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艾灸的方法

  艾灸:中醫鍼灸療法中的灸法。那麼,是什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溫和灸:左手食指、中指放在施灸部位的兩側,距施灸部位1~2公分艾灸。一方面,能感知面板受熱的程度;另一方面,若垂直艾灸,一旦艾灰落在面板上,可馬上補救。灸到面板微微發熱,面板紅潤即可,不要灼傷面板。

  輪換灸:在溫和灸的基礎上,每次灸2~6個穴位,一個穴位稍痛立馬換另一個穴位,如此循序灸,當每個穴位及其周圍的面板紅潤時,可停止艾灸。輪換灸即可節省時間,又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雀啄灸:艾條的點燃端與施灸穴位不固定,像鳥啄食一樣,對準穴位,上下移動,一起 一落。

  迴旋灸:又稱熨熱灸,將艾條點燃端懸於施灸部位上,距離面板2公分,上下左右水平移動,讓面板有溫熱感而無灼痛。

  發皰灸:艾條點燃端距離面板1公分,當感覺疼痛時繼續堅持3~5秒,穴位處可出現黃斑並有汗出,過1~2小時即可發皰。發皰後不宜挑破,可自然吸收,短期內有色素沉著,但不留有瘢痕。

  艾灸養生的作用

  區域性刺激

  艾灸療法

  灸療是一種在人體基本特定部位通過艾火刺激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其機制首先與區域性火的溫熱刺激有關。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區域性面板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區域性的血液迴圈與淋巴迴圈,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區域性的面板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症、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還可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發揮鎮靜、鎮痛作用;同時溫熱作用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經絡調節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重要內容,也是灸療的理論基礎。人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協調的,這種相互協調關係,主要是靠經絡的調節作用實現的。現代研究表明經絡腧穴具有三大特點:

  1.經絡腧穴對藥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樣艾灸方法選擇一定的腧穴與一般的體表點,其作用是明顯不同的。

  2經絡腧穴對藥物作用的放大性經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體表循行路線,而是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控系統。在穴位上施灸時,影響其多層次的生理功能,在這種迴圈感應過程中,它們之間產生相互激發、相互協同、作用疊加的結果,導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應。

  3.經絡腧穴對藥物的儲存性腧穴具有儲存藥物的作用,藥物的理化作用較長時間停留在腧穴或釋放到全身,產生整體調節作用,使疾病得以治癒。

  調節免疫

  許多實驗都證實灸療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療的許多治療作用也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並且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藥理作用

  灸療的用藥情況,雖比不得內治法豐富,但從各種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鍼灸在臨床應用的情況看也可窺灸療辨證論治之一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灸療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了艾,灸療學就不存在了。

  綜合作用

  灸療作用於人體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綜合作用,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的整體治療作用。

  首先,灸療的治療方式是綜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藥物貼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療哮喘的化膿灸,以及以隔附子餅灸腎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區域性化膿灸、隔物灸***、經絡腧穴***特定選穴***、藥物諸因素,他們相互之間是有機聯絡的,並不是單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來的治療作用。

  其二,治療的作用是綜合的。灸療熱的刺激對區域性氣血的調整,艾火刺激配合藥物,必然增加了藥物的功效,芳香藥物在溫熱環境中特別易於吸收,艾灸施於穴位,則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

  其三,人體反應性與治療作用是綜合的。治療手段***灸療***——外因只能通過內因***人體反應性***起作用,研究人員發現,相同的灸療對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傳不一樣,療效也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體的反應性各有差異。以上諸因素,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臨證進行合理選擇,靈活運用,方能發揮灸療最大的效能。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執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行氣通絡

  經絡分佈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執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溼、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區域性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