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的生活環境怎麼樣

  北京猿人是用天然火,所謂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火,而是打雷正好擊中乾燥的木頭,點燃了火,又或者是火山爆發和森林火災。晚上輪流看火,他們是用灰來儲存火種的。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北京猿人的生活環境,希望你喜歡。

  北京猿人的生活環境

  那一時期他們用火烤著東西吃,晚上睡火邊,這樣可以取暖,還可以趕走野獸,因為野獸怕火。

  那時的周口店一帶,深林茂密,野草叢生,猛獸出沒。北京人用錘擊、砸擊的方法,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出土的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等,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鬥爭。只靠單個人的力量,無法生活下去,因此,他們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北京人穴居,從事狩獵和採集。在灰燼中發現的敲破的燒骨,表明他們已經知道熟食。在嚴峻的自然條件下,北京人依靠群體的力量進行著艱難的生存頭爭。季節變化、自然災害、猛獸侵襲、疾病困擾,無一不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威脅。從化石測知的數十個北京人個體的年齡告訴我們,他們的死亡率極高,這也可反映出他們的生活條件相當惡劣。

  北京猿人基本概述

  這就是最初的 人類社會——原始群。他們在白天製造工具,採摘果實,獵取野獸,到晚上返回 龍骨山的山洞裡,邊烤火邊休息,邊用簡單的語言加上手勢交談。 北京猿人用下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上肢與 現代人的雙手相似。

  他們的 腦容量是現代人的75%,比類人猿大1倍以上。不過,從考古學家根據他們的遺骨所複製的形象看,他們的外貌還有點像猿:嘴巴向前伸著,沒有下頦,鼻子扁平,顴骨高突,兩個粗大的眉骨連在一起,像屋簷一樣遮在雙眼上。他們走起路來也不像現代人那樣昂首挺胸,而是有點彎腰屈膝。 北京猿人處於舊 石器時代初期,已經會製造石器工具。在龍骨山的山洞裡,發掘出的石器有十多萬件。這些石器是用石塊打砸而成,有銳利的鋒面,可用來砍削樹枝,捕獵野獸,切割獸皮。能否製造工具,是區別人與猿的根本標準。經過馴養的猿猴可以使用工具,但怎樣也學不會製造工具。 能夠利用天然火,這是北京猿人征服自然的一種重要本領。火能用來驅寒照明,圍捕猛獸,還可以燒烤食物,熟食能促進身體和智力的發育。 北京猿人的生活極其艱苦,猛獸、自然災害和飢餓,常使他們喪失生命,能活到30歲以上的人是少數,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只活到十三四歲。他們頑強地征服困難,改造自身,創造出燦爛的遠古文化。他們留下的豐富遺存,為研究人類起源和社會的產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料。這處 遺址是1921年8月由 瑞典的 地質學家 安特生和 美國、 奧地利的 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發現的,1927年起進行發掘。

  北京猿人發現

  1929年12月2日, 中國考古學者 裴文中發掘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而在此時期所發掘出來的頭蓋骨卻在1941年時下落不明,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團。現存唯一真標本是1966年從頂部堆積層發現的一個 北京人頭蓋骨的模型。後來又發現了石製品、骨製品。當年參與挖掘的中方人員包括後來的院士 賈蘭坡先生,隨著他的去世,一批當年挖掘的照片無人整理保管。

  中國的直立人化石

  通常稱為北京猿人、 中國猿人。出自 北京市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一處洞穴堆積中。這處堆積是1921年發現的,1927年起進行發掘。1929 年12 月,在這裡發掘出第一個完整 的 北京人頭骨,此後又發現石製品、骨角製品和用火遺蹟。1937 年 七七事變爆發,周口店發掘中止。50 年代後又出土若 幹人類 化石。把前後的 發現都計算在內,已經出土屬於40多個個體的人類化石,10萬多件石製品和骨角製品,近百種 哺乳動物化石,上百種鳥類化石,以及用火留下的大量灰層。這些發現使這裡成為世界上材料最系統、最豐富的 直立人遺址。北京人的發現意義重大,證明了直立人的存在,明確了人類發展的序列,為“從猿到人”的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1991年, 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人在人類進化歷程中已走過很長的路,但其外貌仍保留了不少原始性狀。如頭骨低平、眉嵴突出、面部短而吻部前伸;腦量平均僅1000多毫升,大約只及現代人的2/3;身材粗短,男性高約156釐米,女性約144釐米;腿短臂長 ,頭部前傾 ,給人以似乎站立不穩的印象。實際上其 四肢骨已與現代人接近,能夠步履穩健地直立行走。

  文物特點

  北京人從居住地附近的河灘、山坡上挑選石英、 燧石、砂岩石塊 ,採取以石擊石的方法打製出刮削器 、鑽具 、尖狀器、雕刻器和砍斫器等工具,用來滿足肢解獵物、削制木矛、砍 柴取暖、挖掘塊根等種種需要。有些學者認為,當時已會製造骨角器。除狩獵外,可食的野果、嫩葉、塊根,以及 昆蟲、鳥、蛙、蛇等小動物也是日常的食物來源。燒焦的 朴樹籽在洞內成層地發現, 美洲的印第安人至今還食用這種野果。鹿、羚羊,也許還有野豬、水牛等大動物,偶爾也會成為北京人的獵物,它們的骨頭常常在洞內出現,上面往往有清楚的砍切痕跡。北京人會用火,成堆的灰燼說明當時已能很好地管理火。科學家根據出土的 動物和植物化石,得知昔日周口店一帶森林茂密、水草豐盛,氣候一度比今日 華北溫暖。隨著全球性的氣候波動,這裡在幾十萬年間也曾發生冷暖、乾溼的頻繁交替。北京人會用火則大大提高了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

  研究發現,北京人通常幾十人結成一群。壽命很短,大多數人在14歲之前就夭亡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1987年12月批准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為 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