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一共有幾個戰區

  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抗日戰爭的戰區介紹,希望能幫助你瞭解。

  抗日戰爭的戰區

  抗日戰爭戰區指的是自從盧溝橋地區發生戰爭之後,根據戰爭的形式,國民政府在全國之內劃分的戰區。最開始的時候這些戰區的範圍在長城以南的地區之內,主要還是以山西河北以及江蘇為主要戰區,後來戰爭形勢發生了變化,再加上日軍也佔領了一些地區,所以戰區也進行了一些調整和改變,而抗日戰爭幾個戰區基本上都是以陸軍為主要的作戰方式,那麼究竟抗日戰爭幾個戰區呢?

  關於抗日戰爭共分為幾個戰區這個問題歷史上也有著明確的記載,開始的時候在全國範圍內總共劃分出來九個戰區,分別都是國民黨內高階將領擔任指揮官,其中包括程潛、閻錫山等人。後來經過幾次改變之後將戰區的數目增加到了十二個。這也是根據當時的戰爭情況以及日軍作戰的一些形勢進行改變的。

  最開始的時候抗日戰爭所劃分的幾個戰區將第三戰區作為了最重要的作戰地點,也負責著守護京滬等地的安全,在這個戰區也發生了著名的淞滬會戰。在1938年的時候重點也發生了改變,第四、五、六戰區成為新的重點地區,主要是想要在不斷持續的戰爭中守護住武漢這個核心地區的力量。然而在這一年的十一月份,武漢地區的戰爭失敗了,於是國民政府將重點放到了重慶,並且開始了以這個地區為重要根據地的二期戰爭。直到戰爭進入尾聲之後為了勝利做準備,這才將十二個戰區進行了擴充。

  抗日戰爭的意義

  一: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程序,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三: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蹟,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鬥爭。

  四: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併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抗日戰爭的背景

  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特別是各主要國家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於歐洲戰場,未向中國伸出援手。國聯的綏靖主義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訊號,嚐到了甜頭的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