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的死亡原因

  孫中山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孫中山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近代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先行者,下面是由小編提供的,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孫中山,中華民國的締造者,為改造中國耗盡了畢生的精力,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生於1866年,卒於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他首次舉起了反封建的旗幟,將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倡導三民主義,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

  孫中山的突然病逝,對於當時的民主革命事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如果孫中山先生能再多活幾年,那麼中國的革命事業或者是整個中國的歷史就會是另一個模樣了吧!

  1924年11月,應段祺瑞政府之邀,孫中山北上,到達天津時突然病倒。當時只想到是簡單的感冒,並未想到這釀成了孫中山死亡的悲劇源頭。孫中山在天津休養了一段時間,但是段祺瑞方面一直催著前往北京,於是孫中山拖著病體前往北京。入住北京飯店後,請協和醫院醫生狄博爾、克禮二人與施密特會同診治,診斷孫中山得了“最烈肝病”。具體是什麼病症,還需開刀才能確診。但是孫中山為了不耽誤形成,選擇了保守治療。

  糟糕的是,1925年1月21日前後,病情發生變化:體溫不正常,忽高忽低,脈博失常。甚至到最後孫中山已經不能進食,一吃就吐。儘管如此,是否進行外科手術,夫人宋慶齡及國民黨一班要人一時仍不能拍板,最後由孫中山自己決定,同意手術。1月26日,手術之後,確診了,孫中山先生患的是現在所說的“肝癌”。手術之後不久,就開始放療,但是不見效果,孫中山的病情更加嚴重。儘管家人仍然抱著希望,但是見慣了風浪的一生表示孫中山的病逝治不好了。

  2月17日,劉瑞恆給孔祥熙寫信,請他轉告孫中山的家屬和國民黨內諸人士,明確表示孫中山患的是不治之症,時日不多,意思是希望準備後事,早作打算。

  為了延緩生命,平生不服中藥的孫中山,這時也服用了中藥。中醫陸仲安給孫中山開出了由黃芪、黨蔘等配伍的藥方。服用後,水腫竟然真的消了,吃飯也正常,和未生病時一樣。西醫檢查了一下,發現血液迴圈也穩了,令人驚喜。但是這種狀況只是曇花一現,沒多久孫中山的精神和身體狀況變得更加差了。

  這時候,一個叫王綸的山東醫生主動要給孫中山治療,稱有“驅癌液”。“驅癌液”是當時日本人發明的一種抗癌新藥,藥名“卡爾門”,當年一度被看成是治療癌症的靈丹妙藥。此藥剛注射時似乎有效,但消腫如故,只好請王倫走人。後不久,王綸再從山東寫信來,稱即便“驅癌液”不是特效藥,也是有效藥啊,為什麼不繼續試試?

  也是驗證了那句話,“病急亂投醫”,為了活命,真的是不管不顧了。“驅癌淮”勉強注射到第七次,王綸本人也失望了,認為“藥力不敵病勢,雖對症也無效”無奈停止了注射。

  經歷多次掙扎,孫中山最終還是因為敵不過肝癌的折磨,於1925年3月12日離世了。

  孫中山先生的突然病逝,對於當時剛剛起步的民主革命事業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但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生命無常,唯有把握當下。為中國的革命事業耗盡一生經歷的孫中山,結束了與病魔的爭鬥之後,也該好好安歇了。

  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的政治遺書

  “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