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學家蘇軾的生平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洵之子,蘇轍之兄,父子三人並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軾的願意是車前的扶手,雖然默默無名但是扶危救難,不可或缺,蘇軾之名便是取的這個意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蘇軾的生平簡介

  蘇軾,又稱蘇東坡,他出生於宋仁宗年間,生性闊達,率直,交遊廣闊,尤其喜歡美食,大名鼎鼎的東坡肉就是出自他的手中。蘇軾早年的時候隨著父親進京趕考,蘇軾那豪放脫俗的風格,深深打動了當時考官歐陽修和梅堯臣,對於蘇軾的大膽創新非常讚賞,認為蘇軾日後必然是文壇中的領袖。歐陽修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他這麼一誇,蘇軾頓時聲名大噪,就在蘇軾名動京師,準備有一番大作為的時候,蘇軾的母親病逝了,他不得不回家守喪。等到喪期結束的時候,王安石又發動變法,和王安石政見不和的蘇軾不得不申請離開京城,去地方工作。

  離開京城之後,蘇軾去了好些地方,都做得不錯,直到蘇軾到湖州任知州的時候,“烏臺詩案”發生了,很多人上奏要殺蘇軾,幸虧得到當時很多有識之士的幫助才得以倖免於難,被貶到了黃州。在被貶黃州期間,蘇軾留下了很多傳世的名作。之後隨著神宗病逝,蘇軾又得到重用,但是好景不長,蘇軾或許確實是沒有當大官的命,沒多久就又受到朝廷黨派的排擠,不得不再次請求調離京城。

  蘇軾在杭州任職期間,修建了大名鼎鼎的蘇堤,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到了晚年的時候,蘇軾被貶到海南為官,蘇軾在海南辦學堂,教書講學,為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最後蘇軾是在了常州這個他生前很喜歡的地方,享年65歲。

  蘇軾的歷史評價

  說到蘇軾,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他在傳統的婉約詞之外另開一派豪放之詞,將以往的只專注於表達男女之間情愛的詞擴充到了表達自身境遇、家國抱負的新的高度上。可以說是真正的改變了一直以來詩在詞上的觀念,認為詩詞只是表達形式的不同,其本質是一樣的,對於宋詞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豪放派的詩詞大多都是豪放有餘,卻又包含了很多的憤慨悲情,而蘇軾卻又有所不同,蘇軾就像一個樂觀的登山者,豪放之餘不失豁達,體現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這在文學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縱觀蘇軾一生,他在文學、藝術等領域有著傑出的成就,而且,他堅持正義,永不放棄的樂觀主義精神給後世的人帶來了很多的慰藉,他的詩詞中蘊含了人生的感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頂尖的大文學家,是豪放詞派的開創者,他一生雖然仕途坎坷,經歷了風風雨雨,但是他身上所流露出來的正直善良的人性光輝是值得後世人學習的。蘇軾的一生命途不濟,他沒有被屢次的失敗打到,展現出了豪放不羈,超脫現實之上的灑脫的精神,蘇軾一生不只是文采卓著,在藝術書畫等藝術領域也是成果豐厚,是中國帶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

  蘇軾的作品

  蘇軾的作品,按照時間段的劃分,其詩詞的型別和風格也是不盡相同的,甚至說是大不相同的,這是因為作者的人生閱歷和生活體驗的不同,那麼觀察角度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影響了他的創作,他的詩詞。

  蘇軾年輕時,憑藉自己的刻苦努力金榜題名,便開始仕途之路,那時候在他的眼睛裡,他的心裡,前景是一片光明的,他也相信自己的抱負能夠很快的得以實現,心情影響著作品,經歷同樣影響著作品,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他,那時候的作品風格多以婉約為主,或敘述事物,或描述景物,或抒發感情,但不論為何都顯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一片積極向上的景象。《南行詩》便是代表之作。

  入仕為官之後,蘇軾發現理想與實際之間的距離完全不是度量出來的,黃州被貶,蘇軾遭遇牢獄之災,前景顯得崎嶇坎坷,不堪重負,到此時他的作品便開始轉向豪放,詩詞中間夾雜了一絲的幽怨、一絲的彷徨,一絲的迷茫,一絲的猶豫,那便是他對自己仕途之路的不確定,對未來生活的不確認,雖然如此,經過調整,經過開解後,蘇軾的詩詞表述依舊大部分以積極向上為主,他用開闊的思想去迎接未來的不定之數。《赤壁賦》便是個中翹楚。

  蘇軾晚年悲涼,仕途已經完全沒有出路,這時候他的作品便慢慢的轉向了埋怨,創作之路也漸漸的走向了下坡。《行香子》便是很好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