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是什麼主義詩人

  喬治·戈登·拜倫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所以他的一生做了很多詩篇,其中拜倫的代表作有《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唐璜》等。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浪漫主義詩人拜倫

  拜倫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先後畢業於哈羅公學和劍橋大學,他不是一個刻苦學習的人,很少聽課,但讓卻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以及歷史著作。這也為他在後來能成為浪漫主義詩人奠定了基礎。拜倫浪漫主義是怎樣的呢?

  拜倫在短暫的一生中,為後人留下了諸多光輝的詩作,其中最負盛名的有長篇抒情敘事詩《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和《唐璜》等。拜倫的這些被世人譽為“抒情史詩”的作品中,拜倫以積極浪漫主義的手法,將自己親身遊歷歐洲各國的切身體會融入到作品之中,用開闊的視野來展示了遼闊雄壯的時代畫卷,抒發了詩人情懷,表達了傲然不屈的鬥爭誓言。

  拜倫的“抒情史詩”隨著他的足跡,呈現出一幅幅動人心絃的美麗風景,拜倫將他詩人的無比熱情傾注於對這些國家風光的描繪上,其目的就是為了激發這些國家人民的愛國熱情,鼓勵他們為祖國的獨立解放而奮鬥。拜倫深情地歌頌太陽、月亮、海洋和高山,熱烈地讚美神話英雄、歷史遺蹟,他的主旨都是在召喚人們的反抗意志和鬥爭決心。拜倫的作品中既有同情:對遭受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王室以及遭受壓迫的人民發出嘆息。同時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悲嘆:深切地哀傷希臘人民在土耳其鐵蹄下所遭受蹂躪的悽苦命運。

  關於拜倫的故事

  拜倫出生在一個落沒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敗家浪子,他和一個富人家的女兒結婚,當資產用盡了之後,就拋棄了她。於是拜倫的母親常常遷怒於拜倫,拜倫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使他逐漸形成了敏感、孤傲、清高、反抗以及悲觀的性格特徵。拜倫的童年受盡了重重磨難,少年的他也顯得更為成熟。拜倫從14歲起,開始他了豐富和曲折的羅曼史。但最終都沒有與她們結婚。

  直到拜倫27歲的時候,他與安娜·密爾班克結婚,並生下一個女兒。此時的拜倫是一個致力於反對“神聖同盟”的鬥爭,並且成為歐洲各國進步勢力的思想領導。而他的妻子是一個信仰宗教、思想僵化的貴族小姐,因此無法理解拜倫離經叛道的思想和乖張怪癖的性格。於是在相處一年之後,帶著女兒離開了拜倫。

  拜倫在離異後,又與一個叫珍妮·克萊爾蒙特的女人結婚,並生下了第二個女兒阿列格拉。在1819年,拜倫結識了特瑞薩,並和她相愛,於是和克萊爾蒙特離婚,兩人開始同居。拜倫在特瑞薩的支援下投入了希臘的獨立戰爭,1822年,拜倫的女兒阿列格拉因病死去,從而拜倫與特瑞薩便相依為命,直到1824年,年僅36歲的拜倫逝世。

  拜倫的代表作

  《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是拜倫的代表作之一,這是拜倫在遊歷歐洲諸多國家之後所著的。《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主要是通過恰爾德和詩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現了對拿破崙的侵略、英國干涉民族獨立運動等各種暴政的憤怒,另一方面對萊茵河、以及義大利建築和雕刻美的喜愛和欣賞,對盧梭、伏爾泰等歷史偉人的尊敬,對反抗壓迫爭取獨立與自由的各國人民的讚美和鼓動,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厭惡,這一詩篇有“抒情史詩”之稱。

  拜倫之所以會創作這一鉅作的背景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處於社會長期動盪不安的時期。一方面,封建勢力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衝擊和影響下遭到了嚴重的打擊,逐漸露出了衰落的形勢,同時也在作最後的垂死針扎。

  另一方面,法國大革命所灌輸的革命思想解放了人民的思想,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國家的獨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拜倫的生活道路相結合,因此激發了拜倫對封建統治勢力的痛恨和了解。同時,他的貴族身份不實現他貴族生活方式,這也促使了他在他的精神世界中走得愈來愈遠。《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中的主人公恰爾德·哈洛爾德,實際上就婉轉地呈現出拜倫漂泊流離的生活和反對封建專制暴政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