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備考資料

  中考歷史複習是一個漫長的知識鞏固過程,為了方便同學們查閱資料,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的遠古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7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瞭解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的基本情況

  河姆渡遺址:

  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裡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幹欄式的,幹欄式建築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半坡遺址:

  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於陝西西安半坡村。

  遺址四周建有許多圓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員的住處。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半坡居民飼養豬、狗等家畜,還打獵、捕魚。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陶器是那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為紅色,上面多繪有人、動物和幾何花紋等圖案,稱為彩陶。

  :春秋戰國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晉楚戰爭是城濮之戰***、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鐘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裡;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併戰爭***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持續利用***。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絲綢之路

  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沿著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毛皮、汗血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

  秦兼併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

  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秦統一文字表》和《秦統一貨幣示意圖》

  政治上: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二級行政機構,把全國分為分為36郡,郡下設縣。

  思想上:焚書坑儒***小字部分***

  經濟、文化上:車同軌***統一車輛形制,規定所有車輛兩個輪子的距離是六尺***,書同文***統一小篆為標準文字,後推行隸書***,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度量衡。

  軍事上:修萬里長城

  作用:以後歷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