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鄭成功的故事

  對於明國英雄鄭成功你瞭解嗎?你知道哪些關於他的故事?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小時候,既愛習武,又迷讀書。可是,他的父親、福建總兵鄧芝龍,卻一心一意要把他培養成武將,以便將來能承襲爵位。

  一次,鄧芝龍父子在幕僚賓友的陪同下,乘著一隻官船,在五馬江上游覽。船內吹簫彈琴,猜拳行令,好不熱鬧!鄭成功卻無心玩賞。他坐在角落裡,聚精會神地讀書。鄭芝龍,不便直說,吆喝一聲:“升帆!”

  帆升起來了,風兒將它鼓得滿滿的,船就像一支離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飛去。鄧芝龍又叫了聲兒子,說:“我出個對子,你對對看。”

  “請父親出上聯。”鄭成功抬起頭來。

  “你看對面那隻舢板,儘管漁民拼命搖櫓,可怎麼也趕不上我們,所以我以為:‘兩舟並行,櫓速不如帆快’--這就是上聯。”

  鄧芝龍出的這個上聯,實在不好對呀!原來他語帶雙關,表面上說是拼命搖櫓不如升起船帆,實際上“櫓速”是影射周瑜的謀士魯肅,“帆快”是隱喻劉邦的參將樊噲,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將”。要找到兩個歷史人物,又利用諧音,完成這個對偶句,實在不易呀!但鄭成功聰敏過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聯:“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語音一落,滿座叫絕。原來這也是個雙關語,表面上說是笛聲清脆但比不上蕭聲和諧,實際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駕下的大元帥狄青,“簫和”暗指協助劉邦治國平天下的丞相蕭何。其真意是“武將難比文官”。

  在眾人的讚歎聲中,鄧芝龍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從此,他再也不干涉鄭成功攻讀詩書了。鄭成功一邊讀書,一邊習武,終於成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篇2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先祖由中原固始縣入閩,其父鄭芝龍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港、母為出身日本肥前國平戶島***本長崎縣平戶市***的田川氏;他出生於母親的故鄉平戶,六歲時為父親接往福建老家,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後繼承發展父業,曾壟斷福建和東洋的貿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鄭氏納稅,若不交稅必遭"倭寇"襲擊。又組織福建移民屯田臺灣,因此與荷蘭人的遠東利益衝突。在明朝尚存時,尚與荷蘭人殖民的臺灣和睦共處,向荷蘭福爾摩沙殖民當局交稅。而在明朝政權陷落後,鄭成功失去大陸基地,為奪得臺灣為落腳點,其令福建商船不與荷蘭人管理的臺灣貿易,斷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終成功驅逐荷蘭人的福爾摩沙殖民政府,以臺灣為基地建立南明政權。

  鄭成功抗清的同時,收復了被荷蘭佔領38年之久的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後,鼓勵墾荒種田,大力發展生產,興辦學校,促進了臺灣的發展。

  鄭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現分屬晉江安海鎮,南安石井鎮***,祖籍莆田和漳州,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 《漳浦營裡鄭氏族譜》明確記載,鄭成功祖先由固始縣入閩,於東晉永嘉年間,自河南固始縣白沙鎮避地到閩,後又從莆田遷往漳州,再遷南安,約在1144年至1210年間,鄭成功先祖自莆田遷往龍溪縣,後代再遷南安。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閩臺關係族譜資料選編》收錄的鄭氏族譜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鄭氏入閩,“或於三山,於莆漳,於潮,是不一處”。其中到達漳州的這一支,在宋末時安居在龍溪,也就是現在的龍海洋西村,在元朝又從洋西播遷到鄱山,也就是現在的龍海顏厝鎮古縣。隨後,又從古縣播遷到南安。晉江安平鄭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誌銘由明朝三邊總督洪承疇撰寫,洪承疇在鄭成功墓誌銘闡述:“鄭之入閩也初居仙遊之楓亭,遷徙攀鱗故里,原有楓亭橋圾,今其名猶存焉始祖祖道公,數傳而至珏號果齋生諡號後崖生思誨”。墓誌銘還提到,因倭寇頻頻侵犯,被迫南遷晉江安平地區,也就是現如今的安海地區。

  六歲時為父親接往福建老家,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成功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曾聯合另一位明末名將集結南明江南83營共計17萬餘人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前明南京***,但因為相信清軍會投降,故一直等待,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4月,鄭成功率領兩萬餘名將士跨過海峽,經過數月英勇戰鬥,打敗侵佔臺灣達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者,還給了臺灣人民自由。

  1661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大員***在今臺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明鄭時期,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設有廟宇***包括後來的延平郡王祠***加以祭祀。

  鄭成功收復臺灣要圖鄭成功兒時名福鬆,7歲自日本回國,住在安平***今晉江安海***鄭府。鄭芝龍為兒子聘請教師教他讀書。教師即給他起名森,寓深沉整肅,叢眾茂盛之意。鄭成功21歲從家鄉到南京進入國子監就學,師從大名士錢謙益,錢謙益非常喜歡,為他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大木。

  1645年5月15日,清軍攻佔南京,摧毀了弘光政權。由於清廷在江南採取殘酷野蠻的高壓政策,強行下達剃髮令,激起各地抗清鬥爭蜂起。一些明朝遺臣和抗清力量,在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為帝,建號隆武。當時鄭芝龍手握重兵,成為隆武帝依靠的主要軍事力量。隆武帝即位後不久,鄭芝龍把鄭成功引薦給隆武帝,隆武帝非常讚賞鄭成功的才華,他嘆息說:“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皇帝以女兒給人做妻子,在封建時代是最高的榮譽,為了表示對鄭成功的寵愛,隆武帝把當朝最尊崇的朱姓賜給鄭成功,並把原名森改為成功。從這時起,鄭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自是,朝廷內外都稱朱為國姓,普通百姓尊稱他為國姓爺。

  篇3

  鄭成功收復臺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臺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臺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鬥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鬥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臺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臺灣。臺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的人還:

1.關於鄭成功的小故事

2.關於鄭成功的故事

3.名人鄭成功的故事100字

4.關於鄭成功的故事

5.鄭成功的故事8篇

6.有關名人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