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膝蓋疼是怎麼回事

  腿膝蓋疼是什麼原因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告訴你腿膝蓋疼是什麼原因吧。

  呢?

  一、腿膝蓋疼的原因:

  1、脂肪墊勞損脂肪墊充填於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墊勞損的發病原因可能是由於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併發生炎症,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這種損傷多發生於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並不受到限制。勞累後症狀明顯。

  2、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是運動員的一種常見損傷,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運動中,隊員在防守時突然轉身魚躍救球的動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並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3、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滑膜細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由於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如不及時消除,則很容易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常活動。患者會感覺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滑膜有摩擦發澀的聲響。疼痛最明顯的特點是當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明顯加重。

  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這種病症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負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關節會腫脹而疼痛,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現內翻畸形並伴有內側疼痛。

  5、膝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上內側副韌帶損傷佔絕大多數。以這種損傷為例,患者會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內側疼痛、壓痛,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膝內側有腫脹,幾天後會出現瘀斑。膝關節活動會受到限制。 6、暖身不當或沒有暖身 許多人運動時,往往先做腿部伸展操,殊不知腿部伸展操正是膝蓋易受傷的主因。運動時,膝蓋得承受巨大壓力,因此必須適當暖身,免致受傷。不暖身就運動,等於未給關節自然的潤滑,膝關節運轉當然不順。此外,冰冷、繃緊的肌肉也同樣不利於關節平順運轉。突然開始或結束動作,會撕裂圍繞在關節周圍的肌肉,造成或加劇過度使用的傷害。

  7、運動過度,往往適得其反,不僅降低體能,也是膝關節受傷的因素之一。如果你在運動時覺得膝蓋不舒服,那是可接受的;如果做完運動後,或是隔天覺得疼痛,情況就不妙了。長時間疼痛、造成跛行以及膝蓋周圍的腫脹,這些都是膝蓋受傷的警訊,應馬上就醫。

  8、體重過胖、飲食不當 太肥胖的人,膝蓋關節就得承受更多重量,膝蓋遲早“報銷”。像走上樓這般簡單的動作,對膝蓋造成的壓力是平常的4倍!如果你的體重超重5公斤,每次爬樓梯,等於多扛了20公斤的“肥肉”!

  二、治療方法

  1、外傷引起膝關節疼痛。日常生活中時常會有身體碰撞,當我們不小心撞到某個物體時,當時可能沒注意,但一段時間後我們就會感覺到關節疼痛。對於這種外傷引起的關節疼痛,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去醫院拍片確定關節損傷情況。

  2、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膝關節疼痛。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儘可能地保暖,可以採用熱敷的辦法。其次就是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

  3、關節炎引起膝關節疼痛。由於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等關節炎症都會有關節疼痛的表現。其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炎症選擇不同的用藥。如風溼性關節炎,常用一些祛風溼、溫通經脈的藥物,如:通絡止痛膠囊、抗風溼止痛膏等。

  4、骨刺型膝關節疼痛。關節因種種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破壞,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形成骨刺,這是引起關節疼痛的重要方面。這個時候可以用手術方法切除骨刺,也可採用微創療法,如高新超氧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