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語取名的技巧

  寶寶成語取名就是從某些熟語或詩文,典故中提煉出姓名組合。那麼給寶寶用成語取名怎麼取呢?今天小編就來告訴你,歡迎閱讀。

  

  明用類: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其名取自《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暗用類:晉人潘岳字安仁,用《論語》“仁者樂山”意,但以嶽代山,就不是直接引用了。

  戰國時期孔子後裔名孔白,字子上,“上”與“尚”通,“尚白”者乃殷人習俗,而孔氏是殷商後裔,幫其名暗寓追懷故國的意思。

  倒用類:明人易三接,字康侯;清人王子接,字晉三。都系用《周易·晉卦》“晉,康候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散用類:明人王恕,字宗貫,是用《論語》“吾道一以貫之”和“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有時用典不直接引用,而稍用點化,更有意味,如著名學者錢大昕,字曉徵,是以《禮記·文王世子》中“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眾也”為藍本,但改“鼓”為“曉”,即照應了名中的“昕”字,又避免了過分板直。

  用典須注意變化,不要用得太白了,成為他人談笑資料,例如乾隆年間,有姓“樓”名“更一”者,字“上層”,用唐詩“更上一層樓”名子,姓、名、字俱有其中;但太板直,便使人覺得平淡無味,弄巧成拙。

  寶寶成語取名的方法

  1、聯合式;即前兩個字和後兩字的意思是並列的,或是相承的。如“國泰民安”、“花容月貌”、“見仁見智”、“戰戰兢兢”等。

  2、主謂式:即前兩個字是動作的發出者,是主語;後兩個字是主語的動作或狀態,是謂語。如“氣宇軒昂”,“高朋滿座”、“心花怒放”,“耳目一新”等。

  3、動賓式:即前兩個字是動作,是謂語;後兩個字是動作的物件,承受者,是賓語。如“獨步天下”,“包羅永珍”、“盡如人意”、“奉若神明”等。

  4、偏正式:即前兩個字和後兩個字中有一組是成語的核心部分,另一組只對它起修飾和烘托作用。如;“萬全之計”,“書香門第”、“卓然不凡”等。

  寶寶成語取名的原則

  1、聯想性:即所取的名字能夠使人容易聯想到所化用的成語。因為化為成語來命名,就是為了使名字中包含著成語的豐富文化內涵,是短短兩個字寓意無窮。如果起的名字並不能使人個字,以一個字概括其含義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用到兩到三個字。

  但即使用兩個字,在很多時候也並不能令人產生聯想。比如成語“冰雪聰明”,形容一個人穎悟異常,本來是很好的含義,但如果用前兩個叫“李冰雪”,一般不容易從“冰雪”想到“聰明”。這是如果換一種方法,比如取名“冰聰”就好得多,很多人會想到這個成語。所以從成語中起好名字之後,一定要返過來想一想,能不能從這個名字中聯想到成語,如果不能,最好放棄這個名字。

  2、良義性:這一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所化用的成語必須是含義良善的,或鼓勵,或祝福,或讚美,或告誡,決不能是貶義成語,像“自高自大”,“鼠目寸光”等。二是指所取出的兩個字,結合在一起也要有良好的含義。

  有些詞一旦脫離成語,含義就發生了變化,有時含義不佳,不可選用。比如“千嬌百媚”形容女子,很是可愛,但取名“百媚”尚可,叫“千嬌”就也嬌氣得過分了。“寶馬香車”指高貴的生活,但取名“香車”,畢竟也是“車”,含義低賤。這些都是應當注意的。

  3、無歧義性;即所取的名字除了使人聯想起所化用的成語之外,沒有其他的歧義。有些詞儘管可以使人聯想到成語,也有良善義,但由於歷史,風俗,方言等因素的影響,產生了其他不好的含義,這也不能選用,比如“龜年鶴壽”本是祝人長壽,但現在罵人常用“烏龜”,所以這個“龜年”最好不用。

  “風流儒雅”本是讚美一個人的風度翩翩,但“風流”現在又有貶義,最好不用。“獨步天下”本是極有豪邁之氣的成語,但“獨步”容易讓人誤解“獨腳”,最好還是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