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作品讀後感

  秦文君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讀者讀了她作品,都怎麼寫讀後感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時鐘滴滴答答地響著,彷彿一位飛奔的孩童,時時刻刻提醒著我,時光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我已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時光流逝的背後,我在漸漸的成長的成長……

  成長中的故事猶如滿天繁星,數不勝數,中有些已在時光年輪的沖刷下模糊不清,就如同被黃河水衝向了遠處。直至當我翻開這本秦文君的《女孩船》時,那些塵封的往事才被慢慢喚醒……

  《女孩船》這本書容納了各種語言的表達方式,或陽剛奔放,或輕柔婉轉,或雄渾沉鬱,或清麗明快……與其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散文集,不如把它稱之為一幅內涵豐富,並且讓人為之心動的生活長卷。

  其實,書裡的每一篇故事內容都是由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的小片段拼接在一起,讓人有一種又親切又熟悉的感覺,那一個個小故事累積的多了,就成了一個少女的成長曆程。文章語言詼諧幽默,情節輕盈可愛,主題豐富多彩,生動地表達了成長的痛楚和歡笑,瀟灑與輝煌,迷茫和無奈,憂傷與困惑……

  看完書後,我不禁感慨萬千,什麼“萬事如意”“一帆風順”,這些吉祥語在生活中並不可能實現,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祝願罷了,生活並不是風調雨順,只有經歷了風雨磨練的人,才能真正成長……

  “成長是一種蛻變,經歷了磨難才能破繭而出。”讀完《女孩船》,我才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它讓我們在成長的旅途中克服一切困難與阻礙,給自己一個完美的詮釋!

  篇二

  我讀過小丫林曉梅,喜歡她那無限的藝術細胞,對她的交際能力感到十分佩服;我讀過小鬼魯智勝,喜歡他的機靈,對他的好吃感到可愛;我讀過女生賈梅,喜歡她的圓滑,對她的寬容、大度感到崇拜。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男生賈裡。

  賈裡與賈梅是雙胞胎兄妹,但他倆的“處境”卻完全兩樣。賈梅是妹妹,又是女兒,理所成為了全家的“重點保護物件”。爸爸對女兒又親又愛,生怕那嬌貴的花朵受到一丁點兒的傷害。所以,每當女兒提出合理的要求,爸爸沒有一個是不同意的。當然,我指的是非原則性問題,比如說,想買幾件衣服啊,爸爸就會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支援女兒的愛美之心!”於是便樂顛顛地去幫女兒買回來咯。

  但是賈裡的處境卻截然相反,爸爸不僅僅老要和賈裡“對著幹”,還十分帶有諷刺意義的稱賈裡為“閣下”,還總是把一些賈裡不喜歡的任務交給他幹。賈裡 只要一和爸爸回嘴,那他倒黴的日子可就來臨咯!爸爸認為,賈裡是男子漢,又是老大,那自然而然就應該照看妹妹,於是便把照顧賈梅的任務交給他了。賈裡真是“苦不堪言”,看著這位“千金大小姐”,自己就已經難過好一陣子了,這還怎麼照顧啊?那麼大的人了,難道只會在爸爸媽媽那兒撒撒嬌嗎?背地裡說爸媽的壞,正面又說爸媽的好,真是一個十足的“兩面派”!雖然,賈里老是要在表面上和賈梅鬥一鬥,也其實只是為了保護他那男子漢的“自尊心”,賈裡在心底其實是很疼愛賈梅這個妹妹的。

  賈裡的爸爸是個作家,對於社會上的許多東西十分了解,他知道該怎樣去教育一個男孩子,所以他寧願把對於賈裡的那份“寵愛”全部“宣洩”給賈梅,都要培養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老是會想入非非:要是我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該多好啊!

  篇三

  前幾天朋友送我一套秦文君美雅典藏中的四本,其中有兩本散文集子。書的裝禎美觀大方,靚麗朝氣,收到書的當下便給遠方的友人發了簡訊:書很好,非常喜歡。友人笑曰:秦的粉絲?亦笑答:秦磚!

  1995年,在上海蔘加一個少兒刊物的會議時,曾與秦文君見過,也說過話,但是沒有深交。只記得她個頭不高,因家住上海不住賓館每天跑會,總背一個碩大的揹包。那是11月份,天氣還不是太冷,可是秦文君明顯地腿上穿得很厚,後來讀了她的文章,才知道當年她在東北播隊時腿部留下了病。

  被讀者廣為熟悉的是秦文君的小說《男生賈裡》,《女生賈梅》,小說裡我最喜歡的是她《十六歲的少女》。相比小說而言,我還是喜歡她的散文。《相處的日子》《活著的一萬零一條理由》《感恩生活》《一個女孩的心靈史》《純情年代〉,她的散文集子只要在書店裡看到,一般總是毫不猶豫地買下,然後迫不及待地一口氣讀完。

  秦文君的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沒有絲毫的造作,沒有故作高深,沒有居高臨下,極少有教訓的口氣。平凡的人與事,帶給我們的是暖暖的感動。她總是娓娓道來,講述著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家人和朋友的事。她講自己的童年,那麼多好笑、好氣、好玩的事中,其實深藏著一個人,特別是一個女孩成長的心理軌跡。你看,有一個時期她渴望著獨立,她羨慕班裡一位寄宿在親戚家能自主零花錢的女生,於是她向母親提出要一個月的伙食費自己掌握,這一個月她不與家人一起就餐。剛開始她是滿心的歡喜,終於可以像個大人一樣坐在小飯店裡吃一塊麵包,或者喝一罐酸奶了。每天回到家中,家人圍著飯桌吃著熱騰騰的飯菜,聊著開,她就坐在一邊啃著乾麵包,讀著她的書。日子長了,她發現她好像被家人遺忘了,心裡有點不是滋味。離一個月還有三天的時候,她本計劃好的伙食費分文不剩,她困頓住了。但是她不好意思向母親開口。飢餓與難堪使她幾近崩潰。細心的母親請了一天的假,做了一桌子香香的飯菜,怕女兒難為情,遞給她一個麵包,對她說:你要是不願意坐桌,可以先吃一個麵包。多少年後,她寫道,一家人在一起那種熱騰騰的氛圍,是什麼也代替不了的。人在年少時嚮往著掙脫束縛,等到自己真正長大獨立生活以後,又是多少想回歸到大家庭中,深浸在親情的滋潤裡。

  做兒童文學多年,秦文君的散文中閃耀著兒童文學作家特有的靈動與人性之光。兒童文學不同於成人文學的是,它始終要給予讀者光明和希望。兒童文學經典的共性都是對人類生活充滿樂觀與嚮往。秦文君16歲從大都市上海到大興安嶺播隊,住在幾十個人的帳篷裡,冬季的寒冷使這個花季少女凍壞了手、腳、腿,她吃了那麼多的苦,但從她平靜的敘述中感受不到一丁點的抱怨和委屈。在大興安嶺的西北風裡,她開始了讀書和寫作。

  這次讀到的美雅典藏,據說是秦文君親自選擇並修訂的,想來這些都是她的心愛之作,也代表了她的創作成就,我僅僅是快速瀏覽了其中部分篇章,還沒有細細地讀,以上僅是淺顯之談。
 

秦文君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