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宋蒙釣魚城之戰也被人們稱作是釣魚城保衛戰或者合州之戰,指的是公元1259年南宋和蒙古之間的一場戰爭。此戰曠日持久,最終宋朝落敗投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釣魚城之戰背景

  釣魚城之戰背景是蒙古建國,侵略亞歐大陸。釣魚城位於四川,屬於大宋的領土,新建立的蒙古為了擴大其領土,所以開始派遣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大陸,大宋自然在此範圍之內,這就是宋蒙釣魚城之戰背景。

  釣魚城之戰也被人們稱為合州之戰,蒙哥汗八年,也就是公元1258年年末,蒙古大軍開始向重慶地區逼近,但是最終被阻斷在了重慶北面的合州釣魚城之下。據史料記載,蒙哥曾經派遣使者前去招降,但是被王堅嚴厲的拒絕了,而且王堅為了表示自己決不投降的決心,公然將蒙哥派來的使者斬殺了。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在打蒙哥可汗的臉,蒙哥可汗下令攻打釣魚城。1259年蒙哥下令分兵,同時進攻合州舊城和渠江流域的禮儀城、平梁城,企圖從中將釣魚城孤立。

  另外還派紐磷向忠、涪發動進攻,目的在於斷絕下游宋軍對釣魚城的增援。做完以上佈置之後,蒙哥可汗親自率領軍隊駐紮在釣魚城東南角的石子山上,用以對宋軍的船隻發動進攻。蒙古軍隊對釣魚城及其周邊的進攻都被擊退,為此蒙古軍改變了作戰計劃,改為從西北面對釣魚城發動進攻,但是依舊無法攻克釣魚城。蒙古軍向釣魚城的不斷進攻時,大將汪德臣戰士,蒙哥也被城上的火炮炸傷,最後重傷而亡。蒙哥的死迫使蒙古大軍撤退,同時蒙古內部也因為對可汗位置之爭而無心征戰,這才使得南宋得以延續。以上便是釣魚城之戰背景。

  釣魚城之戰經過

  釣魚城之戰經過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戰爭的全面爆發、戰爭地形、穩定蒙古政局、主帥之死和蒙軍損失慘重。釣魚城之戰經過的最重要環節,是戰爭全滿爆發階段。公元1235年,宋蒙戰爭全面爆發。1279年崖山之戰使得宋朝走向滅亡,該戰爭一共持續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這是蒙古勢力成功崛起之後所遇到的時間最長、消耗最大同時也是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1259年宋蒙釣魚城之戰給了蒙古軍非常大的打擊,並且使得蒙古可汗蒙哥在戰爭中身亡。

  戰爭開始之初是1234年,蒙古聯合宋朝一起滅亡了金,隨後南宋派兵收復河南失地,遭遇到了蒙軍的伏擊。1235年蒙軍在四川、陝西等地同時向南宋發起進攻,蒙宋戰爭全面爆發。戰爭地形方面,釣魚臺坐落在現在的重慶市合川市城東釣魚山上,相對高度約三百米,山下則是嘉陵江、渠江和培江的匯流,同時南、北、西三面環水,釣魚臺地勢十分險要。再加上宋朝對釣魚城的多次鞏固,以及有意的囤積糧食等,使得釣魚城是易守難攻。

  另外穩定戰局指的是蒙哥即位成為蒙古可汗。蒙哥即位後就開始了積極的滅宋計劃。主帥之死指的是在釣魚城中率領軍民頑強抵抗的王堅和張鈺成功的將蒙古將領汪德臣殺死,另外蒙哥可汗也在戰役中受傷。最初的將領之死,到最終的蒙哥可汗戰死,使得蒙軍損失非常慘重。以上就是釣魚城之戰經過。

  釣魚城之戰的歷史地位

  釣魚城之戰的歷史地位非常高,雖然釣魚城之戰是中國內部的民族之戰,是南宋和蒙古大軍之間的戰爭,但是該戰役的意義卻是全世界的,這也是釣魚城之戰的歷史地位很高的原因,一場民族內部的戰役影響了整個世界的變化。

  釣魚城之戰是蒙古建國後,蒙古可汗想要滅亡南宋的一場戰役,同時其戰爭計劃還涉及整個歐洲和非洲,當時蒙古可汗蒙哥的計劃是橫掃整個歐亞大陸。為此他兵分兩路,一路軍隊由自己親自帶領,對南宋展開進攻,另一路則有自己的弟弟率領,其主要負責在西歐的戰場上和歐洲國家作戰。有旭烈兀率領是蒙古軍隊西歐的戰場上戰無不勝,但是在蒙哥帶領的與南宋作戰的軍隊卻在釣魚城之戰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攔。首先是蒙哥派去勸降的使者被斬殺,之後在對釣魚城發動的進攻中,不但損失了一員大將汪德臣,就蒙哥自己也深受重傷最終不治身亡。

  蒙哥可汗的死對於蒙哥軍隊甚至是蒙古國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打擊。首先是軍隊群龍無首,只得從釣魚城撤兵,其次是可汗戰死的訊息傳到了遠在西歐的旭烈兀那裡,使得他停下了外擴戰爭,撤兵回國,從而緩解了歐洲戰場中各國的壓力,給了歐洲國家發展的空間,也使得蒙古大軍與非洲大陸無緣。總的來說,釣魚城之戰南宋的勝利一定程度上幾乎是改寫了整個歐亞的歷史,它不僅使得南宋能夠延續近七十年,同時也使得西歐國家擁有了崛起的時間。由此可以看出,釣魚城之戰的歷史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