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學生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門下的學生有很多,有顏回,子貢等,那孔子與學生之間發生過哪些故事?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與學生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與學生子貢的故事

  子貢的真實名字端木賜,因為他的字子貢,所以別名叫做子貢,子貢不但在成績和政績方面有著不小的成就,而且在理財和生意上也有著卓越的成績,但是他的性格十分的古怪。孔子學術授於老子,他經常帶領子貢去周遊列國。

  子貢那張嘴能言善辯,所以為自己爭取了不少的機會,孔子對他的評價很高,而且子貢對孔子十分的謙虛,每當孔子拿他跟顏回比較的時候,由於子貢對顏回有著較深的瞭解,也知道孔子很得意顏回,所以每次孔子說這個問題,子貢總是謙虛地聽教。

  有一天子貢對孔子說,我的櫃子裡有一塊美玉,我是繼續把美玉收放起來呢?還是找一個有眼光的買者把美玉賣掉呢?孔子不懂得經商,為什麼子貢還要問孔子這種問題呢?子貢的心裡認為,像孔子這樣學術淵博的人,絕對不會是一個貪官,但是卻不願意出來做官,不願意為天下人付出,古代的君子個個都配有美玉,因為那是身份的象徵,所以子貢就借物喻人。孔子回答子貢說賣掉吧,要是打算把它賣了的話,一定要等遇到欣賞他的人再賣。於是子貢明白了,孔子並不是不願為天下人做事,而是在等待欣賞他的人,不要遇到不識貨的人,把好好的美玉看成了玻璃。

  在孔子的回答中,子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孔子為什麼要這麼說,其意思就是,不管你再怎麼優秀,等遇到欣賞你的人,再去為他服務,如果是不懂欣賞的人,大可不必著急,等待合適的時機即可。

  孔子與學生顏回的故事

  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時期魯國人,與顏回是老鄉,也是師生,孔子一生中據說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卻稱顏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語之中處處表現出對顏回的喜愛,對顏回的評價非常的高,稱其為“三月不違仁”,稱其“賢哉回也”,顏回去世的時候孔子已經是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說再也沒有顏回那樣的好學生了。

  顏回,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國沒落的舊貴族,到了其父親顏路一代已經是徒有虛名,顏回十三歲拜孔子為師,可以說其一生都在追隨孔子,與孔子朝夕相處的時間從其十三歲入學到其三十八歲自己開堂講學長達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說孔子對其是非常瞭解的,其對孔子也是非常瞭解的。不僅僅孔子對顏回推崇有加,顏回對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學說不能被所有的國家接受作為施政綱領的時候顏回還是堅定的相信自己老師的思想,顏回說:“‘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可見顏回是孔子堅定的信徒。

  孔子對顏回也是非常信賴的,《呂氏春秋》記載的《顏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說明了孔子對顏回的信賴,孔子見到顏回從甑裡面取食,但是還是相信了顏回的說法,相信是由於炭灰弄髒了米飯,所以顏回才拿出來吃了。從這裡可以見到顏回的品德,也可以見到孔子對顏回高度的信賴。

  從顏回與孔子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兩個人的師生情誼是非常難得的,彼此互相信賴互相推崇,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師生情誼的最高境界。

  孔子與學生公西華的故事

  公西華,姓公西華,赤是他的名,字子華。他是孔子的弟子,公西華為人謙虛有禮,善於辭令。公西華侍坐原名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該篇文章選自《論語》,是講述了孔子和公西華、曾皙、子路、冉有這四個弟子的一些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及弟子的思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著孔子坐在旁邊,孔子誰說:“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長而不敢說話了。平常不是常說:‘沒人瞭解我嗎。’那麼現在讓你瞭解你想了解的事,你將會怎麼做?”

  子路最先站立來對孔子說:“一個擁有千輛馬車的國家,如果還夾在大國之間,還要受到軍隊的侵犯,接著百姓還飽受飢餓,如果讓我去治理這樣的國家,不出三年,我可以讓每個人都有勇氣去作戰,並且知道做人的禮義。”孔子聽了他是話,對他微笑。孔子問:“冉有,你覺得怎麼樣呢?”冉有說:“一個見方六七十,或者五六十的國家,如果是我去治理,那麼不出三年,一定會使百姓富足,至於禮樂,那就要讓賢人來治理了。”孔子問:“公西華,你覺得怎麼樣呢?”公西華回答說:“這些不是我能說到就做到的,我願意學習,無論在宗廟的事,或者會見同盟,我都會穿好禮服,戴著禮帽,願意做一個小相。”孔子問曾皙,曾皙回答說:“我和他們不一樣,我只希望在春天的時候,能夠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個成人,六七個小孩一起洗澡,然後再一起唱著歌回來。”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同曾皙的想法。”

  從公西華侍坐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孔子及他的四個弟子的不同想法。他們的抱負也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