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起源及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但茶葉的傳入則是由遣唐使來完成的。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日本茶道的起源及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日本茶道的歷史起源

  日本古代沒有原生茶樹,也沒有喝茶的習慣。自從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們把茶葉帶回日本之後,茶這種飲料就在日本生根發芽了。相傳在800多年前的中國宋代,日本的榮西禪師兩次來到浙江,將中國的飲茶文化帶到了日本,從而發展形成了日本茶道。與中國的茶文化歷史相比,日本茶道的歷史算不上悠久。

  日本茶道學界一般認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傳教大師最澄和尚於9世紀初由中國帶入日本,後傳說其將帶回的茶種子種植於近江阪本的日吉神社,從而形成了後來的日吉茶園。據日本著名史書《類聚國史》記載,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國滋賀韓崎時曾接受了永忠和尚進奉的煎茶,茶這才開始見於日本正史。

  其後的三百餘年間飲茶卻從曇花一現之後又在日本悄然泯滅了。直到1191年榮西和尚從中國學成回國時再次將茶種子帶回日本,並且種植於筑前國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榮西和尚所贈之茶種子,又將其種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內,飲場習俗才逐漸在僧人中間流行開來。1214 年,將軍源實朝因醉酒引起頭痛,久治不愈,最後喝了榮西和尚進獻的茶後才擺脫了病痛。

  榮西和尚還向將軍進獻了自己所著的《吃茶養生記》一書,藉機宣揚茶德和飲茶的好處,從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階層普及。 日本茶道產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稱為日本茶道前史。

  而真正意義上的日本茶道產生是直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葉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也是給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因此被稱為日本茶道的始祖。其後的武野紹鷗、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為詳細、系統的規範。千利休被奉為茶道的集大成者。

  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眾的日常習俗,而日本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於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高階僧侶才可以享受,茶道被當作一種高雅的先進文化而侷限在皇室的周圍,內容與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

  自鎌倉時代開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養生記》的影響,將茶尊奉為靈丹妙藥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茶葉種植的高速發展也為茶走入平民家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段時間,飲茶活動以寺院為中心開始逐漸普及到民間。

  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現今日本比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著深厚的關係,其中以裡千家最為有名,勢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殺之後,千家流派便趨於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孫千宗旦時期才再度興旺起來,因此千宗旦被稱為“千家中興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隱居之後,千家流派便開始分裂,最終分裂成三大流派,這就是“三千家”的由來。下面簡單的介紹幾個流派: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淨”、“禮和質樸”。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閒寂茶的風格。 裡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裡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裡千家。

  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新石流派:石州流屬於日本茶道“江戶諸流派”中“石州流系”,對後世影響頗大,並曾佔據過一定地位,尤其是在江戶時代,風格獨特,別具一格。創始人片桐貞信,片桐本家,在江戶時代,吸收千家系的茶風而建立的流派。

  野村派:野村派是三千家之外的流派,因其風格隨意性,更趨向於下層社會人士,並更助於交流和推出發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