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文學作品讀後感

  蕭紅的文學作品是愛的凝結,有蕭紅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那讀者又讀出什麼來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讀過的第一部蕭紅的作品是她的《呼蘭河傳》。講述的是發生在呼蘭河邊的故事。通篇文字透著一種洗盡鉛華的平淡,又因為在寫作過程中融入了詩歌的特點,使整部作品更具藝術的魅力。被譽為詩化小說。在那些看似尋常的文字下,隱藏著女作家對生命獨特的感悟和體認。有人評價這是一部不會隨歲月老去、永遠年輕的作品。

  最近只偶爾翻過些散文,想寫寫看過《蹲在洋車上》、《失眠之夜》和《同命運的小魚》後的感想。

  蕭紅是那種以全身心投入寫作的女性,文字便是她靈魂的自傳。在她的作品裡,看不到炫耀、賣弄、製造的成分。有的是一種與大地相連的美好品性。創作的素材也大多來源於她的真實生活體驗。

  《蹲在洋車上》講述的是一個童年的故事。作者以樸實細膩的筆法,描繪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對兒時的生活流露出一種牧歌式的情調。

  “我眼看著那個驢子飄飄地不見了!我的心魂也被引了去。等我離開窗子,祖母的斗篷已經脫在炕的中央,她嘴裡叨叨地講著街上所見的新聞。可是我沒有留心聽,就是給我吃什麼糖果之類,我也不會留心吃,只是那夜的車子太吸引我了!太捉住我小小的心靈了。”

  在《失眠之夜》中,女作家對自然的那種樸素的穎悟,使得文字中充滿了許多細緻優美的抒情。“在家鄉那邊,秋天最可愛。藍天藍得有點發黑,白雲就像銀子做成的一樣,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點綴在天上;又像沉重得快要脫離開天空而墜了下來似的。而那天空就越顯得高了,高得再沒有那麼高。”

  可又有誰知道,出生苦難的蕭紅,在她的內心深處,深藏著難以排解的無家的悲涼感。她將自己浸透著個人身世之感的悲劇感,與生活中瀰漫著、浮蕩著的悲戀劇氣氛相融合,從而傳達出深遠的人生悲涼感。

  所以在《失眠之夜》中她這樣說道:“家鄉這個概念,在我本部甚切的,但當別人說起來的時候,我也就心慌了。雖然那塊土地在沒有成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於沒有了。”

  蕭紅寫出的都是生活,她筆下的人和事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她非常懂得人性中的貪婪和漠不關心,也懂得人間的愛與溫暖。

  由此我便明白了,為何有人評價說蕭紅的作品永遠不老,永遠年輕的真正涵義。

  篇2

  《蕭紅散文》是蕭紅的一部著名的散文集,此書收錄了《同命運的小魚》、《雪天》與《失眠之夜》等60多篇散文佳作,林非先生曾評價說:“蕭紅的小說寫得有散文的韻味,散文就更有散文的風格。” 我最喜歡的是《回憶魯迅先生》一文,若要了解魯迅,這篇文章就是你的不二選擇。 蕭紅告訴我們魯迅十分珍惜時間,“先生的休息,不聽留聲機,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覺,先生自己說:‘坐在椅子上翻一翻書就是休息了。’”魯迅每天的睡眠時間平均只有3小時,他夜以繼日地進行文學創作,一生為我們奉獻了《吶喊》、《野草》和《朝花夕拾》等100多部聞名中外的作品。

  有人誇魯迅是天才,他卻說:“哪裡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到了學習和工作上了。” 文中的一個小插曲表現出了魯迅對孩子的尊重:有一次吃魚丸子,海嬰吃上一口,說不新鮮,許廣平不信,在座的人也不信,海嬰再吃,仍是嚷,魯迅拿過來嚐了嚐,果然不新鮮,魯迅說:“他說不新鮮,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檢視就抹殺是不對的。” 蕭紅通過描寫魯迅包紙包的過程表現出他的耐心和一絲不苟:他“用細繩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連一個角也不準歪一點或偏一點,然後拿著剪刀,把捆書的繩頭都剪得整整齊齊的。”

  魯迅先生雖然早已仙逝,但通過閱讀蕭紅的文章,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先生的音容笑貌,魯迅先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篇3:同命運的小魚讀後感

  在《同命運的小魚》中,對一條小魚命運的關注,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一些細節方面的內容。

  “小魚兩天都是快活的,到第三天憂鬱起來,幾次,它都是沉到盆底。……敲一下盆沿,小魚走動兩步:再敲動兩下,再走動兩步……不敲,它就不走,它就沉下去。

  我招呼郎華不要動它,小魚在養病,不要打擾它。

  亮天看它還在休息,吃過早飯看它還在休息。又把飯粒丟到盆中。我的腳踏起地板來放輕些,只怕把它驚醒,我說小魚是在睡覺。”

  從這些詳細的細節描述中,作者對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生命發自內心的憐憫和關注之情可見一斑。

  最後小魚不幸死了。

  “我後悔,為什麼要出去那麼久!為什麼只貪圖自己的快樂而把小魚乾死了。這是凶殘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毀滅了它吧!毀滅了這些失去了人性的東西!”

  作家給予脆弱的生命以人文角度的關懷,直抵心深處溫軟的部分。同樣也可延伸到她筆下所關注的沉默的絕大多數人群。她把自己對生命的體驗與感悟真誠地融入筆下的藝術世界,把自己的孤獨與憂傷、寂寞與悵惘,通過審美沉思轉化為作品的情感基調和美麗的詩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