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烈士饒國華生平簡介

  饒國華,名厥卿,字弼臣,川軍第145師師長。抗戰中在廣德、泗安和敵軍作戰,因屬下臨陣脫逃而丟失陣地,他深感指揮不靈,憤而自殺,陸軍中將追晉二級上將。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饒國華生平簡介

  饒國華,四川省資陽縣寶臺鄉張家壩人,1895年1月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上過私塾,辛亥革命後,投軍從戎。早年畢業於四川合川軍官傳習所,歷任排、連、營、團長。1936年任陸軍145師中將師長,被稱為川軍中“第一流的人物”。他“治軍寬嚴適當,能與士卒共甘苦,不著大衣,不戴手套,布衣軍服數十年如一日”。

  盧溝橋的槍聲傳到西南後方,四川軍民義憤填膺。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四川省主席劉湘親率大軍出川參戰,並將所部21軍、23軍編入第23集團軍開赴東戰場。饒國華部145師隸屬21軍編制,奉命首批出徵。1937年9月1日,饒國華率部由萬縣登輪浮江東下,於11月20日到達南京下關。這時日軍一路欲經安徽廣德,繞道攻宣城、蕪湖,企圖從長江上游切斷南京中國軍隊的退路。第23集團軍奉命調廣德及浙江金村一帶佈防,保衛南京外圍。第7戰區司令長官兼23集團軍總司令劉湘因病在武漢治療,由潘文華代理總司令,指揮廣德、泗安的戰事。潘文華令饒國華率部前往廣德增援泗安方向。饒國華部***缺一個旅***在到達距廣德30裡外時,蔣介石派人送來直接命令。著該師固守廣德。

  不久,無錫、江陰、武進相繼失守,11月22日,日軍牛島師團由飛機大炮掩護,由太湖分乘百餘艘汽輪,橡皮艇侵入宜興、長興,爾後分兵兩路準備搶佔泗安,直撲廣德。日均採取用重火器猛烈破壞中方工事,出動27架飛機輪番轟炸。步兵在重炮、機槍掩護下發動進攻。饒國華指揮第四三三旅佟毅部在廣德前方約60裡的泗安佔領陣地,於27日與日軍展開戰鬥。

  日軍依靠裝備優勢於30日攻陷泗安。與此同時,日軍主力沿吳嘉公路直奔廣德,饒國華得知後率領第四三三旅奔赴廣德前方約五里的界牌,阻擊日軍,饒國華到前線督戰。日軍不斷從東洞庭山、西洞庭山調部隊增援。在激戰中雙方均損失慘重,不久,中方從宣城至廣德的鐵路幹線被日機炸燬,補給中斷,饒所部被日軍三面包圍,日軍於30日佔領廣德。饒國華受命組織反攻,但其手中只剩下一營士兵,被日軍包圍於十字鋪據點,日軍派使勸降,饒國華在給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將軍寫了絕命書後舉槍自戕,以死殉國。

  饒國華治軍之道

  治軍嚴明,統帥有方,以勇武忠貞、良心血性、明義知恥、遵禮守廉為要目,督訓其師。他與士卒同甘共苦,與將士談家常,進寢室、下廚房、上廁所檢查清潔衛生,關心士兵生活。對財務更是一絲不苟,時常核對帳目,軍費開銷,多半公佈,人才錄用也很民主。饒國華心直口快,性情豪爽,襟懷坦白,辦事公允。他說:“賞賜為著激勵將士,處罰以防將來禍患,賞賜不當就是私情,感情用事就會偏頗;處罰不當就是枉屈,委屈部下就要渙散。”當時蜀中部隊眾多,士兵經常開小差。饒國華的部隊依然按規定放假,假滿歸隊或戰後點名,人數反而增多。

  饒國華從小缺衣少食,多年來清心寡慾,篤信佛學。他秉性忠貞,不納姬妾,不置別墅,家裡除了書劍,別無長物。他為人慷慨,薪俸有餘就捐助慈善事業。曾給資陽災民發放賑濟款、捐圖書館書籍費、捐購槍枝彈藥,用保桑梓,捐資給資陽縣賑濟會用作無息借貸。饒國華勤於練兵,一有空閒,讀書自娛。他說:“英雄彪炳之事功,基於聖賢誠實之學問。我雖不靈敏,也有那個志向。”饒國華結婚後,夫妻長期分居。他的妻子藍紫仙見自己長久未生男孩,勸他納妾隨營,他念夫妻情深,堅不允從。還告誡士兵說,敗壞道德,沒有比好色更甚的了。1929年12月20日,他應內兄藍文彬師長之請到重慶漲秋餐館赴宴,席間有妓女陪坐,提壺勸酒,語言下流,舉止風騷。饒國華十分懊悔,以後更加嚴於律己,再不輕易出席宴會。

  1928年8月20日,饒國華向璧山一慈善組織刻頒“四川璧山體倫堂圖記”一枚,命其主辦十全慈善,施棺施藥施衣施茶,拯濟鰥寡,撫養孤貧,講談格言。兩月後因部隊整編,他降為1師2旅副旅長,駐防重慶一帶,一有空就博覽群書。他時常抄寫《大學衍義》等書,又熟讀宋明史籍,對宋明理學很感興趣。1936年,國民政府頒佈廢孔祭祀明令,饒國華上書廟堂,淋漓盡致地發揮他正直的詞鋒,力請收回成命,時人以為朝陽鳴鳳。他說:“當兵,應以保衛國土山川,愛護人民生命財產為己任;做人,當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準繩。如果穿上軍裝,拿起刀槍,不為百姓辦事,反而欺負弱小,胡作非為,那就只能算土匪而不是赳赳武夫了。”駐銅梁時,秋雨綿綿,眼看水稻就要爛在田裡,他命令士兵義務收割稻穀,不許騷擾百姓。躲兵歸來的鄉民見糧食一粒也未少,直喊饒菩薩。他駐防銅梁等縣,力倡尊崇孔祀,派人粉飾孔廟。

  紀念饒國華

  饒將軍的遺體由民生公司的民儉輪運送回川,途經各地時,均舉行了公祭儀式。國民政府在武漢舉行追悼大會,並追贈饒國華為陸軍上將。饒將軍的遺體於1937年12月12日抵達重慶,巴蜀各地設立靈堂,政府各要人,群眾團體,各界人士都敬獻了花圈和輓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也分別為重慶、成都靈堂撰寫對聯:

  虜騎正披猖,聞鼓鼙而思良將;上都資捍衛,昌鋒鏑以建奇勳。

  秉節之來,捍國衛民方倚舁 ; 存仁而達,唁生吊死倍哀思。

  1938年1月23日,其遺骸安葬於資陽縣甘溪溝。同年中共方面也對包括饒在內的國軍犧牲將士做出積極評價。

  1940年,成都市中山公園內鑄造饒將軍的銅像一座,並豎立了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字的"饒上將國華紀念碑"。

  1983年9月10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並撥款修葺了饒國華將軍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