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是什麼

  孔聖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相信大家都對這位人物都有所瞭解。那麼你知道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感興趣,那麼你就更加不能錯過這篇文章了!

  答: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是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對孔子的看法

  對孔子來說,作為一代大教育家,不可能不思考人生境界問題,不可能不談及其對人生的看法,從以往的閱讀中瞭解到有人籠統的把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定義為“仁”,我不否認孔子的最高人生境界說,但遠不夠系統。也有人從人格境界和心理範疇角度將人生境界劃分為九種境界,而這些都是後人歸納和總結的,有些雜亂。

  我認為孔子對人生境界系統的概括應該是《論語*為政》篇提到的“吾十而又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在這裡,孔子從個體的生命發展歷程出發,從生命的縱向發展的角度概括了人生可能和應該達到的境界,既存在整體的發展概括,也有個體獨立的發展。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孔子人生的起點是十五歲的時候,這個年齡也應該是所有人都應該達到的;三十的時候就該有了自己做人的立場和原則,有了自己對世界的判斷,有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四十的時候就不應該再困惑於物質的世界;而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就該對生命的發展規律瞭然於心了,知道該如何去發展和成長了;到了六十歲的時候,就該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了,聽到的事也便都是很自然的事了;到了七十的時候,也便是可以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了。

  其實,孔子概括的人生境界,不止是自我的人生髮展經歷的境界,也是人們逐漸逼近的人生境界,而且,每前一個人生境界都是下一個人生境界的基礎,沒有前一個基礎境界的體驗是不可能躍進到下一個人生境界的,年齡只是概括的階段,而不是確數。如果人們能夠三十知天命,或者二十而不惑,那將是更加美好的境界,這樣的人也將更加從容的面對人生,遺憾的是這樣的人畢竟是世所罕見的。當然,也會有人窮盡一生的努力,也無法達到知天命的境界,甚至是活了一生也不能“立”,活一輩子也沒有自己的思想和立場。這也是人生,不同就在於境界。

  孔子給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具體而又詳盡,有很強的指導性。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努力,沒有理由不去承繼和實踐。

  人物資訊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故事精選

  1、司馬牛問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對他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君子了嗎?”孔子回答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麼還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做人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講操守,重品行。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更應當做到慎獨慎微,防微杜漸。不僅在公共場合嚴格要求自己,而且還要在無人監督、一人獨處的時候,依然做到人前人後一個樣,工作也與一個樣。這有如此,方可上不愧於天,下不怍於人,無憂無懼。凡人當如此,成功者更應當如此。

  2、魯國大夫臧文仲曾在家養貴重的動物——玳瑁,孔子批評他玩物喪志,不務正業。孔子還曾把臧文仲說成“竊位者”,意思就是在其位不謀其政,身居高位,卻不知提拔有才德的人。孔子批評他:“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柳下惠是孟子眼中的“聖之和者”,懷中摟著女子而沒有產生非分的想法和舉動,被譽為道德楷模。臧文仲明知柳下惠是個賢人,卻不對其提拔重用。一個明智和有度量的管理者,對於身邊有才幹的人,不應心存嫉妒,要大膽提拔任用,不應當壓抑有才幹之人。當身邊下屬都非常強大的時候,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和修養也會得到提升,這是水漲船高的道理。

  3、葉公向孔子請教如何管理政事。孔子便對他講:“使近處的人高興,使遠處的人歸附。”此話貌似平淡,卻意義深遠。近悅遠來,最重要的是依靠什麼呢?依靠良好的道德修為。對於領導者而言,只有使周圍的人敬佩、開心,使遠方的人歸附你、稱讚你,才是你的真正成功!

  4、仲弓向孔子問仁。孔子回答說:“自己所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在朝廷做官的時候不要讓人怨恨,在城邑做官的時候也不要讓人怨恨。”仲弓聽後對孔子說:“我雖然遲鈍,但也一定會按照您的話去做的。”孔子的意思是,自己不願意被人戳到痛處,那麼與人交往的時候,也不要對他人毫無顧及。在職場交際中,要避免踏入言語的雷區,避免觸碰到別人的隱私和傷痛。否則,不但交友不成,還可能帶來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