛舉、李軌、劉武周、樑師都、王世充、蕭銑、林士弘、竇建德、杜伏威等。李淵為了統一中國,採取了先固關中,東攻中原,再平江南的方略。於是,唐朝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唐朝統一戰爭的結局

  經三年征戰,唐已擁有西至隴右,南擁巴蜀,北據河東的鞏固的根據地。從此唐朝統一了北方。

  江淮農民起義軍首領杜伏威、輔公拓先後降唐。後輔公拓又圖再起,在丹陽***今南京***自稱宋帝。李淵派軍討伐,在博望山、青林山大敗宋軍,直撲丹陽。輔公拓棄城東走武康***今浙江德清西***,後被俘殺。至此,唐朝除朔方樑師都依靠突厥勢力未平外,基本統一全國。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由於李淵殺了竇建德,竇建德的部下劉黑闥以替竇建德報仇為口號起兵反唐,自稱漢東王。李世民、李元吉率兵討伐,擊敗漢軍,劉黑闥逃走。不久,漢王劉黑闥復叛。魯王徐圓朗和燕王高開道起兵響應。李建成率兵迎戰,將劉黑闥擊敗擒殺。高開道和徐元朗相繼兵敗。至此,除了朔方的樑師都外,唐朝已經統一了中國。依附於突厥的樑帝樑師都於貞觀二年被唐將柴紹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