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禮儀知識

  韓國大家都很熟悉,如果是要去韓國旅遊或者留學就要知道韓國的禮儀知識,你們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在韓國,長輩對晚輩可以稱呼對方的名字,可不帶其姓,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相互間可稱對方為“先生”、“夫人”、“太太”、“女士”、“小姐”等;對有身份的人可稱對方為“先生”、“閣下”等,也可加上職銜,學銜,軍銜等,如“總統先生”、“總統閣下”,韓國丈夫介紹自己的妻子時會說“我夫人”或“我太太”。關係親密的的朋友之間,往往在對方名字之後加上“兄弟”、“姐姐”、“妹妹”等稱謂如“鴻哲兄弟”、“世憲兄弟”、“在赫兄弟”、“美延姐姐”、“美延妹妹 ”等。對男性也可稱“君”,但往往同其姓名連稱,如“鄭溶君”、“尹鴻哲君”、“趙承遠君”、“辛成列君”、“金相鎮君”等。對不相識的男性年長者可以稱“아저씨***a zao xi***”***即“大叔”或“大伯”***,對不相識的女性年長者可以稱為“아줌마***a zu ma***”***即“大嬸”、“大娘”***。

  韓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韓國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視所應具備的禮儀修養,按照傳統,韓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一種維護自身利益的關係,而且涉及的範圍很廣泛,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應當建立在一種合作和互相支援的傳統基礎之上,因此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愛和責任感十分強烈,是無法割斷的。家庭裡的一家之長被視為權威所在,全家人都應該聽從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願望行事。嚴格的命令必須服從,不得有違。兒輩或孫輩違抗長輩的願望被韓國人視為不可想象的事情。

  每年陰曆初一這一天,一家人舉行例行的祭祖活動之後,所有成員要按年齡順序向祖父母、父母、兄長、親戚等跪著行禮;年輕人甚至要到村裡去向長者們行禮以表示應有的尊敬,儘管他們之間非親非故。在家庭中,保持長幼尊卑的輩份之分,年輕的成員或者身份低的人不得在年長者或者身份高的人面前喝酒或吸菸,違背規矩者被視為缺乏教養的表現,尤其是在吸菸上可能招致嚴厲的譴責。子女外出,要向父母辭行;父母遠行歸來,子女要迎接行禮;遇有客人登門拜訪,父母先向客人施禮,子女隨後依齡隨後依年齡大小向客人行鞠躬禮……

  韓國人的親戚之間和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間聯絡的紐帶非常牢固,恪守將相互合作視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的莊重責任,這種關係往往超過個人利益或對對方利益的企盼,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得到親屬的幫助。

  兄弟之間結婚後再不像過去那樣居住在一起,但相互間有條件者均住得很近,交往密切,特別每逢婚禮,長者60或70壽辰、孩子的生日、傳統節日等這樣的特殊日子,相互總要儘量相聚在一起,氏族成員之間建有共同的錢庫和產業,每年要在一起聚會一次,趁此機會共同商議例如維修祖先墳墓、氏族財產管理等這樣大家關心的事務。韓國人初次見面,同姓者之間首先總是打聽對方與自己是否同一個氏族,如果是同一個氏族,還要查閱家譜,搞清對方與自己關係的親近程度,若對方輩份較高,往往會經常去拜訪並用敬語稱呼以表示尊重。

  在韓國傳統的社會裡,年長者因其知識經驗而受到尊重,年輕者必須自覺地在行為上以此為準。在公共集會、社交場合和宴會酒店上,誰應當首先向誰表示敬意,誰應當坐在哪個位置上,誰應當首先落座,誰應當首先向誰敬酒,人人自幼都知道這些規矩,不會弄亂,否則就會被視為粗俗和缺少家庭教育。

  韓國風俗文化禮儀

  姓名

  韓國人的姓氏以金***21%***、李***14%***、樸***8%***、崔、鄭、張、韓、林為最,姓名多由姓氏及雙音節名字構成。韓國婦女婚後並不隨夫姓,但子女須隨父姓。

  婚姻

  婚姻對韓國人來說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儀式。雖然有統計顯示近代韓國的離婚率激增,但離婚對當事人及雙方各自的家人來說還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韓國現在的婚禮方式同以往有所不同:

  身著白色婚紗和新娘和身著燕尾服的新郎在婚禮廳或教堂按西方儀式舉辦典禮後,再轉移到名為“幣帛室”的房間,換上華麗的傳統婚禮服飾進行傳統的結婚典禮。

  ***幣帛,可理解為韓國的一種傳統,指婚禮時新郎新娘向男方家長及親戚長輩行禮的風俗,是新娘首次正式地拜見男方親屬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