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的歷史是什麼

  普洱茶膏是很有名的茶膏產品,所以大多數的人都會想知道普洱茶膏的一些知識。下面是小編為您分享了普洱茶膏的歷史,一起來看看吧!

  普洱茶膏的歷史

  茶膏歷史始於唐、興於宋、成於清

  “在雲南,茶膏是一種常見的產品,但在福建並不常見。雖然有些茶葉店會存放一些,但多出於愛好收藏,並不作為常規出售的產品。但有時也有茶客前來詢問茶膏產品,我們也會提供訂製銷售服務。”雲南某大茶葉品牌負責人表示。

  茶膏,最早出現在唐代,並以民貢的方式出現。茶膏最早是指茶葉膏化。陸羽就曾在《茶經》中對這種製茶工藝歸納為十四個字,即“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這裡的“蒸、搗、拍”三個工序極易將茶葉中的部分茶汁與纖維物質分離,在空氣氧化作用下,出現膏化現象。但是,這種“膏化”現象並沒有將茶汁與茶葉中的纖維物質徹底分離,僅是讓“膏”仍然保持在茶餅的表面,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茶膏”。

  與唐代不同,宋代的製茶者對茶葉的膏化現象比較重視。他們認為茶葉中出現的“膏”,是茶中珍品。他們採用榨取的工藝,先將茶蒸熟,再“須淋洗數過。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將茶膏從茶葉中分離,使其成為獨立的產品。

  到了明清時期,清宮御茶房的製茶工匠們在借鑑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藝基礎上,採取了一套近似低溫提取、低溫乾燥的工藝,使其生產出的“普洱茶膏”躍上了新的臺階,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定名。

  普洱茶膏的鑑別方法

  陳化週期

  從理論上推算,其時間大約為60年。超過陳化期的茶膏,在其內在物質轉化完畢後,伴隨所含結晶水的變質, 茶膏的品質呈下降的趨勢。膏體也產生風化戓黴變。因此,對市場上出現所謂高年份的“老茶膏”,一方面不要輕信;另一方面,即使有,內含的營養物質也喪失殆盡,沒有品飲價值。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近幾年,民間也間斷出現過一些普洱茶膏製品,甚至也冒出過一些所謂老茶膏,基本上也都是沿用大鍋熬製方法制成的現代“仿品”,與清宮御茶房的製作工藝有非常大的區別。筆者曾對近幾年市面上流傳的幾款所謂的老茶膏進行了化驗,幾乎全被檢測出現代農藥的殘留物,證明這些茶膏均採用茶菁製作,而且製作工藝也與清宮御茶房製作的普洱茶膏相去甚遠。

  觀察外觀

  一是如果是黑色,表示生產時間不長;二是膏體表面泛出一層白霜,表示已有一段出產時間,而且白霜愈重,證明陳化時間愈長。至於能否依據掛霜的多少來明確年份,這是一個非常難的課題,因為掛霜的多少除了有時間因素外,也與存放方式有關,裸露在自然條件下,掛霜既少且慢;反之,在密閉的條件下則掛霜很快;三是當膏體的外觀呈現灰色,則是變質的表現,這樣的茶膏沖泡後,湯色一定混濁、呈暗紅色,並帶有大量沉澱物和懸浮物。不適合飲用。

  通透性

  這是鑑賞茶膏很重要的環節。湯色通透,呈寶石紅,證明茶膏內含雜質極少,萃取的環節比較嚴謹,品質較好;反之,湯色發暗,且有懸浮物,無通透性,證明雜質較多,提取的手段相對落後***大鍋熬製的茶膏絕大部分屬於這種***。

  滑感

  這是鑑賞茶膏最重要的環節。很多茶膏的湯色呈紅色,也通透,但是一品,缺少一種厚重感,更缺少滑潤度。這是茶膏內含物質太少,是高溫狀態下茶膏內的大量生物酶被破壞,至使茶膏缺乏後陳化的“動能”所致。因此好的茶膏一定是醇厚度極強***內含物質多***、且滑感甚佳***果膠含量高***、有淡淡的一股中藥香***沉香***。只有這樣品質的茶膏才能達到***即化、生津極快和回甘持久的特點。

  普洱茶膏的功效

  養胃的功效

  普洱茶膏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可以空腹飲用,即不傷害人的胃腸,又起到養胃的功效。這是因為普洱茶膏經過發酵——萃取——發酵——膜過濾後,基本上屬於小分子,有利於人體的胃腸道的吸附,刺激性小。普洱茶膏內含的果膠物質遠高於其它茶類。同時普洱茶膏內含的咖啡鹼可以中和人體的胃酸,進而改善消化功能。

  消食、解油膩的功效

  凡是品飲過普洱茶膏的人都知道,在吃完牛羊肉或飽食大魚大肉之後品飲普洱茶膏,消食的速度極快。

  普洱茶膏在後續的發酵過程中,其固有的纖維素酶與果膠酶,在其它酶系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大量的衍生物。這些衍生物不僅有糖化酶,還有其它與人體胃腸的生物酶系產生反應的酶類,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促進胃蛋白酶活力的提高,使胃對蛋白質食物的消化能力加強,增強了人體消食功能。

  解酒護肝的功效

  普洱茶的解酒功效腸胃人所稱道。在眾多的解酒產品中,普洱茶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自古就享有“醒酒第一”美譽。

  降血壓與降血脂的功效

  普洱茶的咖啡鹼與茶鹼的利尿作用,對緩解高血壓及高血脂有潛在的功能。

  普洱茶膏中的咖啡鹼通過刺激人體的膀胱能夠達到利尿作用;同時,由於普洱茶膏中的咖啡鹼與茶鹼還能使血管平滑肌鬆弛,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都起到降血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