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拼搏就成功的故事

  拼搏到無能為力,堅持到感動自己,有些路走下去很長,很累,但是不走會後悔。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靠勤奮換來的。舉世矚目的科學家霍金就是很好的例子。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中外聞名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 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但霍金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棄了對學習的渴望,他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篇2

  “拼命三郎”精神:“快節奏、滿負荷、高效率、工作狂”,湖北鍾祥市的群眾這樣評價他們的市委書記陳永貴。從上任的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的整個身心與鍾祥的事業捆在一起,工作不分白天黑夜。1997年1月至8月,他累計休息只有5天半時間,其中病休2天,出勤率為97.7%;晚上90%以上時間在加班;星期六、星期日加班率為100%;每天從早上8時至晚上11時,平均日工作時間12小時;累計下鄉下廠調查研究92天,佔整個工作日的38.3%。陳永貴就是憑著“拼命三郎”的精神,贏得了全市百萬人民的支援,換來了鍾祥的發展變化: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54.3億元,綜合實力連續4年進入全省十強行列,農業增加值居全國第五、全省第一。

  篇3

  把失敗變為拼搏的動力:舉世聞名的拳王阿里,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把失敗變為頑強的、科學的拼搏的動力。1973年3月底,在聖地亞哥的一次拳擊比賽中,阿里被名不見經傳的肯•諾頓打碎了下巴,以慘敗告終。輿論界為之大譁,嘲諷、挖苦的信件雪片般飛來。面對這種情況,阿里表現得相當冷靜,他從慘痛的失敗中找出了失敗的原因:輕敵。他把這些意外的打擊變為行動的動力,毫不鬆懈地苦練。終於在數月後的洛杉磯比賽中,他一拳打敗了肯•諾頓,重新取得了勝利。

  篇4

  葉喬波頑強拼搏:中國女子速滑運動員葉喬波是中國第一位冬奧會獎牌獲得者,也是第一個榮獲世界短距離速滑錦標賽全能冠軍的中國人。他在速滑運動場上拼搏多年,並長期與傷痛作鬥爭,被***主席授予“體壇尖兵”的榮譽稱號。

  篇5

  老將王義夫:王義夫是中國射擊隊的老將,已經44歲了,還在射擊場上拼搏不止。他一共參加了六次奧運會,取得了兩金兩銀一銅的佳績,雅典奧運會奪金牌仍無退役的打算,準備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種拼搏精神一直被眾人稱道不已。

  篇6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的人還:

1.名人拼搏後成功的故事

2.關於奮鬥的寓言故事6篇

3.關於努力成功的故事

4.拼搏奮鬥勵志故事

5.名人拼搏成功的故事

6.為理想奮鬥的勵志故事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