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與希臘化時代的介紹

  我們知道,在古代歷史上存在多個強盛的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就是其中一個,那麼你知道亞歷山大帝國與希臘化時代的介紹嗎?下面是由小編為你提供的亞歷山大帝國與希臘化時代介紹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你。

  亞歷山大帝國與希臘化時代的介紹

  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分上下兩部分,上馬其頓為山區,下馬其頓為平原,它南鄰色薩利,北接色雷斯,西北為伊裡利亞,東為愛琴海。它的居民成分比較複雜,基本成分是早期青銅時代移居這裡的印歐語人,與希臘人關係密切。由於偏僻落後,而且行帝制而非民主制,因此被繁榮的希臘稱為野蠻人。約在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馬其頓完成了統一,實行君主制。

  希波戰爭期間,馬其頓曾投降波斯,但在普拉提亞戰役前,又為希臘聯軍提供過情報。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後,馬其頓在雅典和斯巴達之間左右逢源,長袖善舞,從中漁利,進而迅速強大起來。

  馬其頓的強大是在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手中,腓力二世曾在底比斯做人質,學習到了很多希臘文化,因而他上臺後,希臘人才不再視之為蠻族之王。

  公元前338年,馬其頓打敗底比斯、雅典、科林斯等城邦聯軍。第二年,腓力召集各邦開會,宣佈希臘各城邦成立聯盟,進攻波斯。但在公元前336年,腓力在他女兒的婚宴上遇刺身亡。王位由腓力20歲的兒子亞歷山大繼承,被稱為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亞里士多德就是他的老師。據說亞歷山大小時候經常唉聲嘆氣,旁人問他原因,他說,我是在擔心,如果天下的城邦都被我父親征服了,我將來就沒有用武之地了。然而上天註定要他成為一代雄主,才20歲就臨危受命,平息騷亂。

  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亞歷山大率領35000人的大軍和160艘戰艦,開始了遠征東方的行動。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產收入、奴隸和畜群分贈給人。一位大將迷惑地問道:“請問陛下,您把財產分光,給自己留下什麼?”

  “希望”。亞歷山大說:“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無窮的財富!”將士們被亞歷山大的雄心所激勵,他們決心隨他到東方去掠奪更多的財富。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率軍穿過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在高加米拉平原和波斯進行生死決戰。大流士三世敗退,被自己的部下殺死。亞歷山大在巴比倫、蘇薩、波斯波利斯和埃克巴坦各波斯王宮,掠奪了金銀財富達15萬塔蘭特。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徹底擊敗了大流士的繼位人,征服了整個波斯帝國。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繼續率領軍隊離開中亞,南下侵入印度,在印度河谷建立了兩座亞歷山大城,迅速佔領了西北印度的廣大地區。

  經過近10年的遠征,亞歷山大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它的版圖西起希臘、馬斯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多瑙河,亞歷山大準備將巴比倫作為這個帝國的首都。

  在巴比倫,亞歷山大準備繼續進行遠征。他計劃侵入阿拉伯與波斯帝國北面的土地,還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羅馬、迦太基和地中海馬其頓帝國西岸地區。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突然患惡性瘧疾,從發病到生命結束僅10天時間,一代天才統帥隕落了。

  亞歷山大的帝國是一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聯合體,因為馬其頓人的武力征服而臨時被集中到一起的鬆散聯合體,這個聯合體很難完全融合。因此,亞歷山大死後,這個帝國迅速的分裂了,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公元前323年,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馬其頓帝國分裂為馬其頓王國、塞琉古王國和托勒密王朝統治下的埃及王國三大塊。

  從此,進入了希臘化時期。

  提出希臘化時期這個概念主要是為了與後來的羅馬區分開來。所謂希臘化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後的三個世紀裡,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種程序。時間範圍通常認為開始於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羅馬吞併最後一個希臘化國家托勒密王朝為止。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的部將塞琉古***馬其頓人***奪得帝國東部廣大地區,並於公元前312年稱王,以敘利亞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國,中國古稱條枝。塞琉西王國全盛時,疆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兩河流域、波斯和中亞的部分地區。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將之間經過幾十年的鬥爭,建立了一系列希臘化國家,其中的馬其頓王國僅據有巴爾幹半島一隅。公元前276年,安提柯二世·貢納特被馬其頓軍隊擁立為王,建立安提柯王朝***前276年~前168年***。該王朝積極參與希臘化諸國之間爭權擴地的角逐,力圖控制希臘。

  托勒密王國,是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之後,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的三大希臘化王國之一。王國建立者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他在前305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七世逝世為止,歷經275年。王國疆域最鼎盛時包含埃及、昔蘭尼、安那託利亞南部、敘利亞南部和一些愛琴海島嶼,領土最南時可達努比亞。亞歷山大港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

  托勒密的埃及和塞琉古之間為爭奪巴勒斯坦與敘利亞進行過多年的戰爭。各個希臘化國家都自居為亞歷山大的繼承人,相互之間的鬥爭沒有停息過,這些內耗加速了它們的滅亡,羅馬人強大起來後,就輕而易舉的將這些國家征服,昔日的亞歷山大帝國領地被肢解為羅馬的四個行省。

  公元前30年,希臘化世界結束。

  希臘化時代的文化交流

  從地中海世界到印度邊界,希臘文化都處於壟斷地位,旅行者都可以在這一區域發現新的城市,就是在許多老城市當中也可以發現與希臘生活許多相似的制度。在任何地方希臘語都是官方語言、文化語言,以至一個人可以從希臘旅行到印度而不怕語言溝通不便。希臘知識分子和希臘化了的知識分子享有共同的尊敬,這些共同的尊敬是因他們的老師所傳授的古風時代和古典時代希臘最偉大作家的著作而來,這些老師認為這一時期是再也不能到達的完美的象徵,更不用說超越它了。教育有助於加強希臘文化在希臘化世界的傳播和盛行。這種教育傾向於把焦點集中在那不多的幾本偉大的書上,其中特別明顯的是荷馬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

  像士兵一樣,藝術家和作家也越來越傾向於職業化,會背井離鄉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求資助和佣金,讓遠處的人們分享他們的藝術享受,因此這就呈現出一種令人難忘的希臘化世界文化生活的表面統一性。新城市在制度上以同樣的方法模仿那些希臘古老城邦的制度,這有助於把希臘文化氣氛輸入到東方世界的社會和政治生活中去。對於當地人來說,希臘文化是一種相當珍貴的身份象徵,是一種屬於特權階級的證明,正因為如此希臘人和非希臘人都急切地追求希臘文化。然而希臘化世界的文化生活僅僅是表面的統一。

  新近研究已表明愛琴地區的希臘文化和亞非等地的新王朝的希臘文化是存在巨大差異的。有許多因素造成了這種差異,但最重要的是這兩個地區的歷史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希臘文化在歐洲和愛琴盆地城市是種家鄉文化。在這些城市之中,作家、藝術家可以很隨便地從這個地區幾個世紀以來歷史發展中所出現的整個寶庫中任意擷取他們所需要的主題和主旨。而在亞洲的作家、藝術家則不能分享這種傳統。那些在近東的希臘人極其頑固地保持他們的祖傳文化而忽略當地民族的文化,因此“希臘化世界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了殖民社會的特徵。

  這就是說,是希臘文化的一種簡單的、不完善的版本。因此亞歷山大那種想把希臘文化與已有數千年傳統且已成定式的東方文化進行混合的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儘管這種現象時常潛伏在現代關於希臘東方化研究的表層之下。就像近代的香港或者是孟買一樣,即使在亞歷山大里亞和安條克的居民大多數是當地人,但正式的政府形式和官方崇拜都是希臘式的。入侵者們急切地想保持他們的傳統,尤其是通過體操房來教育年輕人,這種運動不但在城市裡很盛行而且在埃及的鄉村裡也很盛行。

  在耶路撒冷發生紛爭的一個原因就是在那裡建立了體操房--這種紛爭造成了馬加比起義——猶太上層年輕人的趨勢是採納希臘的服飾和風俗;縱觀整個希臘化世界,希臘文化是如此魅力無窮以致希伯來人時常向希臘人屈服,在猶太人會堂***gynagogue一詞本身就是希臘語***裡,異教的藝術品樣式被廣泛地模仿著

  不論是猶太人還是其他的民族並不總是徹底地接受希臘文化。尤其是從基督以後的第2世紀起,猶太宗教領袖開始對他們的律法書***Torah***進行闡釋,這導致了猶太塔木德傳統的形成,是有意對希臘影響的反動。儘管公開的叛亂是不常見的,但埃及人以及其他民族能夠有意地破壞這種“殖民”制度,且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隱藏著推翻其統治者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