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副高職稱論文國家級刊物格式要求

  如果沒有了老師,哪兒會有文明?如果沒有了老師,誰來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老師副高職稱論文,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老師副高職稱論文篇一

  怎樣做一個好老師

  【摘要】如何做一個好老師,如何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而又現實的問題。首先,真誠親切的教態,開放、和諧、寬鬆的課堂;其次,紮實的教學基本功。①要多用啟發式教學,善於啟發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要注重探究性學習,這將讓孩子們終身受益。③嘗試“快樂教學法”,使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思想活躍起來,大膽積極發言,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願意和你溝通和交流,從而使學生想學習、愛學習、會學習。

  【關鍵詞】教師 真誠 親切 和諧 紮實 教學 基本功

  如何做一個好老師,如何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而又現實的問題。這個問題好難,的確,作為一個老師難,尤其作為一個民院附中的老師更難。本人來民院工作已經五餘載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這裡有良好的教師隊伍,有良好的教學氛圍,有能幹的領導班子,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在這裡每個老師都很能幹,那麼應該怎樣做好一個民院附中老師呢?

  1.真誠親切的教態,開放、和諧、寬鬆的課堂

  師德的核心是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沒有愛心的教師不是一個好老師。愛自己的孩子是凡人,愛別人的孩子是聖人,我們教師就要做這樣的聖人,應當視學生如兒女。教師的愛是博愛,教師應把愛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無論是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還是有缺點錯誤的學生,都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一行,循循善誘,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嚴慈相濟,那麼學生自然也會“親其師、信其道”,把你看成良師益友。比如,我們學校就有這樣的一位老師,我是從五年級***2***班李少穎同學的一篇以《我的老師》為題的作文中摘錄的。本人節選了一部分我們來分享一下:“在我讀小學的四年學習生涯中,有許多老師讓我難以忘懷,有的幽默風趣、有的和藹可親……我的科學老師就是那位和藹可親的老師。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李青梅老師就開始給我們代科學課。記得又一次,李老師正在給我們上課。突然,有位同學摔倒了。頓時教室裡傳來了一陣笑聲……可是,李老師的一個動作讓全班同學很驚訝!那就是,李老師不但沒有和同學們一起發笑,反而是走過去將那位同學扶起來,並和顏悅色地問:‘摔疼了沒有啊?’‘沒有。’只見那位同學說。我們班的同學就開始了竊竊私語,有位同學站起來說:‘他上課把凳子亂搖亂晃把自己摔倒了,您還把他扶起來?’而李老師只說了一句簡短的話:‘他是我的學生。’而正是這簡單的一句話,才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雖然李老師現在不給我們代課了,但她為我們做得點點滴滴,給我們講得字字句句,我們都銘記在心。”是啊,這是一位有著博愛胸襟的老師!可有時候由於教師一時的氣憤衝動,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一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應有發自內心對孩子的愛,課堂上要具有親和力,讓孩子喜歡你,讓孩子喜歡上你的課堂,這才是最成功的老師。

  2.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古人講,名師出高徒,青年教師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工夫:

  2.1 要有淵博的知識。常言道:“給人一碗水,自己應備一桶水”。教師要給人“一碗水”就不能滿足於已有的學歷和知識,不僅要注重積累,而且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由單一型教師向複合型教師轉變。我們提倡教師不僅能在本專業領域中貢獻突出,更要多才多藝。這樣,我們每天站在學生面前時能別具一番神韻,別有一番風味。我們學校就有一位英俊瀟灑、博學多才、風趣幽默,深受師生家長一致好評的好老師。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誰了吧?是的,他就是我們的嶽海江老師。嶽海江老師,本科學歷,華東師大研修班結業,全國小語學會會員、咸陽市小語學會副理事長、西藏自治區骨幹教師、陝西省骨幹教師、咸陽市優秀教師、渭城區拔尖人才、中學高階職稱,民院附中副教導主任。四屆“咸陽市教學能手”;三屆“陝西省教學能手”;中國西部地區賽教一等獎。參與編寫《快樂語文》等書20多部,有40多篇論文在《中國小學語文教學》等報刊發表。哇,這個老師簡直太厲害了!是的,嶽海江老師還有一個別名,那就是“嶽滿江”,言外之意,他的名字越滿大江南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如嶽老師新授的《荔枝》一課,這是一篇關於母愛的文章。我也曾上過諸如的一節關於歌頌母愛的文章《母親的恩情》,但是我聽完嶽老師的課,感觸就很深。雖然剛開始的環節中音樂播放出現了故障,人的心情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但是本節課的後半部分,學生學習的狀態投入/學生個個很富有感情的朗讀/學生真情實感自然流露。激情地朗讀,讓孩子們真切地去感受,再加上音樂的薰陶,感情自然而然的昇華到一個高境界,觸動到了孩子的靈魂之弦。這也讓我體會到了一種“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悲哀。

  2.1.1、激情地朗讀 。一遍一遍地讀/有感情的讀/引領著讀/設身處地的讀/身臨其境地讀/讀出感情、讀出真情/讀出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讀出生命渴望的動人旋律。

  2.1.2 音樂的薰陶。輕音樂的伴奏讓孩子們一開始自由地閱讀,使他們很快走進課文中整體感知故事,結尾處輕音樂的再次響起並加上學生的激情朗讀,使我們產生了一種很強烈的共鳴――母愛永恆。

  2.1.3 教學的設計。開始讓學生自由閱讀,有一個初步的感知,並請學生把獲取的資訊說出來,這樣可以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和語言表達能力。引入課題“荔枝”。由荔枝拓展到歷史上名人楊玉環喜歡吃荔枝的故事;快速閱讀,總體概括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使學生感觸母愛的偉大;出示課文框架,細讀課文,感悟母愛的點點滴滴,選讀最喜歡的讀,給學生一個很大的選擇空間;交流:學生與課文中的人物交流、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自己之間的交流;聯絡自己,想想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故事。嶽老師讓學生藉著此次機會對自己的媽媽說了最想說的話,抓住了教學契機,使學生流露真情,淚流滿面。總之,這個教學環節的設定應該和嶽老師提倡的五感教學***感知、觸感、感想、感動、感召***並行,使得學生的感情層層昇華。

  2.1.4 細節的咀嚼。從感情變化方面說:第一段中作者買荔枝時很猶豫,由於荔枝昂貴,而作者只有42.5元的工資,但他還是咬咬牙買了荔枝,孝心佔勝了昂貴的價格。我們知道,荔枝是“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五日之外,色香味俱變”。作者為買到這樣的荔枝感到高興,他用荔枝回報了母親,回報了年邁七旬一次也沒有吃過荔枝的母親,而讓人覺得遺憾的是母親並沒有吃荔枝,而是把荔枝留給了小孫子吃,作者用荔枝孝敬母親的心願落空了。文章結尾處說:“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就是“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悲哀。這樣一篇關於母愛的文章普普通通,卻在嶽老師深挖教材、精心設計、靈活而多變的教學機智下以及多種方式方法的朗讀,課堂教學效果卻妙趣橫生,讓人難忘。

  2.2 要有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教師要富有有節奏、有旋律、有韻味的語言美感,有感染力、有號召力、有震懾力來的語言魅力來感染學生、薰陶學生,讓你的學生能因喜歡你的聲音而喜歡上你的課,這也是一位成功的老師。

  2.3 要會寫一手漂亮的字。對教師來說,尤其對一位小學老師來說,一手漂亮的鋼筆字、粉筆字是教師的門面和形象,老師規範的板書,應成為學生的字帖,使學生效仿的楷模,它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2.4 要熟悉每一位學生。優秀的老師,孩子在他的班裡待上一、二十天,他就能準確地把這個學生的智商、品行、學習方面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剖析得非常透徹,甚至比孩子的父母看得清、看得準,這就是高水平的老師。只有熟悉學生,我們才能夠備好課,才能夠組織好教學,才能成為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

  2.5 要有較強的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和駕馭能力。有效組織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調動激發學生興趣,大膽探究問題,增加教學效果。

  2.6 要有新活的教學方法。作為年輕教師,作為民院附中的年輕教師,我們除了以往墨守成規的教學模式外,我們要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自主創新的教學理念以及自己平時在教育教學中摸索和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雙管齊下。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可以借鑑:①要多用啟發式教學,善於啟發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要注重探究性學習,這將讓孩子們終身受益。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授人以漁”,由教到不教,教育是為了不教,使學生自己學會學習;③嘗試“快樂教學法”,使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思想活躍起來,大膽積極發言,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願意和你溝通和交流,從而使學生想學習、愛學習、會學習。

  振興中華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的工作是育人性、創造性、藝術性的工作。要自覺追求高標準、高層次、高境界。只要我們民院附中的年輕教師的知識層次、品德境界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就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那麼我們民院附中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我們的教育之路會更長……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老師副高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