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結果咋樣

  商鞅是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商鞅是衛國人,又稱衛鞅和公孫鞅,後來因為秦孝公封商地,改名為商鞅。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受魏國李悝變法的影響,商鞅也想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負。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商鞅變法的結果要分為兩個方面看待。商鞅變法使秦國擺脫了積貧積弱的現狀,走上了國富民強之路。從這一點說,秦孝公已經達到了當初讓商鞅主持變法的目的。

  商鞅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鼓勵了百姓耕種的信心,並且提高了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商鞅廢除井田制這一做法,承認了土地私有制,並且允許土地買賣,促進了新興土地階層的利益。除此之外,商鞅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清除了舊的奴隸貴族勢力,讓普通市民階層可以有入朝為官的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商鞅統一了度量衡,推動了商品社會的以物換物。為了加強管理,加強統治階層的中央集權,商鞅實行了郡縣制,這一做法穩定了秦國的社會秩序,有利於生產活動的進行。

  商鞅變法也具有否定和消極的一面。商鞅貫徹李悝的重農抑商措施,鼓勵百姓多多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和手工業,卻嚴重打擊秦國時期商業的萌芽。在文化方面,商鞅焚燒了儒家經典著作,壓抑了秦國先進分子的思想潮流,這一做法雖然有利於統治者加強統治,但是從另一方面壓抑了進步思想的萌芽。

  從最終結果上來看,商鞅變法失敗了。他觸動了貴族階層的利益,遭到他們的阻礙和廢除。秦惠文王時期,商鞅變法已經深入人心,秦惠文王意識到商鞅對他統治權具有威脅性,於是將商鞅及其黨羽一網打盡,變法運動由此叫停。

  如何評價商鞅變法

  對於秦國而言,商鞅變法是一次轉折點,它促使了秦國由弱變強。在歷史上,商鞅變法具有里程碑似的意義,它加快了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的轉型。

  從表面來看,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積貧積弱的現狀。在農業上,商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鼓勵廣大農民開墾荒地,大面積的種植糧食,除此之外,商鞅廢除了井田制,這一做法,極大的鼓舞了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在軍事方面,商鞅主張獎勵軍功這一做法。在軍隊中,對於屢立戰功的士兵,給予豐厚的獎賞,以此來提高士兵們的作戰積極性。從這兩方面來說,商鞅變法提高了秦國的生產力和生產水平。

  商鞅變法推進了社會發展的程序。為了鞏固統治者的權力,商鞅實行了郡縣制,郡縣制的頒佈意味著商鞅廢除了分封制,使秦孝公的統治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商鞅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這一做法提高了士族階層的信心,這一做法,推動了社會進步。為了鞏固秦國的秩序和統治者的利益,在法律上,商鞅學習了魏國李悝變法,他借用了李悝《法經》一書,商鞅根據秦國的國情,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條例,這些措施都大大推動了秦國社會的發展程序。

  商鞅變法加快了秦國的兼併速度。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將秦國的綜合國力提高到一個新臺階,在這基礎之上,秦惠文王上位後,以秦國為核心,從東西南北四個方面擴充疆土,使秦國的國土面積有了顯著的增加。

  但是,商鞅變法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商鞅貫徹李悝的重農抑商措施,鼓勵百姓多多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和手工業,壓抑了商業的發展。在文化方面,商鞅焚燒了儒家經典著作,壓抑了秦國先進分子的思想潮流,這一做法雖然有利於統治者加強統治,但是從另一方面阻礙了進步思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