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將領盧冬生的生平簡介

  盧冬生***1908年—1945年***,中共將領,1908年4月16日出生於湖南湘潭縣七都一甲一個佃農家庭,賀龍的愛將,紅二軍團僅剩的4個黨員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盧冬生的生平簡介

  說起賀龍和陳賡,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但有一個人和他們卻有著莫大的聯絡,這個人就是盧冬生,盧冬生和他們一樣,也是中共優秀黨員和軍事將領。

  盧冬生於1908年4月16日出生在湖南湘潭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年少時還給大戶當過放牛娃,那個大戶人家的少爺正是陳賡 ,他比陳賡小5歲,但卻和陳賡親如兄弟,當然陳賡也沒有把盧冬生當做僕人看待。1925年盧冬生到湘軍第四師當兵,第二年就參加了北伐戰爭。1926年6月盧冬生參加了國民革命,非常巧合的是他的長官正是陳賡,在當時任特務營長的陳賡的影響下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

  1927年7月,汪精衛叛變國民革命後,盧冬生跟隨陳賡一起去了南昌,8月參加了南昌起義。後來在會昌戰鬥中陳賡左腳受了重傷,盧冬生冒著槍零彈雨保護並營救了陳賡。此外,盧冬生是賀龍的愛將,賀龍對他也是給予了很高的期望。1939年盧冬生被派遣到蘇聯留學,他進入了陸軍大學學習,1945年回國,擔任了東北鬆東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司令,此時的盧冬生已經成長為了軍隊中非常優秀的軍事將領。但不幸的是,也就在1945年的12月14日,盧冬生在哈爾濱制止蘇聯軍隊搶劫時,被蘇聯軍隊士兵殘忍殺害,盧冬生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而年輕的生命,年僅37歲。

  盧冬生的死讓陳賡和賀龍悲痛萬分,當然一方面是由於他們之間深厚的感情和友誼,另一方面也是對盧冬生所具有的軍事才能的惋惜。

  盧冬生和陳賡的關係

  我們常常用“刎頸之交”這個成語來形容患難相交,生死相扶的朋友感情,也會用“流水知音”來形容伯牙子期那樣心意相通的友誼。或許有人說那是古代,現代很少再有了,然而我們熟知的人物陳賡和盧冬生絕對算的上患難相交心意相通的好朋友。下面一起來看看盧冬生陳賡之間的友誼和故事。

  陳賡盧冬生自小就認識了,由於盧冬生出生在貧農家裡,家境貧寒只能去大戶人家放牛,他放的那頭牛的主人正是陳賡的父親,陳賡出生在富農家裡,家庭條件較好。7歲的盧冬生認識了12歲的陳賡,陳賡雖然家境富裕,但沒有看不起窮人孩子的盧冬生,他們一起玩耍,親如兄弟,也就是從這個時候,結下了他們一生的不解之緣。

  1925年,17歲的盧冬生到湘軍第四師當兵,正巧陳賡也在這裡,而且是特務營的營長,在陳賡的影響下,盧冬生開始接觸並學習了共產主義思想。國民大革命失敗之後,陳賡盧冬生一起去了南昌,參加了南昌起義。後來在會昌戰役中,陳賡左腳受了重傷,難以行走,此時盧冬生趕來,冒著槍林彈雨救下了受傷的陳賡。但他們卻和部隊失去了聯絡,一路上都是盧冬生精心照顧受傷的陳賡,他們在危難時互相扶持,互不拋棄,一時間被傳為美談。年長5歲的陳賡對盧冬生也是非常照顧的,經常會把一些有用的經驗傳授給盧冬生。

  後來從蘇聯回來的盧冬生在哈爾濱阻止蘇聯士兵搶劫,而被殘忍殺害,陳賡聽到這個訊息後悲痛萬分,他們之間的故事也就這樣結束了,但他們之間的友誼卻是長存的。

  殺害盧冬生的凶手

  盧冬生是我國解放前非常著名的軍事將領,他是湖南湘潭人,他和陳賡從小就是好朋友,也是賀龍的愛將。他曾經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軍師長,八路軍旅長,1939去蘇聯留學,1945年回到中國擔任東北松花江軍區司令員。但在《辭海》等記述解放軍將領的辭典中都這樣註釋到“1945年12月14日在哈爾濱犧牲。”

  事情是這樣的,在1945年12月14日夜晚,軍區司令員兼衛戍司令盧冬生在哈爾濱乘車外出,就在途中遇到了蘇聯軍隊士兵拿著鋼槍攔車搶劫。盧冬生在蘇聯留學多年,自然學了一口流利的俄語,於是他嚴厲的質問了搶劫的士兵,士兵一看情況不妙就慌忙逃跑了。但也就在這個時候悲劇發生了,就在盧冬生準備上車的時候,那個士兵怕被告發,於是就在盧冬生背後開了一槍,盧冬生中槍倒地傷重犧牲,年僅37歲。我軍高階軍事將領盧冬生就這樣被蘇軍士兵殘忍殺害。

  事後,那名蘇軍士兵逃回蘇聯國內,由於蘇聯軍方的偏袒,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制裁。盧冬生的老上司賀龍以及好友陳賡等著名將領雖然悲痛憤慨不已,但無奈當時國內國共兩黨關係緊張,依然要主持日常工作,加之鞭長莫及只能讓那名殺害盧冬生將軍的蘇軍士兵逍遙法外了。

  綜上,殺害我軍著名將領盧冬生的凶手就是那麼攔車搶劫的蘇聯軍隊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