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關圖中國畫圖片

  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很多人喜歡繪畫老子出關圖的作品,而且人們還會收藏起來。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1

  2

  3

  4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國畫的介紹。

  文人國畫的藝術特性

  文人畫,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元代趙孟頫稱其“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為南宗之祖。舊時也往往藉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

  通常“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4]

  山水、花鳥、人物並列,也不在技法上與工、寫有所區分。它是中國繪畫大範圍中山水也好、花鳥也好、人物也好的一個交集。陳衡恪解釋文人畫時講“不在畫裡考究藝術上功夫,在傳統繪畫裡它特有的“雅”與工匠畫和院體畫有所區別,獨樹一幟。

  有陶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蘇軾作直竹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有吳鎮自號梅花道人,言梅妻鶴子而終老;有鄭思肖因亡國失土作露根蘭……雖然都是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和道釋思想的慰藉,但是也不乏文質彬彬的浪漫。

  文人畫重意,杜甫講“意匠慘淡經營 中”匠心獨運,可回味無窮。倪瓚道“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寫胸中逸氣耳”。文人畫重簡,無干的皆可簡,甚至簡到“零”,“零”即是白即是空。“計白當黑”,空白是為了“多”,為了“夠”,為了滿足,空白能給人以無盡深遠悠長的感受,似“此時無聲勝有聲”。文人畫重書,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夫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能書者皆能畫”。趙孟頫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柯九思論畫竹“寫竹杆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這些在繪畫作品當中表現出來的特有的強烈主觀意識,都是文人畫的精髓。

  水墨國畫紙的選擇

  中國畫用紙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等,推而廣之,不但是紙,綾、絹等織物都是繪畫的材料。但宣紙種類多,產量高,品質好,其特性將國畫要求反覆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畫;且較絹等價格便宜,故宣紙幾乎已成為國畫用紙的代名詞。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

  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所以寫意畫多用生宣。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緻地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