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理論基礎是哪家思想

  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商鞅變法的理論基礎介紹

  商鞅變法的理論基礎是法家思想。戰國時代背景下,各諸侯國為了本國家的利益,紛紛展開利益保衛戰,此時,法家思想深受統治者的認同。戰國時期的秦國,商鞅變法也是以法家思想作為理論基礎,讓商鞅根據秦國的各方面展開變法運動。

  商鞅還借鑑了魏國李悝變法的經驗。

  在經濟上,商鞅借鑑了李悝變法的措施。鼓勵百姓大量開墾荒地,保障糧食作物的生產;除此之外,廢除了井田制,並且將土地買賣合法化。這樣一來,鼓勵了百姓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

  在軍事上,商鞅參照李悝獎勵軍功的做法,在秦國軍隊中實行考核法,所謂考核法就是對軍隊裡面的士兵進行戰功方面的考核,對於屢立戰功的優秀者會給予獎勵,這樣一來,每位士兵發揮他們作戰的優勢之處,大大地提高了軍隊作戰能力。

  人才選拔方面,商鞅參考李悝變法類似做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他認為選拔官員不能依靠世襲,反而應該根據個人能了來選拔人才,這樣才能推動整個國家的發展

  李悝著有《法經》一書,將裡面的法律具體化,然後製成法律法令用於國家的各個方面,這一做法保障了國家治理的有法可依,推動了國家法治化程序。商鞅學習了魏國李悝變法,他借用了李悝《法經》一書,商鞅根據秦國的國情,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條例。商鞅為了在秦國推行法律的施行,三令五申秦國每個人都要遵守相關條例,在這基礎之上,推行了連坐制度,加入輕罪用重刑處置等措施。

  商鞅事魏內容詳解

  商鞅事魏出自於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一書中《商君列傳》一文。這篇文章講述了商鞅在未去秦國之前的經歷。

  公孫鞅是衛國人,受魏國李悝變法的影響,對法家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公孫鞅來到了魏國,做了魏國宰相公叔痤的管家。公叔痤看公孫鞅談吐和舉止認為他是一位不錯的人才,準備向魏惠王推薦。不巧的是公叔痤生病了,魏惠王得知這一訊息後,來到了宰相府看望公叔痤,公叔痤知道自己這次病的十分嚴重,就告訴魏惠王說,自己的管家公孫鞅有很大的才幹,萬一自己離開了人世,可以讓公孫鞅代替自己,成為魏惠王的左右手,幫助魏惠王處理朝中政事。

  魏惠王聽後,陷入了深思,魏惠王準備離開宰相府,公叔痤支開了左右的侍從,對魏惠王說,如果魏惠王不打算任用公孫鞅的話,就要將他在魏國境內處死,像公孫鞅這樣的人才,千萬不能去別的國家任職。魏惠王聽完公叔痤的話,並且答應了他。公叔痤認為自己的想法,傷害了公孫鞅,於是叫公孫鞅前來,略帶歉意的說,剛才自己像魏惠王推薦了公孫鞅,但是看魏惠王的神情就知道,魏惠王不會啟用公孫鞅。站在國家的立場上,如果魏惠王不任用公孫鞅,他建議魏惠王將公孫鞅殺掉。所以,公叔痤勸公孫鞅離開魏國,公孫鞅聽後,對公叔痤說,魏惠王既然不聽公叔痤的話任用自己,更不可能因此而殺掉自己。最終,並沒離開魏國。魏惠王離開後,對左右說,公叔痤病的已經神志不清了,居然要把宰相職位移交給他的管家。

  衛國商鞅的兒子介紹

  根據正史記載,商鞅並沒有兒子。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成為秦國新一任國君,秦惠文王意識到商鞅手握重權,已經危害到他的統治權力。

  加上,商鞅變法損害了貴族階層的利益,秦惠文王剛繼位,朝中大臣給秦惠文王說,商鞅又謀反之心。秦惠文王藉此機會,剷除了商鞅及其黨羽,誅殺了商鞅全家。所以,商鞅是沒有後人的。

  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中,商鞅一生共有2名妻子,一位是白雪,一位是秦孝公的妹妹熒玉公主。白雪是魏國大商賈白圭的獨生女兒,為了幫助商鞅實行變法,她將商鞅送往秦國,實現他的理想抱負。白雪一生深愛著商鞅,商鞅有自己的理想抱負和人生志向,她捨棄了小愛,成全了大愛。商鞅和白雪有婚約,倆人馬上就要成婚時,卻發生了變故,倆人不得已分離。後來,白雪知道熒玉公主能幫助商鞅實現他的理想,於是勸商鞅娶公主為妻,自己帶著商鞅的兒子隱居在山中。通過商鞅變法,秦國實現了國富民強,商鞅將白雪接回了封地,並承諾倆人永不分離。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即位,他下令處死商鞅。在行刑之前,白雪將兒子送去給了父母代為撫養,自己趕往了法場,為商鞅殉情而死。

  熒玉公主深深仰慕商鞅的才華和為人,商鞅迫於形勢,娶了熒玉公主為妻。熒玉知道,商鞅心中一直愛慕著白雪,在生活上給予商鞅很大的包容,在工作上,盡全力的支援他。熒玉和商鞅也有一位孩子,秦孝公病危,熒玉為了實現秦孝公的願望,不顧身孕,騎馬前去接玄奇,結果她和商鞅的孩子不幸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