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老師的評職稱論文

  小學老師是一個不平凡的職業!老師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學生幼稚的心理。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老師

  【摘要】語言是一種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在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學習和掌握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英語的能力,但現實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阻礙了這個目的的實現,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老師,要創造和利用情景組織教學,給學生創造交際的分圍,加強語言資訊刺激,引發學生表達思想的慾望,增強他們綜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是極為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師,合格

  小學英語教學中面臨的現狀:教師每週只上3節課、而且每節40分鐘,如何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呢?大家知道,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培養是通過教學過程完成的,而英語教學過程則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學內容和良好的思想感情交流的交際過程,即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運用英語能力。在授課時間極短的情況之下,教師只有儘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有聲、有形的生動有趣的語言環境,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想參與變必須參與,進行多聽、多說,大膽應用英語達到教學目的。

  1.教師要加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

  1.1 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具有紮實的基本功,口語自然流利,語音語調正確尤為重要。地道的語音、優美的語調、豐富的詞彙、流暢的表達及紮實的語法是英語教師的基本功。任何基本功都源自一定時間的積累。教師要堅持不懈的學習,經常收看英語新聞,經常收聽英語磁帶,培養良好的語感;還要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加註重自己在這方面的訓練。

  1.2 以教材為素材和載體,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符合教材和學生特點的先進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充分調動學生聽、說、讀、寫、用的積極性,達到綜合運用英語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1.3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基礎和指引,其他活動都是服從和服務於目標的。每個環節也都應該有一個環節目標,我們每結束一個環節,都要看看是否達到了目標,不能為了熱鬧或其他原因而忽視了目標的達成。

  1.4 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專家提到的任何目標都要考慮到學生,學生是上帝這一觀念。專家提到三個P,第一個是Put yourself at the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把自己擺在學生的地位來考慮問題。第二個Put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learning process,就是讓學生去體驗學習過程,讓學生學習以後,明確我學到什麼,我能夠做什麼,我會幹什麼。

  2.為學生創造學習語言的環境

  2.1 我通讀教材全部內容,根據教育學和心理學,抓住學生年齡特點,課前充分備課,設計教案、板書設計、課內要求以及課後練習。根據教學內容製作焦距、製作課件、畫漫畫、製作手偶。給學生創設情景。

  2.2 板書一定要設計得精煉、精當、精美。其表現形式可有如下幾種:文字、圖表、簡筆畫等。結構常為單詞-句型-圖畫。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持續的興趣和愛好,為綜合運用英語做好良好的鋪墊。

  3.興趣是學習一切的動力,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應該多學習和掌握英語語言基礎知識、語言詞彙、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方面內容。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的重要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力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學習動力最重要的源泉。用直觀趣味的表演來創設情景,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使他們有種身臨其境,趣味無窮的感覺。使大家都參與活動,通過自己的勞動,使表演獲得成功。

  4.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

  前蘇聯著名教學論專家達尼洛夫認為,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可能性之間的矛盾是教育過程中的動力,當兩者之間的矛盾的統一性被破壞時,教學過程就不會有效展開,各種型別的學生的學業不良現象就會發生。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除了社會、家庭、性格、因素外,有的學生不善開口,更不要說語言連貫了。我調查過這樣一個學生,他們想學,可當堂學的會讀,會說,可過後就忘了。回家又不願問別人:有的學生家裡不買錄音機或隨身聽;個別學生不能及時預習或複習;有的學生確實智商差,學習成績很難提高。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困生同樣有進取心,他們渴望進步,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好成績。要想在課堂上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正視學生之間差異,必須解決整齊劃一的教學要求與參差不齊的學生學習可能性之間的矛盾,而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確立兩個基本點:一、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差異的,教就要有差異:是要相信包括學習困難在內的所有學生都是有充分的發展潛能的。那麼,如何使這些學生也能在交際的環境中變得積極主動呢?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你的好幫手

  我但任六年級的英語老師,共四個班,有兩個班級學生數平均在50左右。每週授課16節。在教學中,時間有限,學生數眾多。訓練就需要大量時間,同時我在課餘時間輔導眾多的學生,很難周到地照顧到所有的人。

  5.1 “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耍中接受知識。

  教師根據學過的語言知識設計情景,他們相互結合,自編自導、自演。對在表演中出現的不當之處,教師給予及時指正並協商改進。根據教材中的對話內容確立表演題目。如:“請求幫助”、“借東西”等。要在限定的幾分鐘內,生動形象地表演出來。我現場錄音並及時插放,讓他們從中發現錯誤。

  5.2 給與小組長更多的“權利”,為組員批改作業。

  老師批改“小老師”的作業,指出不足之處,並指導他們把握好要點,然後他們給自己的“學生”批改作業,進行實踐演習。“老師”的職責使他們改作業認真細緻,不放過一點小錯,這無疑起到了督促作用,更增加了他們自己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5.3 讓學習委員領導學生進行晨讀。

  堅持長期進行英語早讀。充分利用早晨的大好時光進行英語口語訓練,收到很好的效果。要求“小老師”在早讀前認真準備,力圖出人意料,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在帶領班級早讀時肩負著教與學的雙重任務,通過“教”鍛鍊了才能,養成了大膽、細心的習慣。“教”又帶動了學,要想好,必須學得更認真、更紮實。同時,大家學英語、練口語的勁頭更足了。形成了比學趕幫的良好學習空氣,為整個班級學好英語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