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元帥保盧斯簡介介紹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盧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一名陸軍軍官,其後更晉升為元帥。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保盧斯簡介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德軍元帥保盧斯簡介

  保盧斯的一生並不像他的元帥頭銜那樣光鮮亮麗,從年少時的屢屢受挫到年老時的被俘投降的遭遇,都在保盧斯的臉上留下了縱橫交錯的歲月的痕跡。

  保盧斯初在海軍軍官求學無果,而後又在馬爾堡大學短修讀法學時被淘汰,無奈之下,21歲的保盧斯只好選擇在第111步兵團充當候補軍官,或許這些經歷對保盧斯謹小慎微的性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盧斯作為111步兵團的一員參與了戰鬥,一戰過後的德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在之後的十幾年間,保盧斯倖免被裁員在各種職務中兜兜轉轉,47歲的保盧斯榮升成了,於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保盧斯所在的第10團經歷了多次戰鬥,兩年後,保盧斯被賴歇瑙元帥所賞識,擔任了第6軍團指揮官一職。之後隨從第6軍團參與到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本應突出重圍的時期保盧斯謹小慎微的性格讓集團軍錯失了絕佳的機會,德軍在重重包圍下損傷慘重,聽命於希特勒的保盧斯本想規勸其投降,希特勒卻晉升保盧斯為元帥,1943年,保盧斯還是選擇了投降與蘇聯,因此也就成為了德國曆史上第一位投降的元帥。二戰後,保盧斯出庭作證,1953年才被釋放回到了德國,於67歲時因舊疾去世。

  保盧斯的投降行為,讓那些因戰而死的親人們深惡痛絕。從保盧斯簡介可以看出,面對殘酷的戰爭,保盧斯作為一名指揮官少了一份決絕。

  德軍元帥保盧斯評價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盧斯,相信對於熱愛軍事方面的人們來說都不太陌生。對於保盧斯評價也眾口不一,有人覺得他是一個敗者斷送了整個第六集團,有人覺得他是一名純粹的軍人,優秀的參謀長。  在保盧斯前期做參謀時,與古德里安,隆美爾都曾經一起共事過。在古德里安和隆美爾的回憶錄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於保盧斯評價是不錯的。從以前的歷史資料也都可以看出,保盧斯很聰明但性格不夠果斷,然而作為他上司的賴歇瑙卻心狠手辣。在保盧斯能作為賴歇瑙的參謀,這一點就能看出,他還是有能力的。一個聰明的參謀和一個心狠手辣的上司,這一對組合互補的很完美。

  說到對保盧斯評價總會爭論,當初他是否該突圍的事件。對於這個事件看法的觀點,也是眾說芸芸、各執一詞。斯大林格勒被包圍這一點不怪他,但是不敢突圍迎難而上,這一點就能看出保盧斯性格的不夠果斷,顧慮太多。如果當時保盧斯不突圍是為大局著想,從客觀的評價來說,他是一名優秀的參謀員,他考慮的不止是他一個人而是整個軍隊的存亡。這是一個參謀員最應該具備的一點。

  對於保盧斯評價討論再多次,也是眾說紛紜。如果是賴歇瑙,他肯定不會顧慮太多,馬上突圍。從當時的局面和狀況來看,不管做怎樣的抉擇,結局都不太樂觀,保盧斯卻做了一個相對的選擇,減少傷亡。總結一句話就是,他是一個優秀的參謀長,卻不能像賴歇能夠指揮部隊作戰。

  德軍元帥保盧斯的結局

  保盧斯被蘇軍俘虜,根本沒有選擇自殺,希特勒極為惱火。隨後保盧斯被蘇軍送往扎瓦雷吉諾地區特別看守,負責看守的長官會見了保盧斯,保盧斯對食物,報紙提出了諸多要求,蘇軍也都儘量滿足。德國一方,也計劃著將他們營救回去。蘇軍為了日後更周詳的計劃,又轉移他們到了蘇茲達爾的修道院,作為看管這些俘虜的集中營。一年之後,保盧斯的妻子的一封信被送到他的手中,原來德國早已對外宣傳保盧斯因戰而亡,希特勒並未放棄過戰爭,這使保盧斯決定號召人們反對希特勒,他本人又在法庭上作證並且供述了自己的罪行。而後作為一名戰俘,保盧斯揹負著眾人的罵名,他在蘇聯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我們不得而知。1953年,保盧斯被釋放回到德國,保盧斯也從事過內政部的顧問,1957年,保盧斯揹負著這個沉重的罪名離開了人世。

  對於那些怨恨他的人來說認為他沒有挽救整個集團軍,棄他們於不顧,而真正把他們逼向如此境地的卻是戰爭,保盧斯的決定可能是為了讓德國民眾清醒過來,而他直到去世也從未寫過任何回憶錄去解釋當年的決定,保盧斯的結局於他本人而言也是一種放下,他的選擇時間會替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