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文化基本介紹

  日本茶道文化品茶是很講究場所的,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規範,是日本人心靈的寄託。如今,有五百年曆史的茶道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期。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會已成為各種文化活動中的一個主要專案;千姿百態的茶道具成為日本美的象徵。有關茶道文化的電影、電視片、美術展、著述比比皆是;從事茶道活動的人口達五百晚之多。

  日本在經濟上製造奇蹟,在世界上引起了人們對其文化背景的探求。同時,日本為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也積極的宣傳自己的文化,日本人首先向外宣傳的便是茶道。茶道是我們瞭解日本文化,理解日本人的一條捷徑。但是,茶道對於外國人實在是一種難解的文化現象。沒有接觸過茶道的人不理解茶道是理所當然的。即使參觀過茶道表演的人也入五里霧中,找不出說明它的合適語言。茶道為什麼難以理解?我試圖將此歸納為三個原因:容括性、無形性、侷限性。茶道的內容是豐富的,她幾乎將東方文化的所有內容都囊括在一個小小的茶室裡。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陰陽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築、庭院、書畫、雕刻、禮儀、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飪、縫紉等內容。茶道被稱為是應用化了的哲學,藝術化了的生活。茶室中間展現的是一個活龍活現的“小東洋”。由此,我們很難給它下一個定義。而且,茶道是一種活的藝術,我們很難抓住它的形體。茶道藝術是通過茶事來成立的,但茶事一完,一次藝術的創作就消失了。研究茶道,我們不可能象鑑賞一副繪畫那樣靜觀和思索,我們必須隨著茶事的進展去捕捉瞬間的現象。但在瞬間與瞬間之間不僅留下了許多空隙,而且,我們常常會被那一個個細小的現象迷住,很難勾勒出茶事的全貌。再有,茶道與音樂、舞蹈、繪畫等常見的藝術形式不同,表演者與鑑賞者和合成一體的、不能區分的。要是真正體會茶道的妙處,必須親自參加茶事。但是當好一個主人需要常年的修行,即使相當一個客人也是很不容易的。茶道修行重視實踐,反對依靠書本,這就要求每個茶道研究者必須是茶道藝術的實踐者。這就給外國人對於茶道的理解設下重重難關。

  由於茶道不同與其他藝術的自賞性格,使茶道自己一直缺少自稱為藝術的自信。多少年來,致力於茶道實踐的人層出不窮,而作為旁觀者,冷靜的思考、研究於茶道藝術的人卻十分罕見。給茶道下定義,全面地論述茶道,是近年來才有的新事物。下面就介紹幾位大家的論述。

  1977年,谷川徹三發表了《茶道美學》一書,他以藝術的隔離性為根據,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他指出:所謂藝術的隔離性是有意識的與自然的世界和日常的世界隔開由此來確立藝術世界的自身的獨立性。油畫的畫框,水墨畫的裝裱,雕刻作品的臺坐,舞臺的帷幕,都是藝術隔離性的表現。而在茶道里。同樣的喝茶卻不能象平常喝茶的那樣隨便,而要求按規定的動作喝;同樣是行禮,不能隨自己判斷行禮,而要求在規定的時機行規定的禮,說規定的話,甚至一個塌塌米***草墊***走幾步都有規定的禮。由此茶道不能不屬於藝術範圍。谷川徹三先生將茶道的內容歸納為四個因素:藝術因素、社交因素、禮義因素、修行因素。***圖1***

  這四個因素是相素關聯、融為一體的。藝術因素是凌駕於其他三個因素之上的,它是通過滲透到其他三個因素之中而體現出它的職能的。儘管在形式上四者缺一即不成其為茶道,但除藝術因素以外的社交因素、禮儀因素、修行因素是可以在不同的場合得到特殊的發揮的。如在莊嚴的獻茶式上,禮儀因素就佔了主要位置;在熙熙攘攘的大茶會上,社交因素就取得了主導地位;當一個茶人自點自飲時,修行因素就獲得了重大發揮。如用圖1進行說時的話,對四邊形裡的任何一個頂點加力,都會使其頂點突出出來,並且不會破壞四邊形的基本結構。谷川徹三先生的這一學說,受到了日本茶道界的尊理。

  谷川徹三先生從藝術的角度對茶道進行了闡述,另一位大家——久鬆真一先生***1889-1980***從宗教的角度對茶道進行了分析。他給茶道下的定義是: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茶道文化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茶道文化的核心是禪。主張“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的禪十分重視日常生活的修行,即修行不必運河讀經,而要求在起居飲食的修煉上下功夫。茶道忠實地實踐了禪的這一思想。茶道對禪進行了一次宗教改革。它把禪從寺院伽藍中解放出來,回覆到露地草菴***茶庭茶室的別稱***;把遠隔世俗的禪僧脫化為在家的茶人。茶道使禪無庶民生活相結合,創造了新的禪文化。這個新的禪文化生活包括了人間生活內容的全部。喝茶、吃飲等極其尋常的生物裡包含著不尋常的宗教。久鬆真一讚賞茶道實現了真正的禪的理想。久鬆先生將茶道聯絡起來研究以及對茶道所做的“綜合文化體系”的定義,受到日本茶道界大多數學者的贊同。

  另一位學者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對茶道進行了分析。他主張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藝能是日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群.它人體的修煉來達到個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它與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不同,它不提供供人欣賞的作品。它的一次藝術製作在完成的同時便消失。它有極大的包容性和伸縮性,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藝能活動,只要自己在其中自得其樂便是成功。日本的藝能包括茶道、花道、香道、劍道、弓道,能樂、俳句、歌舞伎、相撲等,可分為三大種類:舞臺藝能、民俗藝能、室內藝能。茶道屬於室內藝能。熊倉功夫先生指出:室內藝能只能在私人生活的居住空間或其類似的空間裡才能進行的藝能。它不僅要求結集在室內的人都參加表演,而且要求室內本身就是一個藝術空間。。室內的一舉一動都是要求格式化,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活動,室內藝能的氣氛是高密度的,緊張的,熊倉功夫先生還指出了特異的室內藝能之所以在日本產生的原因,他指出:有兩個理由,一個是由於日本藝能的結座性***即易於建立行會組織的性質***,人們聚在一起就希望確立一種和睦、平等的相互關係,因此藝能演出是不分演員和觀眾的,兩者的身份是相互交換的。第二個原因是有座敷***由精緻的草蓆鋪滿地面的客室***的誕生。這種客室沒有桌椅,主客都必須跪坐,在這種沒有傢俱遮掩的情況下,坐下站起來時幅度很大的身體動作就十分引人注目,自然就產生了新的禮儀。熊倉功夫先生是日本茶道研究領域的中堅,他的研究結果受到學術界內外的注目。

  日本茶道文化美學

  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雖追求精神上的“一心”,但卻倡導面對現實生活的不完美,欣賞缺陷。比如,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不論從造型到色彩等,常常可見到不均衡一致的陶瓷品,有的左右不對稱,有的是釉沒足色,有的更是表面粗糙。還有茶室中的花入或掛軸等茶道美術品,入眼的常常不是整齊劃一的感覺,多是參差不齊。這種帶有缺陷的美,卻常有深度的魅力。日本茶道認為,缺陷的美,是一種奇數單一的美。就如中國書法中的行草,行雲流水間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獨自擁有一種看似不整齊規範的奇美。

  簡素之美

  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之一。比如,日本古來建築中,神宮和茶室的建築,雖然理念上都推崇簡素之美,但神宮的簡素和茶室的簡素,卻是同一概念下的兩種簡素。神宮的建築是古樸、莊巖、靜穆,京都的桂離宮,東京的明治神宮,選材上用巨木和整齊的巨石等;茶室的建築,則是簡單、純樸、寂靜,選材上是就地取材,粗木簡瓦搭成,詮釋了一種脫離於寺院的俗世修心養性之願望。這兩種簡素,都體現了日本禪學的美感。茶庭中只有常綠樹木而無花草,茶室中的掛畫,也多為水墨淡彩的山水之作。尤其是茶室中的木柱或橫樑,看似毫無精雕細刻,卻有種稚拙笨樸的素美,令人入目難忘。進入茶庭和茶室,舉目所見,沒有絢爛只有素雅,這種簡單的素美的深處,蘊藏著枯淡的清寂之美。

  枯槁之美

  毫無感覺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歷經歲月滄桑的變遷,不論怎樣的蒼老,其中都有著無覺的靜默之美。在茶室中,常常見到掛軸中的書法或畫,墨跡淡薄難辨,或者老舊斑剝的茶盒等,雖然一目所見,有種枯槁之狀,但卻令人感悟一種枯中沉澱的力量,外表不再強大,內在卻雄氣的陽剛厚重之美。

  自然之美

  無心,無念,無意識。不論是茶師或茶客,在茶室中,相視深禮一敬時,彼此流露出來的平常心態,為自然之美。古來日本茶道文化中,視人為做作的行為不美。所以,從茶見到茶人的行為,皆追求自然狀態。比如,使用的茶碗不需名匠之作,不需華麗釉彩。最好的茶碗,就是自然燒製的粗陶。這和現代的一些所謂茶道新風完全不同。刻意的完美,不是美,自然無心的美,才是純美。

  幽玄之美

  中國的古詩句有:庭院深深深幾許,這和日本茶道提倡的幽玄之美,有著相同的意境。幽玄之古美,是一種無限深幽之處的無限意境之美。比如,在幽暗茶室中,簡單的眼神和無言的會意,有種心領神會的幽深玄美。這種東方的含蓄之美,在茶道文化中達到極致。留白處的空闊意境,是一種自覺自悟的韶美,是一種非日常耀眼明燦的幽深玄闊之美。幽玄,不是陰暗沉鬱之氣氛,而是沉靜中的寂落之美。

  脫俗之美

  踏入茶庭,走過碎石板路,進入茶室入座,這一過程,是一種短暫地脫離紅塵俗世的忘我之境。放下塵念,遠離喧鬧,進入神清心寧的境地,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一種忘我脫俗之美。日本茶庭的露地“石板路”,不僅僅是一條短短的路徑,而是一種更多象徵意義上的迴歸身心本我的回家之路。進入茶室前的淨水洗手等動作,也是一種淨心脫塵之舉。茶道追求的脫俗之美,不是簡單地脫離世俗紅塵,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讓疲倦的身心得以短暫的淨化,再以清新的“我”回到日常俗世中前行。所謂的脫俗,不是表象的脫離現實的生存規則,而是令人在真實生活中,自然暢順地融入世道。利休大師倡導的“心中一尺自悟”,便是對脫俗最練達的詮釋。世人若能心中有道,胸中有規地行走塵路,便不易迷失本我,會走得更逍遙自在。比如在茶席中聚會的開始前或結束後,禁忌高談闊論地炫耀財富和擺弄學問之談。不論是茶師還是茶客,茶前茶後的交流,大多是輕語溫句的情趣之事。脫俗,便是俗人在此一時,求得此一刻的清淨俗念之願。

  靜寂之美

  沉穩、安靜、平和,面對日常中的“我”內省內悟,也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元素之一。茶道的開始和完了,時常都是在一種無言的靜寂中展落。從茶師到茶客到茶具到掛軸到茶花,均以靜為旨,以求得悟淡中感知雅美,靜中品味動美。窗外的風聲雨聲鳥聲,室內的水沸滾動聲和茶師手中竹刷的輕動做聲,眾靜皆一動過程中的寂美,是紅塵俗人在日常中忘知忘覺的美感,而在日本茶道中,寂靜之美,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