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眼艾灸的方法

  艾灸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作為養生的方法而深受人們歡迎。那麼艾灸肚臍眼減肥怎麼灸呢?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肚臍眼艾灸的技巧

  1、隔姜灸:促迴圈減脂肪、禦寒冷護腸胃

  以艾絨做成的艾灸條通過點燃釋放的香薰藥力和熱度,以此來刺激穴位和病症位置,達到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和啟用穴位功能的作用。肚臍所在的神闕穴是與五臟六腑、組織器官互相內聯的位置,普通的艾灸能起到舒經活血的作用,但對於體質虛寒引發的腸胃虛弱、區域性肥胖則需要加入老薑片。

  找一塊比較寬的老薑,大小能覆蓋住肚臍眼為最佳,用刀切成2-3mm厚的薄片,用細針在薑片上扎許多小孔方便藥力滲透。將肚臍清洗乾淨後可以先塗抹一些護膚品,完全放鬆後把薑片放在肚臍眼上,點燃艾條放在艾灸盒裡放置在薑片上。熱力會加速香薰藥效與薑片結合,透過神闕穴直接進入人體。此法能有效加速體內血液迴圈,在快速燃脂的同時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

  2、隔鹽灸:消炎殺菌燃脂、調理經絡代謝

  鹽是一種很獨特的中性物質,將它新增到沐浴物品中製成浴鹽能有效殺滅面板表面的細菌,清潔毛孔表層和深層的油脂和汙垢。如果將粗海鹽做成藥包加熱敷在腫脹和發炎的位置,還能起到消炎去腫的功效。用鹽搭配艾灸是非常古老的療法,對於體內抗體較少經常發生炎症、虛胖浮腫的女生非常有效。

  將粗鹽放置在紗布中,大小平鋪能覆蓋肚臍眼為最佳,紗布要包緊避免鹽掉出來。用艾灸條點燃後隔鹽袋3-5釐米處進行薰熱。鹽是能吸收熱力的物質,因此慢慢你會覺得肚臍發熱,艾灸香薰透過鹽顆粒從神闕穴進入內臟,能有效緩解體內體表的炎症,加速區域性血液迴圈,調理經絡的代謝運轉情況。

  3、精油灸:快速多效減脂、排毒養顏保健

  結合各種植物的精油與艾灸搭配,是一種廣泛流行在美容美體會所的最新療法,與傳統艾灸法相比,精油的功效多選擇廣,本身能帶給女性的保健方向也多很多。精油灸的療法是先將身體沐浴清潔後,用推進按摩的手法與精油結合,先對神闕穴以及周圍穴位進行按摩。

  等身體肌膚吸收精油之後,再點燃艾灸條放在艾灸盒中進行香薰加熱。這個方法能促進精油的滲透和吸收,因此可以根據自身減肥的需求選擇某一種或搭配的複合精油進行艾灸。本身艾灸就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脂肪燃燒和排毒養顏的功效,因此搭配精油可謂井上添花效果更佳。

  艾灸減肥法,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透入肌膚,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深入臟腑、溫通經絡,能有效加速體內血液迴圈,消炎去腫、快速燃脂、排毒養顏。但此法需長期堅持,功效方可發揮到最大噢!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再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容器內,以便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避免燙傷和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區域性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式,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症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在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肚臍艾灸的作用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虛症患者可以在這個穴位上進行隔鹽灸,提升元氣。我們曉得,母體裡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天真息狀態。寶寶脫體後,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後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裡,沒有神闕,生命將不復存在。人體一旦啟動胎息功能,就猶如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與能源供應站,人體的百脈氣血就可隨時得以調節,人體也就健康無病,青春不老。常常對神闕穴進行保健灸療,可以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並且對腹疼腸鳴、水腫膨脹、瀉痢脫肛、中風脫症等有獨特的療效。

  足三裡不但具有益壽延年的功效,還可以治療腹疼、腹脹、食慾不佳、痛經、痺症、耳鳴等多類病患。

  艾灸刺激足三裡穴,可以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且能夠提高多類消化酶的活力,促進食慾,幫助消化。艾灸足三裡穴可以治療消化系統的常見疾病,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疼的作用特別明顯,對於保健灸所導致的嘔吐、呃逆、暖氣等,同樣有輔助治療作用。

  中腕穴為治療消化系統病患經常使用穴,位於肚臍直上四寸,即劍突和肚臍之中點。具有健脾益氣、消食和胃的作用。可治胃疼、腹脹、腸鳴、反胃、吞酸、嘔吐、洩瀉、痢疾、黃疸、飲食不化、失眠。現多用於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胃擴張、子宮脫垂等病患的治療。當然中脘穴亦可用發泡灸法***灸療的此外一種方法***。方法是用大蒜十克搗爛,油紗布二至四層包裹,敷到中脘***位於臍上正中四寸處***穴上,待區域性皮膚髮紅、起泡、有灼熱感時去掉***通常保持兩小時***,洗乾淨蒜汁,每天一回。該法比較適用於各類原因導致的腹脹。

  氣海穴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簡便取穴,可於肚臍眼下量二橫指。前人有“氣海~穴暖全身”的說法,是說氣海穴有強壯全身的功效,驗證於臨床,本穴確有調整全身虛弱狀態,增強免疫及防衛功能,對先天稟賦虛弱、後天勞損太過、大病新瘥、產後體虛等症都可以取為補虛要穴,並且可以和關元、足三裡等穴位相互搭配使用,以期達到最好補養效果。氣海穴可廣泛用於男科病和婦科病,對辨證屬虛屬實均可以選用。虛者常和關元、腎俞、命門等同用;實者要配合氣門、四滿、三陰交、太沖等穴位。氣海穴可以用於尿頻、尿閉、遺尿等症及腹脹腸鳴、臍腹疼痛等。氣海穴通常用毫針直刺0.5~1寸,針刺多為脹感,艾柱灸五至十壯,艾條灸十至半小時。

  “灸臍”好處是什麼

  有趣的是,有科學家用“黃金律”來測量人體,結果驚奇地發現:從肚臍到腳的長度,與肚臍到頭頂長度的比值,恰好等於0.618,就是說,肚臍正位於人體的“黃金分割點”上。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0.168在養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黃金分割點”應是調整人體功能的最佳作用點。實驗研究也證明: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有助於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一般來說,灸臍注意事項有三:第一,臍部有損傷、炎症者及孕婦禁用;第二,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第三,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