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濟慈的簡介

  濟慈是傑出的英詩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員,其詩歌被認為完美地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特色,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約翰·濟慈***John Keats***,英詩作家,1795年10月31日出生於英國倫敦,1818年到1820年是濟慈詩歌創作的鼎盛時期,他先後完成了《伊莎貝拉》、《聖亞尼節前夜》等作品。1821年2月,濟慈在羅馬病逝。

  父親是馬廄的僱工領班。自幼喜愛文學,由於家境窘困,不滿16歲就離校學醫。其父母在其青少年時期便相續去世,雖然與兄弟和姐姐相互支援,但過早失去父母的悲傷始終影響著他。在埃菲爾德學校***EnfieldSchool***,濟慈接受了傳統正規的教育,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濟慈受到了師長克拉克***CharlesCowdenClarke***的鼓勵。年輕的濟慈非常鍾愛維吉爾***Virgil***,14歲時,他將維吉爾的長詩《艾涅阿斯紀》***"Aeneid"***翻譯成英語。1810年,濟慈被送去當藥劑師的學徒。五年後濟慈考入倫敦的一所醫學院,但沒有一年,濟慈便放棄了從醫的志願,而專心於寫作詩歌。濟慈很早就嘗試寫作詩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濟慈的第一本詩集出版。這本詩集受到了一些好的評論,但也有一些極為苛刻的攻擊性評論刊登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一本雜誌***Blackwood`smagazine***上。濟慈沒有被嚇倒,他在來年的春天覆印了新詩集《安迪密恩》***“Endymion”***。1818年夏天,濟慈前往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旅行,途 中得到訊息說他的兄弟湯姆得了嚴重的肺結核,濟慈即刻趕回家照顧湯姆。這一年年底,湯姆死了,濟慈搬到一個朋友在漢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現在人們已將那所房子認為濟慈之家。在那裡,濟慈遇見並深深的愛上了一位年輕的女鄰居,芬妮·布朗***FannyBrawne***。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疾病與經濟上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濟慈,但他卻令人驚訝的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秋頌》《夜鶯頌》《拉彌亞》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強烈感受和熱愛,贏得巨大聲譽。1820年3月,濟慈第一次咳血,之後不久,因為迅速惡化的肺結核,1821年2月23日,濟慈於去義大利療養的途中逝世。去世的時候,只有年輕而忠誠的朋友畫家塞文陪伴著他。

  濟慈詩才華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他年僅25歲,可是他遺下的詩篇一直譽滿人間,被認為完美地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特色,並被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代表。

  詩人濟慈的創作生涯

  濟慈創作的第一首詩是《仿斯賓塞》,接著又寫了許多優秀的十四行詩,他的這些早期詩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詩歌》中。次年,他根據古希臘一個美麗神話寫成的《安迪密恩》問世,全詩想象豐富,色彩絢麗,洋溢著對自由的渴望,表現了反古典主義的進步傾向。

  1818年到1820年,是濟慈詩歌創作的鼎盛時期,他先後完成了《伊莎貝拉》《聖亞尼節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長詩,最膾炙人口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等名篇也是在這一時期內寫成的。

  他主張“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長描繪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現景物的色彩感和立體感,重視寫作技巧,語言追求華美,對後世抒情詩的創作影響極大。

  “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羅馬,安葬在英國新教徒公墓,年僅二十五歲。……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成就,是難以意料的。但是人們公認,當他二十四歲停筆時,他對詩壇的貢獻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齡的喬叟、莎士比亞和彌爾頓。”

  “在英國的大詩人中,幾乎沒有一個人比濟慈的出身更為卑微。”

  濟慈的父母在其青少年時期相續去世,雖然兩個兄弟和一個姐姐非常照顧他,但那種過早失去父母的悲傷始終影響著濟慈。在埃菲爾德學校***Enfield School***,濟慈接受了傳統正規教育,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濟慈受到師長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勵。年輕的濟慈非常鍾愛維吉爾***Virgil***,14歲時,他將維吉爾的長詩《艾涅阿斯紀》***“Aeneid”***翻譯成英語。

  1810年,濟慈被送去當藥劑師的學徒。五年後濟慈考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但沒有一年,濟慈便放棄了從醫的志願,而專心於寫作詩歌。

  濟慈很早就嘗試寫作詩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濟慈的第一本詩集出版。這本詩集受到一些好評,但也有一些極為苛刻的攻擊性評論刊登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雜誌Blackwood's magazine上。濟慈沒有被嚇倒,他在來年的春天付印了新詩集《恩底彌翁》***“Endymion”***。

  1818年夏天,濟慈前往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旅行,途中得到訊息說他的兄弟湯姆得了嚴重的肺結核,濟慈即刻趕回家照顧湯姆。這一年年底,湯姆死了,濟慈搬到一個朋友在漢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現在人們已將那所房子認為濟慈之家。在那裡,濟慈遇見並愛上了一位年輕的女鄰居,方妮·布朗***Fanny Brawne***。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疾病與經濟上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濟慈,但他卻令人驚訝的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夜鶯頌》和《致秋天》等名作。2月23日,濟慈病逝於義大利羅馬。他的書信,手稿等作品主要都收藏於哈佛大學Hughton圖書館,部分收藏於大英圖書館、位於北倫敦的濟慈紀念館等。

  詩人濟慈的故里

  濟慈故居在倫敦北部漢普斯泰德公園附近,在一個相當安靜的居民區裡。濟慈在這裡也僅僅住了十八個月而已,但是就是這十八個月,是這位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創作最高峰的時期,因為在這裡他碰到了他一生的至愛--芬妮·布朗。濟慈故居的管理人員繪聲繪色地向我們講述這位大詩人短暫一生的故事,渾厚的男中音描述著詩人對自己愛人"但求曾經擁有"的愛情,讓我們這些聽者都為之感動。"1820年的初春,濟慈去了倫敦城,那天他沒有穿大衣。回來的時候為了省錢,他坐在馬車的外面,結果全身都被雨淋透了。等他回到家裡,他的戀人芬妮為他開啟門,他幾乎是倒在芬妮的懷中。那天晚上,他開始咳血,***濟慈早年曾經看護他得了肺結核的母親,後來他的弟弟也因肺結核,最後死在他的懷裡***。他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並從此不讓芬妮再接近他。他每天坐在窗前,看著芬妮在院子裡玩耍,他每天給芬妮寫信,儘管她就住在自己的隔壁。到秋天的時候,醫生建議他必須住到比較溫暖的地方去。他在友人的陪伴下,來到羅馬。1821年2月,濟慈在羅馬病逝。訊息傳回倫敦,芬妮悲痛欲絕,她那個時候只有19歲,

  她為濟慈服喪長達7年的時間,直到她去世都一直帶著濟慈送給她的訂婚戒指。這棟房子,可以讓後人憑弔、懷古。倫敦金融城1997年擁有了這棟房子,當時這棟房子已經破敗不堪,整個二樓幾近坍塌,樓上最多隻能上5個人。金融城花了50萬英鎊對樓房的結構進行了加固。今年,他們又從文化遺產彩票基金獲得了50萬英鎊,將要開始對樓房內部進行整修。為此他們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包括從濟慈的詩歌和大量的通訊裡尋找所有有關當年這棟房子的描述,包括當年的牆壁的顏色、地毯的花樣、花園裡的植物等等。從今年11月1日起,濟慈故居就將關閉一年進行整修,希望在明年詩人誕辰紀念日,10月31日的時候,這棟房子就可以以全新,或者說更"原始"的面貌來迎接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