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官職從大到小排行怎麼排列呢

  東漢的建立,是西漢舊皇族農民起義推翻王莽新朝的結果。所以東漢官制基本上沿習了西漢官制的制度,官名也沒有多少改變。下面由小編給大家介紹東漢官職從大到小排行吧,僅供大家參考。

  東漢官職從大到小排行

  太傅:一人,位在三公之上,負責教導天子,無日常職事。從前,光武帝任命卓茂為太傅,卓茂去世後,省去不設。後從此制,每有皇帝登基,皆設太傅錄尚書事,其人死後,省去不設。

  屬員:東漢初,太傅下有長史一人,掾屬十人,御屬一人,後全部裁撤。

  太師:殷商時已有,東漢不置。獻帝初,董卓自任太師,至董卓被誅,廢太師職。

  三老、五更***“更”為“叟”之誤寫***:無品秩。“三老”就是國家榮養的有德育的老者,“五更”就是國家任命的有賢明的壯年。天子以父事三老,兄事五更。這是表示天子以禮治國,尊老敬賢。

  丞相及三公:西漢初以丞相、御史中丞、太尉為“三公”。東漢時,則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因三公月俸三百五十石,俗語云:“三公一歲食萬石”,所以號“萬石”。

  東漢制度:拜任三公時,天子以及六百石以上的官員都要參加,諸卿要自報官職、名號向受任人下拜,由侍御史向其授予印綬。其人要禮讓三次,才能接受。到安帝時,三公權利、地位減弱,選舉、賞罰,全由尚書。靈帝時,遣使在長安拜張溫為太尉,在外拜任三公,自此而始。

  朝臣見三公時皆拜,天子見三公,如果坐著則需要起身,如果乘車時要下車相見。三公領兵朝見天子時,要由虎賁執戟,交與頸前,方可覲見。

  漢舊制,如果發生如日食、冰雹等天災,則免除太尉。安帝時,因天災,同時免太尉徐防等三公,發生天災則三公全免,自此而始。

  丞相以及宰相機構:古官名,秦、西漢時皆置,與御史大夫、太尉並稱“三公”。東漢裁撤“丞相”、“御史大夫”,以太尉、司空、司徒總理事務。到了東漢中後期,事歸臺閣,尚書檯則成為實際的宰相機構。建安十三年,獻帝撤銷三公,復西漢舊制,以曹操為丞相。

  東漢丞相官署:

  左、右長史:各一人。

  徵事:東漢末年,曹操初置徵事二人。

  東、西曹掾:本各一人,及曹操大軍還鄴,省西曹,僅保留東曹。

  其他屬員:諸曹掾屬三十人,御屬一人。

  武衛將軍:曹操為丞相時,立武衛營,設武衛將軍統領。

  中領軍:曹操為丞相時設定,與護軍一同管理禁兵。

  護軍:

  御史大夫:西漢時,御史大夫為副丞相,東漢時裁撤。建安十三年,復置御史大夫。

  長史:建安年間,御史大夫不領御史中丞,僅置長史一人。

  太尉府:

  太尉公:簡稱“太尉”,一人,三公之一,主天。秦官,漢初承襲。元狩四年,改為“大司馬”,至建武二十七年,改回“太尉”。每帝新即位,太尉多於太傅共錄尚書事。因大司馬王莽曾篡奪皇位,故太尉府無闕。

  職權:

  1, 執掌全國軍事及考核官員政績,歲末奏報加以賞罰。

  2, 國家每有郊祭大典時,負責主持“亞獻”禮。

  3, 國家有大喪,則負責到南郊向上天祭告死者的諡號。

  4, 國家將有重大的舉措和疑難時,與司空、司徒共同商議對策。

  5, 皇帝有過失時,則要與司空、司馬共同勸諫。

  長史:一人,千石,負責管理諸曹事物。

  掾史屬員二十四名,東、西曹掾,比四百石;其他各曹掾比三百石。曹掾屬官,比二百石。

  西曹掾:比四百石,地位略高於東曹。掌管公府令史的任用。

  東曹掾:比四百石,掌管二千石長吏的升遷任命以及軍吏。

  戶曹掾:比三百石,掌管百姓戶籍、寺廟祭祀以及農耕事物

  奏曹掾:掌管上書陳奏。

  辭曹掾:掌管訴訟

  法曹掾:掌管郵遞傳送、驛站以及測定里程

  尉曹掾:主管士卒刑徒的轉運

  賊曹掾:掌管捕捉盜賊

  決曹掾:主管刑罰審判

  兵曹掾:主管軍事

  金曹掾:主管鑄造錢幣、鹽鐵官營

  倉曹掾:主管糧食倉儲的事物。

  黃閣主簿:負責記錄、審查諸事。

  令史及御屬二十三名:

  御屬:負責太尉的車駕。

  閣下令史:掌管府內禮儀事物。

  記室令史:掌管各種文書以及陳奏的表章。

  門令史:掌管府門。

  其他各令史分別掌管諸曹文書。

  司徒府

  司徒公:簡稱“司徒”,一人,三公之一,主“人”。光武帝即位時稱“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稱“司徒”。建安末,改司徒為“相國”。

  職權:

  1, 執掌百姓事物,凡有關百姓孝悌、恭順、生老病死的事情,皆要商議並建立制度。

  2, 負責督導百姓致力與本業,歲末上奏優劣並加以賞罰。

  3, 國家舉行祭祀大典時,負責監察祭祀用的犧牲和清洗祭器。

  4, 國家大喪時,負責安葬相關的事物。

  5, 國家有大事時,司空、太尉共同商議對策。

  長史一人,千石。掾屬三十一名,令史、御屬三十六名。

  辭曹:掌天下獄訟。

  司空府

  司空公:簡稱“司空”,一人,三公之一,主“地”。古官名,秦不置,設御史大夫,漢承秦制。至成帝時,改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改回“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又改回“大司空”。東漢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稱“司空”。獻帝建安十三年,罷司空,改回“御史大夫”。後御史大夫郗慮被免職,御史大夫從此不設。

  長史一人,千石。掾屬二十九名,令史、御屬四十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