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勵志成功的故事

  過得日子比你差,也沒人知道他們這輩子能否成功。並且還有最關鍵的一條—他們受盡非議,卻毫不動搖。但他們仍艱苦地為成功而奮鬥著。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一***

  郭晶晶曾在保定樂凱小學度過五年時光。那時候郭晶晶進了跳水隊。

  一開始,郭晶晶的膝蓋到腳尖伸不直,腿特別硬。為了練韌帶,坐老虎凳。一次練習,郭晶晶腿骨摔裂,按理該回家休養。但教練李芳怕回去“心散了”,因為她覺得郭晶晶性格外向,訓練不專心,需要不斷提醒。因此,李芳讓郭晶晶在游泳館吃住,邊養傷邊觀察別人訓練,主要是把心收攏。那段時間,郭晶晶就躺在小木床上,腿上綁著夾板。一邊養傷,一邊看隊員訓練,聽教練講話。

  即使在游泳館養傷,她晚上照樣做作業。郭晶晶邊學習邊訓練,每天都能完成作業。這曾讓班主任吳薇很奇怪,問她什麼時候完成的。郭晶晶說是利用休息的時候。中午,還有下午訓練結束後到吃晚飯前都是做作業的時間。實在寫不完,就在廁所寫,因為宿舍到時間就要關燈。對此,郭晶晶的姥姥很自豪,說,“我們家晶晶是兩個腦子,一個腦子跳水,一個腦子學習。”

  1996年奧運會後,郭晶晶訓練時又摔壞腿,開放性骨折。據時任中國跳水隊副總教練於芬回憶,訓練時,一名廣東隊的教練開燈。他準備開右邊燈,結果關了左邊燈。當時郭晶晶正起跳,在半空中一下看不見,踩歪了。於是骨折。這是一次相當大的打擊。

  在北京看病,按常規處理是要打鋼釘,一年後再取出。對於運動員來說,多做手術會影響訓練。於是採取保守治療,打著石膏的郭晶晶回到河北。

  摔壞腿是1996年12月,第二年10月是全運會。選擇保守治療的郭晶晶,花5個多月時間慢慢癒合。等腿好了,離全運會也只有5個月了。養傷期間,她身高長了5公分,體重增加20斤,而且腿很細。

  傷好了,接下來是魔鬼訓練,每天6點起床,練習到8點,再吃早餐。中午,別人午睡,她穿著出汗服在外面跑步。頂著烈日炎炎,在晒得發燙、反著白光的馬路上跑步。下午繼續上高強度訓練。1997年夏天,在郭晶晶至今的訓練中也是最苦的一段。李芳告訴郭晶晶:“你是能參加奧運會的水平,如果就此放棄,你以後想起會終身遺憾。”

  全運會預賽,她還是拄著雙柺看比賽,石膏還沒有取。當時人人都想,還有幾個月了,在全運會取得好成績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全運會,就不一樣了。郭晶晶體重減了15斤。腿也練成一條粗一條細。當年的郭晶晶給全場留下很深印象,李芳告訴記者,連裁判長都說,沒想到她恢復得這麼優秀。傷後復出的郭晶晶,拿下了3米板亞軍。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篇***二***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紮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隊裡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

  在隊裡練習全臺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溼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溼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檯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篇***三***

  作為H.O.T.China選拔賽中千分之一的優勝者,韓庚是幸運的,他踏上了韓國的征途,但第一樣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語言。沒有認識的朋友、親戚,對韓語又一無所知,所以學習韓語便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

  韓庚表示,剛開始他覺得韓語挺簡單的,還試過用漢字來標發音,在經理人的教導下,僅用了一到兩個星期就可以和當地人進行簡單的問候交流。但學著學著,韓庚發現韓語其實並不好學,規矩也多。他回憶道:“韓語有敬語、伴語,還有比較親近的朋友之間聊天的用語,但我剛開始只會說那些伴語,不管跟誰,比如老闆還有公司職員,都因此公司當時就說‘你從今天結束後,在韓國不能演出了’。那時候一聽,我馬上就哭了,自己對自己說‘完了,這才剛剛開始,就又把我封殺掉了,就不能讓我演出了’。所以之後的那場演出,我就當它是在韓國的最後一場演出,我一定要盡全力,要所有韓國的歌迷知道有我一個韓庚在舞臺上,給他們留一個深刻的印象。”

  後來,不言放棄的韓庚與經理人想出戴面具演出的折衷辦法,“我跟經紀人一起商量,因為如果缺我一個人隊形就全亂了,還得重新排,而且第二天馬上要演出。”於是,韓國KM電視臺的現場,SuPer Junior的舞臺上出現了一位帶著黑色和銀色交加面具的男孩。

  變堅強:打電話給母親哭了10分鐘

  有辛酸,自然也有迷茫。當時還沒出道的韓庚最迷茫的時候該是每年訓練生回國續約的那段時間。SM公司的訓練生很多,競爭也很激烈,每天都有新的練習生加入,舊的練習生離開,淘汰和自己的放棄每天都在不斷的上演。幾次續簽之後,當初一起到達韓國的同伴們都離開了,只剩下他一人。在韓國不到500元人民幣的生活費使他在韓國的兩年內都沒有逛過街,兩點一線,公司和宿舍。

  韓庚曾經想家想得哭過,第一次在韓國過春節的時候,他哭了,在電話中哭了10多分鐘才最終開口說了一句:“媽,新年快樂。”他也曾經在困難和挫折前退縮過,每當看到有同伴在出道前幾天就被換下,他曾想放棄。但喜歡舞臺的他從沒放棄:“不是沒有羨慕過,不是沒有彷徨過,只想努力的學習,努力的證明自己。”

  艱苦中快樂著

  雖然在韓國的星路歷程充滿辛酸艱苦,但能讓韓庚熬過這段艱苦歲月的原動力,除了父母的支援,相信最大的支柱就是SuPer Junior其他隊員和“庚飯”帶給他的溫暖。

  洗澡比賽

  說到SuPer Junior的趣事,韓庚想起了洗澡比賽,“我們分兩個宿舍住,兩個宿舍相臨,為了增加睡覺時間,就要縮短洗澡時間,這樣在組合中展開了‘洗澡洗得最快大賽’。不洗澡的其他11個成員是評委團,洗完澡的成員要接受評委團的評價:洗完澡後身上要有浴液的香味,身上不準有泡泡,評委們都要聞一聞進行評價。在第一屆比賽中,團員始源自詡可以在兩分鐘內洗完。當然,其他成員開始都不相信。大家讓始源洗澡,別的成員都站在浴室門外,一邊聽著一邊計算時間,測驗結果讓大家非常驚訝,因為他洗澡竟然只用了1分鐘30秒。”不過這個記錄後來被另一位成員“神童”打破,他竟然在22秒鐘內洗完澡,並且沒有違反比賽規則!韓庚說:“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夠突破‘神童’的記錄。”

  生日快樂

  在韓庚22歲生日當天,SJ的其他成員郵寄了一盒記錄著他們各自深情祝福的錄影帶到身處中國的韓庚手上。其中,組員強仁說道:“韓庚哥這次生日,希望一切都順利,不要生病,和父母分開,一定很孤獨,這次回家和父母一起過春節,健康地好去好回。回來以後再和我們SuPer Junior其他成員一起,為了給大家展現更好的面貌而努力。”兄弟的友誼,暖在韓庚的心頭。

  鐵桿粉絲

  韓庚雖然在國外獨自奮鬥,但祖國的“粉絲”並沒有因距離而忘卻這位異國的舞者。當韓庚還是訓練生的時候,部落格便成了他和祖國“粉絲”們的唯一聯絡。每次看到部落格上那些來自祖國親切的問候,他都會感動不已。沒有個人電腦,韓庚只能在公司上網,沒有中文輸入法,他就用英文打拼音。就在韓庚22歲生日的那天,SJ國內的歌迷組織通過韓國留學生將一臺有著中文輸入法的膝上型電腦送到了韓庚手裡,拿到禮物的當天,韓庚留言了,第一句就是:“終於可以用中文留言了!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