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中國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養,如石蘊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禪語的引用,往往可啟悟人的慧性,幫助人們對茶道內涵的理解,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的內涵,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內涵

  一、無

  “無”是歷史上禪僧常書寫的一個字,也是茶室中常掛的墨寶。“無”不是世俗所說的“無”,而是超越了世俗認為的“有”、“無”之上的“無”,是佛教的世界觀的反映。講到“無”,不能不提起五祖傳道的典故。禪宗五祖弘忍在將傳授衣缽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門人,要他們各自寫出對佛法的了悟心得,誰寫得最好就把衣缽傳給誰。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個飽學高僧,他寫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弘忍認為這偈文美則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諦。而當時寺中一位燒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認為,“慧能了悟了”。於是當夜就將達摩祖師留下的袈裟和鐵衣缽傳給了慧能,因為慧能明白了“諸性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的真理。只有認識了世界“本來無一物”,才能進一步認識到“無一物中物盡藏,有花有月有樓臺。”茶學界普遍認為,只有了悟了“無”的境界,才能創造出“禪茶一味”的真境。“無”是茶道藝術創造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場

  茶道界把茶室視為修心悟道的道場。“直心”即純潔清靜之心,要拋棄一切煩惱,滅絕一切妄念,存無雜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無“直心”,就是在最清靜的深山古剎中也修不出正果。茶道認為現實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證道、悟道在現實中就可進行,解脫也只能在現實中去實現。“直心是道場”是茶人喜愛的座右銘。

  三、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指把“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等等按世俗常規辦的事的主管能動徹底忘記,而應保持一個毫無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貪不嗔的虛靜之心。

  四、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這句話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二。有一次有僧人問崇慧禪師:達摩祖師尚未來中國時,中國有沒有佛法。崇慧說:“尚未來時的事暫且不論,如今的事怎麼做?”僧人不懂,又問:“我實在不領會,請大師指點。”崇慧禪師說:“萬古長空,一朝風月。”隱指佛法與天地同存,不依達摩來否而變,而禪悟則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應該著眼自身,著眼現實,而不管他達摩來否。

  茶藝的內涵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衝、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臺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臺、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淨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鑑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充套件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華茶文化。

  第六,茶藝是一門唯美是求的生活藝術,只有分類深入研究,不斷髮展創新,茶藝才能走下表演舞臺,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當代民眾樂於接受的一種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