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八極拳的道家理念

 

  霍殿閣霍氏八極拳是指清朝末代皇帝的武師霍殿閣所傳授的八極門武功,其技藝是幾代成名人物畢生精力和心血的結晶,既包含了羅瞳八極拳的主要內容、特點和精華,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霍氏八極拳主要在東北三省及天津、河北等地流傳,且在海外流傳日廣,影響日著,並以系統完整、訓練有序、簡捷樸實、技術性強的特點而深受廣大武術愛好者喜愛。。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儒道兩家共同組成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主要部分,道家理念同樣對中國武術產生了重要影響,從霍氏八極拳可以看出這種顯著特徵。

  一、關於“反者道之動”

  《道德經》第四十章說:“反者,道之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極必反”,這種樸素的辯證法觀點,揭示了自然的不變規律,即任何事物發展超過人們認為的極限,就會朝自己的反方向發展,由此又可推匯出剛柔、強弱的辯證關係,對這一點不能片面理解為柔能克剛、弱能勝強,老子並沒有明確給出“極限”的答案,使事物發生反方向變化的“極限”,是各種因素組成的條件,只要條件具備,就會“物極必反”,道家認為構成事物的陰陽兩方面,陰屬柔弱主內,陽屬剛強主外,陰陽共同作用使事物得以發展,才會有“柔”達到“至柔”而“至堅”,才能克“剛”,此時的“柔”非原來的“柔”,而是轉向自己的反面“至剛”,強弱亦如此。正是對該理念的正確理解,霍氏八極拳才逐步形成由輕到重、用力不用力、明勁暗勁等一系列內外兼修、相輔相成、循序漸進的科學訓練體系。

  二、關於“無為”和“有為”

  道家的“無為”理念,是從上述“反者,道之動”的總原理中引伸出來,“無為”不是讓人完全不動或不做任何事情,而是強調二者的統一,其用意是不要以“多”為勝,這是“無為”,而是要抓要害的“少”,這是“有為”,簡單的說,突出重點和關鍵環節,就是做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李書文、霍殿閣對八極拳的貢獻之所以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就是因為在這種理念影響下,刪除了“無為”的內容,增加了“有為”的內容,同時解決了八極拳訓練體系的方法論問題,即該練什麼不該練什麼,該怎麼練不該怎麼練,這對霍氏八極拳以原貌傳承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關於“天人合一”

  道家強調順乎天然,人追求的目標應是“天人合一”,認為宇宙雖然無窮無盡,而渺小人的心志活動卻能將之包攝無限,從而形成注重虛無柔靜而又暗含剛強的內在修養理念,這對八極拳訓練體系的進一步合理化起到重要影響。如八極拳的上頂下沉,上為天,下為地,中為人,天地構成自然,人與自然合一;又如對關節的基本要求,就是把關節按其自然生長放回原位;再如練氣,不要過於追求所謂的意守丹田、氣息執行的大小週天,只是把呼吸及身體順其自然調整。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說明霍氏八極拳是科學的內家拳。

 

  四、關於“道”和“八極

  老子對“道”、“有名”、“無名”做了大量論述,揭示出“形而上”的存在,道是萬物的本原,不是萬物之一,因此“道常無名,樸”。《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一”是“有”,所以“有”產生於“無”,這裡的“無”是事物的本源,即事物的初始狀態,二、三是“多”的開始。

  而關於“八極”,儒道兩家均有論述,只是內容較少,在雜家著作《淮南子》中論述的相對較多,對於其各種含義不再論述,只是對哲學意義進行闡述,即“八極,無極歸原也”,也就是“道”生“一”,“無”生“有”,經過“多”發展到不可數的狀態,因不可數而無“名”,又迴歸到“無極”,此時的“無極”非原來的“無”,有質的飛躍,稱“八極”。如莊子所論述的“無知之知”,“無知”是最原始的狀態,而“無知之知”則是人經過“有知”而後達到的“無知”階段,“無知”是自然的恩賜,人達到“無知之知”則是心靈***亦即靈性***的成就,也就是“八極”的狀態,若用樹作比方,生長前的狀態是無名的“道”,樹根是“一”,樹幹和枝葉是“二”、“三”及更多,樹冠無限生長的狀態直至葉落歸根就是“八極”。

  八是用定數表示不定數,但為何用“八”而非“九”呢?“九”在我國傳統裡表示最大,用“九”就是定數,到達極限,這時事物就向反方向發展產生質的變化,所以必須用“八”,“八極”就是達到最高境界的臨界狀態,所謂“無過之而又無不及”,是無限的趨向於極限卻永遠達不到極限。所以,八極拳不僅是以發力達到八方極遠為特徵的拳種,更是技術達到最高境界臨界點的拳種,也正是在這種理念影響下,經幾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使八極拳的技術日臻成熟,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科學的訓練體系。因此,八極拳是至今為止唯一真正領悟和充分運用道家理念的拳種

  霍氏八極拳的鐵砂掌功法

  鐵砂掌功法歷來被武術界所推崇,不管何門何派,習何拳法,而習練鐵砂掌者古今皆不乏其人,其中有成就者歷代有之,而且留下了很多武林軼事為後人所傳頌,其實戰威力也被世人所公認。當年李書文以掌法“拍擊燕客若摧枯然”,一生慣用的“反正摑子”而無有當其鋒者,既是得益於鐵砂掌及八極功法的威力。但是,此功的練法卻始終為少數人所擁有,特別是洗手藥方更為不傳之密,非嫡系傳人則難得一見。時至今日,習武者欲求之呼聲甚眾,但鮮有得其技者。鑑於此,現將“霍氏八極拳的鐵砂掌功法”作以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鐵砂掌功法是掌法技術的輔助功法,雖稱之為“輔助”,但卻是掌法技術賴以應用的根本。因為“鐵砂掌功”既可顯著增強手掌部位的功力,又能理順周身筋脈,使渾身之勁力貫注於手掌,當然更有助於拳法在實戰中發揮威力,為實戰技術奠定牢固的基礎。

  各門各派有關鐵砂掌的練法雖有差別,實質上則大同小異,殊途同歸,原理都是一致的。鐵砂掌功法的練習形式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一是砂袋的填制,二是練習的方法,三是洗手藥方。每個方面都會直接影響練功的實際效果和功力增長的速度,練習者必須嚴格按要求去做,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一、砂袋的填制。

  砂袋的填制看似簡單,卻也有嚴格的要求,作好這一步是練好鐵砂掌必備的物質條件,砂袋填制不符合要求,直接影響練功效果,甚至事倍功半,雖勤加修煉卻長進緩慢,弄不好還會傷及自己身體,得不償失。因此,要練好首先要填制好砂袋。

  鐵砂的選擇:鐵砂宜選擇高粱米粒大小的無刺鐵砂,現在工業用的鐵砂既可,約須50公斤左右。要先篩淨除去雜物,並用米醋清洗除鏽,然後放入鍋內炒一下,熱後加少許油***食油、機油均可***,只要能把全部鐵砂掛上薄薄的一層油即可,以免生鏽,攪拌均勻後出鍋,晾涼備用。另準備少量麥麩和綠豆,為填袋之用,再加少許花椒以防蟲蛀。

  砂袋的製作:砂袋可用帆布縫製,其它質密厚實耐用的布料也可,縫製成枕頭大小***約40cm寬、60cm長***的口袋兩個,也可按個人習慣調整大小,縫製要結實。

  砂袋的裝填:將鐵砂、麥麩、綠豆等物混合到一起,攪拌均勻,裝入袋中,以稍有空隙為好,縫牢袋口,砂袋便填制完成了。

  將制好的砂袋平放於一牢固之桌上,桌高一般在1米左右,要視習練者身高而調整高度,過高過低都對練功有不良影響。

  二、練習方法

  1、準備活動。

  霍氏的鐵砂掌功法,在摔掌之前要做準備活動,除一般的活動方法外,主要是通過“遛穴”來實現,這也是練習八極拳之前必須首先訓練的技術。

  “遛穴”分左右兩式,以左式為例:側身站立,面向左側,兩腳分開略比肩寬,兩手五指自然伸開,左掌經胸前向上向左前劃立圓刁捋,虎口向左前;右臂自然伸直,經右後向上向左向下摟劈,右掌落於左軟肋部;同時,左掌附於右肩處,重心前移,下肢成弓步。

  練習時,兩臂要自然放鬆,溜肩合腕,出鞭打的勁,不可刻意用力,摟劈到位時要適度擤氣。如此反覆練習二十至三十次。右式與左式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再做同樣數量。練習熟練後,左右各做三至五次放勁的動作,然後,兩臂在胸前向後圈抱五至七次,也要配合適度的擤氣。

  通過“遛穴”的練習,達到周身氣血貫通,筋骨合順,氣力合一,為摔掌的順利進行作好準備,同時又可以促進功力的快速增長。

  2、摔掌練習。

  摔掌是練習鐵砂掌的主要內容,其方法有三種。一是定步練習,二是活步練習,三是結合掌法的練習。

  在具體的練習過程中,三者雖有區別,但不要截然分開,要相互交替去練。初習者以定步為主,當動作理順且熟練後,既可進行活步或其它形式的練習。摔掌時要摔擊掌及前臂的四面,即掌心、掌背、拇指側、小指側,每掌依次交替進行。

  定步是面對砂袋站立,兩腳左右分開,略比肩寬,兩腿彎曲,下蹲成馬步,但步子不要太低,以免下肢負擔過重而影響摔掌,兩掌摔擊砂袋,每掌一次摔兩面,交替進行。

  活步練習是體側面對砂袋,先以前手刁捋,然後上步摔另一側之掌,摔後撤步用摔完之掌刁捋,再上步摔另一手掌,也是每次每掌摔兩下,如此交替而摔。八極門在結合掌法練習時,主要是用“反正摑子”、“劈掌”、“掛掌”等技法。

  3、練習要求。

  摔掌時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擾,不可分神,可採取數摔掌次數的做法,以便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全身要放鬆,氣要下沉,出掌要協調自然,勁力要節節貫通,而注於手掌,出鞭打之力。摔擊的同時,要隨勁力的發放程度配合以相應的擤氣,但要順其自然,不能刻意求之。每天訓練程度應以練後能夠儘快恢復而不影響次日練習為度。練後需用洗手藥酒塗抹摔擊的部位,以消除掌毒,治療掌傷,使之儘快恢復正常狀態。練習要持之以恆,功夫是由時間和數量的積累,才能發生本質的變化,不能一蹴而就,每日練習時間不宜過長,掌握在10至20分鐘既可,只有日復一日而不間斷,則功力每日都有微量增長,所謂集掖成裘,積小流而成江河。如此日積月累,則百日一小成,三年一大成矣。

  三、注意事項。

  1、初練時切忌用力過猛,急於求成;

  2、摔擊不可用僵硬之力;

  3、性生活後三日內不可練習;

  4、每日練習時間不可過長;

  5、洗手藥酒為外用藥,且含有毒性,切不可混***中,以免中毒,如果受傷部位面板破損、出血也不能使用,以免使毒性進入血液。

  以上諸條應謹記於心,否則輕可造成手掌及前臂的損傷,重則傷及內臟和筋脈,習者應慎之。

  四、原理及功效。

  鐵砂掌的練習是為了增加手掌、前臂部位肌肉及骨骼組織的內在功能,調動人體的內在潛能,從而增加功力。通過練習促進周身各部位的協調和順,使氣血通暢、筋骨和順。達到全身之勁力在手掌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使手掌的擊打能力得到巨大增強,你只須輕輕一擊,對手即難以抵擋。但練後手掌的靈敏度又明顯增強,面板細膩光滑更勝從前,與那種練得滿手老繭,把神經打死而無痛覺的方法不可同日而語。此功百日小成後即可在實戰中立見奇效,練至三年大成則雖無意中出手即可傷人,習者應慎用之,但練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謂藝無止境,練到老學到老方為正道。

  五、洗手藥酒。

  各門各派在練習鐵砂掌時,都以洗手藥酒為其保證,否則不但功效難成,且掌毒內侵而傷及自身,將會鑄成終身憾事。洗手藥酒由霍氏密傳藥方配製,集十幾味中藥配製而成,經密法煉製。此藥既治掌傷又增功力,藥力透過肌膚,逐漸滲入體內,持續發揮作用。摔掌後塗抹摔打部位,兩手相互揉搓,更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使藥力儘快發揮作用。這樣既可以隨時解除掌毒,又可以使受傷部位儘快痊癒,第二天練功如常,加速功力的增長。

  功能作用: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去腐生新、舒筋壯骨、軟堅潤膚。

  應用範圍:練習鐵砂掌後塗抹可解毒療傷,也可用於其它各種磕傷、扭傷、挫傷等外傷,還可以輔助用於促進骨折儘快癒合。

  使用方法:將少許藥酒塗抹在患部,也可加以適度按摩加快血液迴圈,促進藥效發揮作用。

  禁 忌:此藥為外用藥,嚴禁內服,嚴禁塗於破皮出血處,以免中毒。

  各門各派所傳之藥方雖不相同,但其作用大致如此,藥效自然有異。使用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用中藥加水、加熱浸泡雙手,但因受條件限制,使用多有不便,且用藥量大又反覆使用,既浪費又不衛生,早已不被行家們所採用。二是洗手藥酒,方便實用且可用於其它部位療傷,因而多被武術行家所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