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長運河是那條

  ?下面小編為大家揭曉!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公元604年, 隋煬帝離開首都長安,到洛陽巡遊。第二年,他下令著手兩大工程:遷都洛陽和開鑿大運河。成千上萬的勞工花了六年的時間,將原有的運河連線起來,完成了全1764公里的京杭大運河。

  這條古老的運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連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杭州的水陸空交通都很方便。杭州是滬杭鐵路的終點,又是浙贛、杭甬、杭長鐵路的終點。杭州和北京間有直達快車對開,全長1651公里,行駛26時30分。杭州是浙江省公路網的中心,滬杭、寧杭公路穿過杭嘉湖平原,到達上海、南京;杭徽公路翻越浙西山嶺,到達安徽的歙縣、屯溪。在杭州坐船,可沿大運河到蘇州,沿錢塘江可通本省富陽、桐盧、建德、蘭溪等地

  運河一直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人們一直就有修建運河經濟貿易的習慣。而人們都知道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在中國,是京杭大運河,事實上,隋唐大運河才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其長度為2700千米。

  費時六年,全長2700千米

  歷史上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隋唐大運河***長度:2700千米***“隋唐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運營五百年,如今久廢不用這條運河運營了五百多年,歷經唐朝、五代、宋朝,到南宋末年,。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價值

  趙書***北京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沒有運河就沒有北京的曲藝,沒有運河就沒有徽班進京。歷史上通惠河上二閘、三閘的消閒娛樂是京城民間文化的寶庫。北京俗語中“小孩、小孩跟我玩,踢球打嘎逛二閘兒”中的“踢球”已用“蹴球”之名,成為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正式比賽專案,運河號子、運河舞龍已申請非物質文化保護專案,為保護漕運文化和合理利用打下了基礎。

  韓光輝***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歷史地理中心教授***在探討我國漕運文化的時候,山東臨清的歷史地位十分重要,應給予極大的關注。過去有“南有蘇杭,北有臨張”之說。600多年的繁榮為臨清留下了豐富的物質和文化遺產。由於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淡薄和工業生產的發展,臨清的許多歷史文化遺產遭到了破壞,如“臨清四大寺”今天僅剩大寧寺,冀家大院等古老院落也殘破不堪,古街道佈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明運河部分地段沿岸房地產開發對運河兩岸景觀資源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害。隨著歷史文化保護意識的增強,在臨清市政府和社會各界努力下,近年臨清市邀請相關專家做了城市規劃和旅遊規劃,眾多歷史遺產得到保護和修繕。

  運河的保護與申遺

  杜瑜弟***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室研究員***如果我們提早20年來談論“運河申遺”,恐怕現在留下來的東西會多好幾倍。可是那個時候大家想不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們今天提的這些算是亡羊補牢。我們現在還可以進行挽留,如果再過20年或者50年,恐怕根本就找不著了。漕運雖早已廢除,但有的河段依然有可利用的航運價值,我們就得充分利用,在使用過程中加以保護。

       過去為了保證漕運需要,在漕運期間,對沿線農民灌溉需要用水,有很多限制,而今則可充分用於灌溉的需求。運河水域溝通了長江、淮河、黃河三大水系,對我國東部地區的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起過很大作用。我們保護好尚存的運河,也就保護了這些地區的水生態環境。我們還可以通過充分發揮運河的旅遊作用,如將沿線的歷史名城、名鎮、碼頭、園林、古蹟、特產等資源挖掘出來,逐步打造運河沿線的旅遊品牌,促進經濟發展,從而保護運河的文化遺產。同時應該將運河沿線的民俗民風、戲曲歌舞、書法繪畫、文學藝術等有特色的各種文化,加以整理研究,發揚光大,使運河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