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正確理念教程

  隨著生活的進步和太極拳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練習打太極拳,有的學校的課間操甚至都改成的打太極拳,可見太極拳對人的好處。打太極拳的時候只要樹立正確的理念,是很容易學好太極拳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肩——平正鬆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胸——舒鬆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腰——向下鬆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胯——鬆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穩健紮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鬆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正確理念讓你學好太極拳

  學練太極拳適合兒童及青少年,因他/她們已有天賦條件,筋骨柔軟,精神放鬆,臟腑吸收力?。從小灌輸正確的運動姿勢,學會身心的放鬆,藥觀的性格,在成長過情中學練太極拳能使脊椎健康,情志有良好發展,配合靈活武術訓練,別有一翻樂趣。而太極拳又稱"文拳"注重"武德精神",是孩子修養品德,鍛練毅力、恆心、耐性的好機會。

  更加適合青壯年人士,為將來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人們每天都需要運動,太極拳是要求姿勢要正確而平衡,運動全身,放鬆精神,力由腳發,主宰形於腰,帶動全身內外致四肢的配合,不則重於某組肌育的訓練,身體協調配合能發揮運動的最好效果,例如: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徑、跆拳道等等專案都是腰轉帶動四肢。當進行各樣運動後,練習太極拳,有放鬆緩和肌肉、關節的作用,減低肌肉、關節以及身體各部位的勞損。

  練習太極拳時要注意,思想要平靜,呼吸自然,身體要中正康舒,姿勢舒鬆自然,柔和緩慢,不僵不拘,動作圓活而連貫性,姿勢轉換互相銜接,沒有停頓和曲折的感覺,練習後,出汗而不氣喘,身心有平?感覺。因為動作使身體姿勢改變,自然牽拉膈肌運動,使胸腹腔擴張與縮小,造成有規律的一張一縮,從序漸進地配合動作的緩慢,漸漸使人呼吸深長自然,不產生氣喘情,而面板汗腺又能排出洩物,同樣人體也可通過面板進行體呼吸。中醫的貼藥法,就是面板吸收的例子。

  總括來說男、女、老、幼、孕婦、慢性病患?都適合學練太極拳。各人按自己的身體狀況,續漸加多練習內容和時間,當急燥的習慣漸漸地漫下來,身體相對地得到放鬆。

  人體需要正常活動就好像人體需要空氣、水和食物一樣,而運動就是身體進行吸收和活動的推動力。太極拳是從人體結構的角度,去作出配合的一種放鬆運動,沒有倚靠藥物、器具,亦不會造成身體勞損,全靠學習者掌握練功的方法放鬆,有信心,耐心,恆心地勤力鍛練,慢慢地感受身體有好的改變,這樣才得到?身,養生和治癒慢性病的效果。

  太極拳的特點

  一 輕鬆柔和

  太極拳的架式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

  所以,練習一兩遍太極拳以後,會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會出現氣喘等現象,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感覺。由於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太極拳練習。

  二 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前後連貫,看不出有什麼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連貫,好像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三 圓活自然

  四 協調完整

  太極拳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的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

  在練習過程中,要以腰為軸,上肢和下肢動作都由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切忌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呆滯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