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副高職稱論文範文

  中醫護理運用傳統護理技術與方法,對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顧和服務,保護人類健康的一門應用學科。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探討中醫護理中便祕護理

  摘要:目的 探討便祕患者進行中醫護理的重要性。方法 選擇訓練組42例從入院起除按常規護理外,還加入了中醫護理,對照組42例按傳統常規護理進行,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後,觀察臨床症狀體徵的改變及恢復情況。結果 運用中醫護理訓練組的臨床症狀體徵治療效果較對照組好。結論 便祕患者通過中醫護理後,能夠減輕或解除患者因便祕帶來的困擾、提了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便祕;中醫;護理

  便祕是指氣陰不足,或燥熱內結,腑氣不暢所致,以大便乾結不通,排便間隔時間延長,排便困難或排便不暢等臨床表現[1]。引起便祕的因素有外感寒邪、不良的生活習慣、情志失調、年老體弱、陰陽氣血不足等導致大腸傳導失調。

  1臨床資料

  選擇本病病例為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科住院中的便祕患者84例,隨機分為訓練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齡35~78歲。對照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38~68歲。兩組病例病情、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均具有可比性。2護理方法

  在對如何緩解便祕的諸多研究中多數人認為可內服中藥湯劑、內服西藥緩瀉劑、外用潤腸劑、灌腸劑等均可治療。但是這些方法很容易形成依賴、只能夠暫時緩解達不到長期解決目的。現將我科中醫護理本病的方法總結如下:

  2.1情志護理 七情是導致便祕的因素之一,便祕患者由於病久痛苦,情志多為憂傷,因此向此類患者講解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心膽火旺等情況容易使大便乾結的道理,指導患者調節情志的方法,使之消除緊張、焦慮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可減輕患者因精神緊張、焦慮、恐懼引起的神經功能紊亂,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便祕症狀。同時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起居習慣,對改善便祕症狀非常重要。

  針對長期需要臥床的患者,我們先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為患者講解一些成功的案例,再結合患者本身的具體情況共同制定並實施護理方案,能較好的解決便祕情況。

  2.2飲食護理 合理的營養飲食搭配,對治療便祕患者也很重要。現要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三餐要定時、定量、定餐營養攝入搭配合理。

  2.2.1多食含粗纖維較多的蔬菜、穀物、水果等如芹菜、香菜、韭菜、香蕉、蘋果、紅薯、五穀雜糧等,忌食生、冷、油炸、辛辣、燻烤等刺激之品。同時還要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與嗜好如,過飢或過飽、偏食、吸菸、飲酒等。

  2.2.2便祕患者需多飲水,使腸道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或溫開水、很談的鹽開水、酸奶等,可預防便祕的發生。

  2.2.3胃積熱的患者飲食宜多選用清涼潤滑的食物如,慈菇、黃瓜、莧菜、萵苣、蘋果、等。忌食辛辣、厚味刺激之品,如辣椒、狗肉、酒等,以免加重大便燥結.

  2.2.4腸道氣滯便祕患者飲食則宜選用行氣潤腸之品,如香蕉、花生、柑、海帶等。忌食栗子、白果、蓮子等,以免加重便祕;脾虛氣弱者宜多食用芝麻、松子、蜂蜜、胡桃等健脾益氣通便潤腸.

  2.2.5血虛腸燥者可多食滋陰養血生津之物、潤燥之品,如桑葚、蜂蜜、海蜇、芝麻等;忌食辛辣燥熱之品,脾、腎陽虛者可多食韭菜、羊肉通潤便之品,忌食生、冷、寒涼之品,以免陽氣不運,寒氣瘀結使大便不暢。護理人員可通過中醫辨證方法針對不同的辯證對患者進行相應的飲食指導。

  3對症護理

  3.1對於年老、體弱、盆底肌肉較鬆弛的患者可制定有規律性的排便訓練如收復提肛縮陰運動訓練增強腹肌張力,通過對盆底周圍肌肉的收縮訓練刺激腸道運動使之形成排便條件反射,可誘導排便推動大便的排出。

  3.2對於長期臥床的患者可從旁協助或指導患者及家屬使用腹部按摩法,患者可取平臥位,雙手重疊撫按臍周,以順時針方向從右至左、由輕至重做環形按摩,促使腸道蠕動,每日至少早晚飯後30min按摩2次,15~25min/次,以調節腸道助消化,健脾胃。

  3.3對於精神過度緊張、恐懼的患者可進行鬆弛訓練,如聊d、聽音樂、打太極、散步等每天至少堅持20~30min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有效的緩解因便祕產生的緊張、焦慮、恐懼症狀。

  3.4對便祕患者要給予足夠多的水分,每天至少攝入2000ml水,清晨可空腹喝1杯白開水或淡鹽水,或在睡覺前飲1杯白開水或蜂蜜水,使腸道保持充足的水分。

  3.5可輔助中醫特色治療如耳穴埋豆,取脾、肝、三焦、直腸下段、腹、腎等穴位,按壓3~5次/d,2~3min/次,以耳廓充血發熱為宜。按摩法運用點按法強刺激足三裡、三陰交、合谷等穴。鍼灸治療法,實證者可取曲池、內庭、支溝等穴,以清熱理氣。虛證者可取大腸俞、脾俞、足三裡、上巨虛等,以健運脾氣,溫陽通便。

  3.6對於嚴重便祕者,可遵醫囑內服用通腸潤便藥物、外用潤腸劑或灌腸、人工取便等,孕婦、年老體弱者慎用,發熱、腹痛不明時禁用導瀉劑,對診斷不明確的患者,不可隨意使用瀉藥,以免發生意外。

  4健康指導

  4.1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運動方式、濫用藥物、精神等因素與便祕之間的關係,指導患者生活起居有常,飲食有節、注意避外邪、暢情志。

  4.2指導患者適當的進行運動、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4.3與患者及家屬分析導致排便困難的原因,以減輕患者急躁、焦慮、恐懼的心理壓力,指導及協助患者或家屬做腹部按摩、收復提肛縮陰運動。

  5結果

  42例便祕患者通過兩組對比,運用中醫護理訓練組的臨床症狀體徵治療效果較對照組好。早期推廣中醫護理便祕技術能夠儘早的讓患者解除因便祕帶來的困擾。

  6結論

  我們通過中醫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本病的病因、臨床症狀、誘因及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夠主動治療並配合鍛鍊。可減輕或解除患者因便祕帶來的困擾、提了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琦.中醫臨床病證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