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經典萊蕪戰役

  近代爆發的戰爭有很多,你瞭解過百戰經典中的萊蕪戰役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萊蕪戰役簡介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2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省臨沂以南至萊蕪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蔣軍根據“魯南會戰”的計劃,集結於南北兩線的部隊組成兩個突擊集團,企圖夾擊集結於臨沂地區的華東野戰軍主力。

  1947年,魯南會戰前,華東野戰軍原作戰任務是消滅南線的國民黨軍隊 。大戰在前,截獲蔣介石發給王耀武的一份重要情報,認為經過清剿,已潰不成軍,往南逃竄,遂下令王耀武讓李仙洲部隊南下,形成夾擊之勢,一舉消滅我軍[2] 。這份電報立即呈送野戰軍陳毅、粟裕兩位首長,他們隨即決定放棄南線會戰的作戰計劃,命令部隊急行軍祕密北上,將李仙洲集團團團包圍[2] 。

  當年1月,國民黨軍在其最高統帥蔣介石部署下制訂了“魯南會戰”計劃,以23個整編師53個旅,採取南北對進的部署,企圖與華東野戰軍決戰於臨沂地區。同時,從冀南、豫北抽調4個整編師集結於魯西南地區,以便阻止華東野戰軍西進或晉冀魯豫野戰軍東援。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坐鎮徐州督戰,中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山東省主席、山東省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該指揮部管轄第二、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綏靖區黨政軍全體機關***主任兼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在濟南指揮協同呼應。1月底,由整編第19軍軍長歐震指揮的8個整編師20個旅為主要突擊集團,分三路由臺兒莊、新安鎮***今新沂***、城頭一線向臨沂攻擊前進,第2綏靖區副司令長官李仙洲指揮的第73、第12軍及整編第46師,為輔助突擊集團,自1月中旬起,由明水***今章邱縣***、周村、博山一線南下,向萊蕪、新泰地區開進,策應南線的作戰。

  時華東野戰軍主力集結於臨沂地區休整待機。面對國民黨軍的進攻,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採取各個擊破、逐次殲敵的手段,首先誘逼南線進攻的三路國民黨軍突出一路,予以割殲,再及其餘。南線國民黨軍始終堅持密集靠攏,齊頭並進。而北線的李仙洲集團3個軍***整編師***以梯次配置的隊形,孤軍深入,於2月初佔領萊蕪、顏莊一線。華東野戰軍陳、粟、譚依據敵情的變化,果斷改變戰役計劃,轉兵北上,殲滅孤立分散的李仙洲集團。除以第2、第2縱隊偽裝全軍,在臨沂以南採取寬正面部署,迷惑並阻擊南線國民黨軍,主力第1、第4、第6、第7、第8縱隊於2月10日起,以急行軍隱蔽北上,同時以駐膠東、渤海地區之第9、第10縱隊迅即開赴萊蕪地區參戰。並佈置地方武裝在兗州以西的運河上架橋,造成華東野戰軍將向晉冀魯豫野戰軍靠攏諸假象。15日,華東野戰軍主動放棄華東解放區首府臨沂。蔣介石、陳誠誤認為華東野戰軍傷亡過大、無力再戰,遂令李仙洲集團加速南進,協同歐震集團,聚殲華東野戰軍於臨沂以北地區。

  18日,華東野戰軍主力7個縱隊進抵萊蕪周圍地區,完成對李仙洲集團主力的戰役合圍。李仙洲集團察覺有被圍殲的危險,迅即收縮兵力於萊蕪城,並令駐博山之第73軍第77師即開萊蕪歸建。華東野戰軍除以主力隱蔽待機外,以一部攻取錦陽關,構成對明水方向援軍的阻擊陣地,以一部進攻萊北吐絲口鎮***今口鎮***,切斷李集團北撤通道,另以一部擔負伏擊第77師。

  華野和來犯的李仙洲集團對壘於萊蕪 。陳毅也關注著韓練成的動向 。2月20日,陳毅再次接見從韓練成那裡歸來的劉貫一,將作戰步驟告訴他之後,要他掌握在攻殲李仙洲總部時,一定不要讓韓去增援,並要劉、楊二人繼續留在韓部積極活動。韓練成在劉貫一、楊斯德的幫助下,放棄了指揮,脫離了部隊。

  20日上午,由博山南開之第77師進至博***山***萊***蕪***公路上的和莊、不動地區,被預先設伏於該地的第8、第9縱隊主力一舉殲滅。20日晚,華東野戰軍對困守萊蕪的李集團發起全線攻擊,至21晨,攻佔萊蕪城郊的幾個要點,打退守軍的連續反撲。攻佔錦陽關,包圍吐絲口鎮守軍。李仙洲固守無力,待援無望,在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山東省主席兼第2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的指令下,於23日率其指揮部及第73軍、整編第46師向萊蕪以北突圍。整46師師長韓練成在解放軍敵工幹部策動下,臨陣放棄指揮脫離部隊,更增加了突圍部隊的慌亂。

  1947 年2月23日正午,萊蕪戰場上響起了第一槍。 華東野戰軍主力4個縱隊在萊蕪至吐絲口鎮的公路兩側設定袋形陣地,並以由南線趕來參戰的第2縱隊部署於蒙陰地區,以防李集團向西南撤退。上午10時,李集團的先頭部隊進至芹村、高家窪一線,即遭部署於吐絲口鎮的第6縱隊的頑強阻擊。中午,當李仙洲集團的後尾撤出萊蕪城時,第4縱隊一部立即搶佔該城,斷其退路。同時,由第1、第7、第4、第8縱隊組成的東、西兩突擊兵團向擁擠於南北約2公里、東西約3公里的狹窄地域的李仙洲集團,發起向心突擊,採取穿插分割戰術,僅經5小時,殲滅該集團,俘李仙洲。第73軍軍長韓浚率餘部千餘人鑽隙撤入吐絲口鎮,會合新編第36師向博山方向撤退,被部署於青石關地區擔任阻擊的第9縱隊殲滅。華東野戰軍乘勝發展攻勢,收復膠濟鐵路西段及其兩側的縣城13座,使魯中、膠東、渤海解放區連成一片,改善了山東戰場的作戰態勢。

  萊蕪戰役背景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1947年1月中旬魯南戰役結束後,隴海路以南整個蘇皖地區轉入敵後游擊戰爭環境。華中野戰軍主力北上轉入山東。根據中共中央指示,華東解放區對黨政領導機構進行了調整,部隊進行了統一整編。中共華中局併入華東局,蘇皖邊區政府取消;新四軍軍部改為華東軍區機關,取消原有的山東、華中兩個野戰軍的***,正式成立華東野戰軍,以陳毅為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饒漱石為華東軍區政治委員,粟裕為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譚震林為華東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下轄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縱隊,共11個步兵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除留蘇皖地區兼蘇中、蘇北軍區的第11、12縱隊外,能夠集中使用的野戰軍主力為9個縱隊約27萬人,華東軍區部隊約有30萬人。

  魯南戰役後,蔣介石錯誤地判斷華東軍區部隊傷亡重大,不堪再戰,遂急忙調集53個旅31萬人組織“魯南會戰”。南線國民黨軍以整編第19軍軍長歐震指揮8個整編師20個旅***整編軍相當於兵團***,組成主要突擊集團,自臺兒莊、郯城、城頭一線北犯臨沂。北線國民黨軍以第2“綏靖”區副司令長官李仙洲指揮3個軍9個師***未整編***,組成輔助突擊集團,由明水、周村南犯萊蕪、新泰,進行南北夾攻,企圖迫使華東野戰軍主力在臨沂地區與其決戰。

  針對國民黨軍的作戰企圖,華東野戰軍決心集中主力24個師的兵力,將誘北犯之敵誘進至適當地區,選其突出的一路圍而聚殲。1947年1月31日,南路之敵開始北犯,但由於進攻之敵齊頭並進,穩紮穩打,不便分割殲滅。自膠濟路向南進犯的北線之敵李仙洲集團先頭部隊,同年於2月4日到達萊蕪。華東野戰軍認為與其待機過久,不如主動放棄華東軍區首府臨沂,遂決定迅速北上求殲李仙洲集團。同年2月10日,華東野戰軍除留第2、第3縱隊偽裝主力阻擊南線之敵外,主力隱蔽兼程北上。19日,華東野戰軍各部逼近萊蕪、顏莊地區。22日,北線之敵第46軍由新泰退至萊蕪與第73軍匯合,華東野戰軍即將該敵包圍。23日,萊蕪被圍之敵向北突圍,戰至中午華東野戰軍攻佔萊蕪城,切斷了北逃之敵的後路。隨後,華東野戰軍主力自東、西兩面發起猛烈攻擊,至下午5時,將敵人全殲,戰役結束。

  萊蕪戰役

  萊蕪戰役,華東野戰軍以臨沂一座空城,換取殲來國民黨軍1個“綏靖”區指揮部、2個軍部、7個師共5.6萬餘人的重大勝利。此役,粉碎了國民黨軍南北夾擊,逼迫華東野戰軍在不利條件下與其決戰的計劃,這一戰役俘敵數量之多、殲敵速度之快,都創造瞭解放戰爭開始以來的最高紀錄。國民黨軍遭此慘敗後,在華東戰場整整一個月都未敢出戰。

  萊蕪戰役經過

  萊蕪戰役,情況變化之多,為前所未有。

  南線戰況

  1.我主力北上時,敵人的情況是:第四十六軍在新泰及其外圍,李仙洲***2***總部及第七十三軍的第十五師、第一九三師在顏莊南北地區,第十二軍率第一一一師在萊蕪,第一一二師在口鎮及其以東至和莊地區,新編第三十六師在蒙陰寨及南北師店。

  2.根據以上情況和我們的預定方針,打算一口氣殲滅敵人兩個軍比較困難,甚至可能打成僵局。因此確定首先殲滅位於第二線的王耀武***3***嫡系第七十三軍及李仙洲總部***第四十六軍在前面,非王嫡系,為儲存實力,與我們有些聯絡,我可利用敵內部矛盾***;爾後再集中全力殲滅第四十六軍。當時我們的部署是:以第一、第六縱隊組成左路軍,攻殲萊蕪、口鎮之敵;以第八、第九縱隊組成右路軍,殲滅李仙洲總部及第七十三軍兩個師;以第四、第七縱隊組成中路軍,配合右路軍行動。

  3.我們原來預計在北線打兩仗,第一仗打第七十三軍,第二仗打第四十六軍。這兩仗估計需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結束。因此,留了兩個縱隊鉗制南線之敵,要求在北線打響以後再放棄臨沂。但當我們部隊剛進抵指定集結地區***左路軍進抵羊流店地區,中路軍進抵蒙陰及其東北地區,右路軍進抵魯村地區***時,南線之敵即於十五日進入臨沂,與當時我北線預定戰鬥發起日期***最早為十八日***相隔尚有四天。如南線之敵繼續前進,則在我打響第二天即可趕上與北線之敵會師。

  北線敵情變化

  南線之敵佔領臨沂後,北線敵情共發生了四次變化。

  第一次敵情變化:十五日晚,王耀武發覺我部隊自費縣向西北運動,同時由於其南線部隊迅速進入臨沂,估計我主力轉移方向,乃於十六日調整部署,全線後縮。第四十六軍自新泰撤至顏莊地區;李仙洲總部及第七十三軍的第十五師、第一九三師自顏莊撤至萊蕪地區;第十二軍的新編第三十六師自蒙陰寨及南北師店撤至口鎮、上有莊一線,歸第七十三軍指揮;第十二軍率第一一一師、第一一二師北調膠濟線,擔任張店、明水一線守備。

  在敵人突然後撤的情況下,當時很使我們許多同志擔心,因為我們部隊尚未到齊,有的兵團首長要求以右路軍切斷敵人退路,左路軍向萊蕪挺進。即使不能將敵全部殲滅,也可以吃掉它的“尾巴”。這個意見幸虧我們沒有同意,否則部隊一伸出去,這五萬多敵人就很難消滅。

  第二次敵情變化:王耀武判斷我們要打他,將其部隊後撤,並獲得了徐州綏署的同意。但國防部參謀總長陳誠卻認為我放棄臨沂,是由於魯南戰役傷亡巨大,不堪再戰,並謂劉鄧部隊未能打下民權,因此估計我可能放棄山東,退向黃河以北。陳誠妄圖乘此機會,實行南北夾擊,將我主力殲滅於沂蒙山區,乃令王耀武確保新泰、萊蕪,並派有力一部插向大汶口以南地區,斷我退路。我們得知此情況後,認為還有殲滅敵人的機會。

  十七日,王耀武執行國防部命令,又將其部隊向前推進。第四十六軍重佔新泰,李仙洲總部率第七十三軍第十五師仍在萊蕪,第七十三軍軍部率第一九三師接防顏莊,第十二軍仍守備膠濟線。

  第一次敵情變化後,我仍堅持原定作戰方針,以左、右兩路軍先殲滅第七十三軍,中路軍切斷第四十六軍和第七十三軍的聯絡。第二次敵情變化後,我決定以第一、第八、第九縱隊殲滅萊蕪及其外圍之敵;第六縱隊以一個師直插和莊,其餘部隊殲滅口鎮之敵,任務完成後以一部控制口鎮,主力東移和莊地區,準備打擊自博山南援之敵;第十縱隊和獨立師搶佔錦陽關,得手後以一部對北警戒,主力殲滅上有莊之敵,策應第六縱隊對口鎮之敵攻擊;第四縱隊以全力殲滅顏莊之敵第一九三師;第七縱隊以有力一部鉗制自新泰北援的第四十六軍,主力集結為總預備隊;第二縱隊***欠一個師***由南線趕到後,以一個師接替第七縱隊對第四十六軍的鉗制任務,另一個師進至蒙陰寨西北地區,監視第四十六軍行動。後為加強打援力量,以第一、第八縱隊攻萊蕪;第四縱隊攻顏莊;第七縱隊切斷第四十六軍與第七十三軍的聯絡;第六縱隊全力攻口鎮,並配合第十縱隊和獨立師打擊可能自明水來援之敵;第九縱隊控制博山以南,全力對付可能自博山來援之敵。

  第三次敵情變化:我部署剛定,敵又發覺我主力北移,特別是發覺我第一縱隊第一師在萊蕪以西等了兩三天,同時也發覺我右路軍在魯村集結,加上幾個逃跑的俘虜兵回去告密,情況又起了變化。

  我原定十九日發起戰鬥,因時間倉促,準備不周,決定延至二十日。十九日,王耀武發覺我攻新***泰***、萊***蕪***意圖後,即令第四十六軍、第七十三軍軍部率第一九三師自新泰、顏莊地區星夜北撤,第七十三軍的第七十七師迅速自張店經博山南下歸建。我們得知此情況後,又變更部署:以第一縱隊攻萊蕪敵第十五師及李仙洲總部;如第一九三師向萊蕪靠攏,即以第四縱隊及第八縱隊一個師協助第一縱隊殲滅萊蕪之敵;以第八縱隊***欠一個師***和第九縱隊於博山以南殲滅南下歸建的第七十七師;以第七縱隊切斷顏莊第四十六軍與萊蕪第七十三軍之聯絡,待第二縱隊趕到後,即由該縱隊接替第七縱隊的任務,抽出第七縱隊作總預備隊;其他各部任務不變。

  敵第七十七師十九日抵博山,二十日經和莊南下歸建,我原定以第八、第九縱隊於和莊地區將其殲滅,並定於二十日下午三時開始正式進入戰鬥***其餘各縱隊則定於二十日黃昏後進入戰鬥***,避免過早打響,影響整個戰局***如三時打響,李仙洲總部五時方得知道,第四十六軍再向萊蕪靠攏,已來不及了***。但第八、第九縱隊於當日下午一時就打響了,二時正式進入戰鬥,於是情況又有了變化。

  第四次敵情變化:敵發覺其第七十七師在博山以南的和莊地區捱打,即令第四十六軍於當晚***二十日晚***自顏莊星夜北撤萊蕪,並擬以第一九三師兩個團於二十一日上午自萊蕪北援,接應第七十七師歸建。當時,我們一方面要殲滅第七十七師,另一方面要切斷第四十六軍退路,同時又要阻擊萊蕪之敵向東北增援,遂令第四、第七縱隊於當晚插至萊蕪、顏莊之間,切斷第四十六軍退路,第四縱隊並參加攻擊萊蕪。當晚,口鎮及萊蕪外圍打響;第十縱隊佔領錦陽關。二十一日晨,敵第七十七師大部被我解決。

  從二十日晚到二十一日拂曉,第四、第七縱隊未完成切斷萊蕪、顏莊之敵的任務。第四縱隊在顏莊以東,第七縱隊在顏莊以北。我乃令該兩縱隊於白天不顧敵機空襲,繼續開進。第四縱隊以一個師插至萊蕪以南,以安莊為目標;第七縱隊插至東西盤龍、紅埠嶺。並令第八縱隊全部於黃昏自和莊地區南開,與第一縱隊合擊萊蕪。第四、第七縱隊部隊運動後,我們得悉東西盤龍、安莊及萊蕪正南的懸羊吊鼓山都已打響,估計敵第四十六軍已被我拖住,可待第二縱隊主力趕到後,集中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共五個縱隊,同時解決第七十三軍兩個師及第四十六軍於萊蕪、顏莊地區。

  二十一日晚未接獲報告,二十二日晨獲悉敵第四十六軍已到吳家嶺,因第四、第七縱隊未能完全斷其退路,我預定於二十二日晚實施總攻,以第二、第四、第七縱隊解決第四十六軍,以第一、第八縱隊解決第七十三軍兩個師及李仙洲總部,使敵不能完全靠攏。

  二十二日下午,第七十三軍一部進至萊蕪西北的南白龍,第四十六軍自吳家嶺進入萊蕪城,並擬以第七十三軍為左路,第四十六軍為右路,沿萊蕪至口鎮公路全部向北突圍。由於我未能切斷第四十六軍退路,敵兩個軍得以完全靠攏,從而增加了我軍困難。我乃決定以第一、第二、第七縱隊為左路軍,統歸第一縱隊葉飛司令員指揮,負責解決萊口線***不含***以西之敵;以第四、第八縱隊為右路軍,統歸第八縱隊王建安司令員指揮,負責解決萊口線***含***以東之敵;並令第六縱隊以一個師位於口鎮以南,阻敵北竄。後因準備不充分,且僅有第四縱隊在萊蕪附近,第二、第七縱隊距離尚遠,敵既靠攏,進攻又不易奏效,因此決定二十二日晚暫停攻擊。當時,估計敵人行動有兩個可能:

  1.可能固守萊蕪。果如此,我則於二十三日晚集中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縱隊實施總攻。敵靠攏雖難打,但過於密集,擠成一團,便幹我首先集中炮火予以大量殺傷後將其殲滅。

  2.可能向口鎮方向突圍。因萊蕪城過於狹小,口鎮比萊蕪鎮大數倍,且儲有近百噸彈藥和數十萬斤糧食。如敵向口鎮突圍,我則佈置於運動其殲滅。

  二十三日上午,敵分兩路平行向北突圍。第七十三軍沿礦山、南白龍向北,先頭到達高家窪地區,正與我第一縱隊前哨接觸,其後衛仍扼守礦山。第四十六軍沿北鋪、山子後向北,先頭到達芹村地區,正與我第六縱隊前哨接觸,其後衛仍控制萊蕪。當時有同志建議在敵未全部撤離萊蕪時即將其切斷,我們沒有同意。因萊蕪尚有第四十六軍兩個團,礦山仍為第七十三軍一個團扼守,在敵人最後脫離工事以前,過早出擊,已向北之敵可能縮回來,這樣易打成僵局,增加我軍傷亡損耗。

  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時,敵最後撤離萊蕪城,我乃以第四縱隊一個師佔領萊蕪城,切斷敵再回萊蕪的歸路,其餘部隊於下午一時全線出擊,李仙洲總部及第七十三軍***欠一個師***、第四十六軍全部遂於芹村、高家窪南北狹小地區被我全殲,戰鬥於當日下午五時全部勝利結束。

  萊蕪戰役勝利原因

  1.這次勝利,首先應歸功於黨中央和華東局的正確領導和軍長的直接指揮;同樣地,也由於全軍指戰員的英勇善戰和地方黨政軍民的全力支援。這次,我地方武裝和民兵都配合得好,使敵難以漏網。據我們所知,敵第四十六軍迄今僅收容了四百多人,還是我們放回去的老弱及傷兵。

  2.各地區的配合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膠東部隊拖住了敵第八軍的尾巴,殲滅了第一六六師的一個團和第一○三師一部;渤海部隊對膠濟沿線實行破擊,並進逼濟南,引起敵人恐慌,使其感到四面受敵。

  3.各兵團首長在山地作戰、通訊聯絡困難及超越敵第一線作戰等條件下,能按照總的意圖,機動靈活、果敢堅決地完成了任務,也是這次勝利的重要原因。在各縱隊的配合上,第一縱隊最吃力,雖然繳獲不多,但在整個戰役中起了決定作用,應算第一功。第八、第九縱隊迅速解決敵第七十七師,開啟戰場,使我能騰出兵力,功也不小。其他各縱隊都有功勞,如第十縱隊及獨立師在西北牽制敵之援兵,使我能安然解決萊蕪之敵;第六縱隊雖未全殲口鎮之敵,但在口鎮以南的一個師,堵擊向北突圍之敵,起了相當作用;第二縱隊雖未打到仗,卻切斷了敵向西南之退路;第四、第七縱隊初期雖未完成切斷敵第四十六軍退路的任務,但戰役後期堅決地完成了任務;第三縱隊的功勞也不能抹煞,如果沒有他們在南線牽制敵人,我們也就不可能集中全力來解決北線之敵。總之,我們不能單純以繳獲多少來評定成績。在大兵團作戰中,往往有的部隊很吃力,但繳獲很少,有的部隊所付代價不高,但繳獲很多。因此在評定戰績時主要應視對整個戰役是誰起了決定作用。

  萊蕪戰役中的缺點

  1.我們原預定於膠濟線再殲敵兩個軍,由於敵情變化,第二步計劃未能實現。如果動作快,事先佈置更周密些,即使打不到兩個軍,也可以殲滅其一到兩個師。按照我們原來預定的共殲敵四個軍計算,還差五個師,這不能不算是一個缺點。因此我們還要繼續努力,不能滿足於這次戰役的勝利。

  2.特別嚴重的缺點,也是各縱隊首長所共同提出的,是部隊開進紊亂,行軍道路交叉,大家爭路走,爭房子住。這個問題主要應由我負責,因陳***士榘***參謀長留南線指揮,劉***瑞龍***、張***元壽***副參謀長又忙於後勤,對部隊運動道路未能更精細區分,同時在客觀上時間不允許,加上從平原轉入山地,道路太少,通訊聯絡不便,也是原因之一。但不能以客觀原因來推諉主觀責任,如果我們注意的話,至少可以減少這些現象。

  3.通訊聯絡差,這雖然是中國自有紅軍以來每戰都有的缺點,但無論如何應設法改進。今後通訊聯絡,下級也應主動向上級聯絡,並加強電話與騎兵之使用,才能適當解決這一困難。

  4.個別部隊不注意隱蔽,白天行軍,或向前集結過於突出,過早暴露我們的意圖。今後應注意保守軍事祕密,並養成夜間行軍的習慣。還有,每次戰鬥前幾乎都有俘虜兵逃跑回去,向敵人告密,值得警惕。

  5.戰場追擊差。在殲滅第七十七師時,接到第八、第九縱隊報告,說敵已大部解決,部隊撤回二十餘里,第二天又發現敵人,再拉上去打。二十三日戰鬥中,各縱隊都報告敵人已全部消滅,第二天又發現殘敵五千餘人向和莊地區逃竄,迫使我第九縱隊回師殲敵。如當晚各縱隊能跟蹤搜尋,我第九縱隊即可按預定計劃於二十四日晚包圍張店,至少可以殲滅第十二軍的大部。

  經驗教訓

  1.我們在南線撤出臨沂,在北線獲得了空前偉大的勝利,中央來電說:今後只要哪裡能消滅敵人,你們就到哪裡打,不必計算時間和路程。這次在軍長和華東局的領導下,毫不留戀地放棄臨沂,北上殲敵,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2.這次戰役值得今後學習的是,製造了敵人的錯誤,錯亂了敵人的部署,並掌握與利用了敵人內部的矛盾,爭取了我們的勝利。我在主力北上時,故意在運河線架橋以迷惑敵人,敵機又發覺我部隊自費縣向西北運動,陳誠即認為我主力要撤向黃河以北。我臨沂不守,北線敵迅速後撤,我未貪小便宜截擊其後尾,仍按原計劃繼續集結,因而未暴露我之意圖,又使敵首腦機關判斷錯誤,再度將部隊南伸。我第六縱隊對口鎮之敵強攻未下,雖然不好,卻增長了萊蕪之敵向口鎮方向突圍的希望,最後敵人決定突圍,便於我在運動其殲滅***但這並不是說口鎮不應該打下***。敵第四十六軍為儲存實力,同我們拉關係,我們做工作,使其保守中立;突圍前,該軍軍長***4***脫離指揮位置,部隊失卻掌握,減少了我之傷亡。這些說明,今後作戰,我們應該想盡各種辦法,製造敵人錯誤,並適當利用其內部矛盾,勝利就會更大。

  3.我們對敵情的瞭解還不夠,特別是對王耀武的指揮特性瞭解很差。如果我們瞭解到王的性格大膽果斷,能命令其部隊一天一晚後撤數百里,那我們即可大膽地將部隊插到濟南附近,這樣,敵第十二軍也就無法逃跑了。這說明我們不僅要了解敵人***、兵力、裝備、戰鬥力及部署等,還應瞭解敵指揮官之性格特點。如對方是多疑的,我可多設疑兵;如對方是個猛將,我們則來一套軟的。

  4.我們的戰場追擊差。當敵人潰退時,戰場上的追擊不應等待命令。此次由於我各部忽視追擊,以致第九縱隊為敵潰兵拖住尾巴,未能按時實行第二步計劃,這一點值得今後切實注意。

  5.敵人在指揮上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怕分散為我各個殲滅,隨時將兵力集中。加上部隊素質差,因此抓得更緊,靠得更攏,四五萬人擠在東西六七裡、南北僅三四里的狹小區域內,無法展開,在我炮火殺傷後迅速為我殲滅。這從反面說明了兵不在多,而在於誰能首先展開兵力火力,並高度發揮其作用,誰就能勝利。江南第三次孝豐戰鬥,敵十一個團兩萬多人,白天伸展縱橫三十里,晚上收縮於縱橫僅三裡之狹小圈子內。我趁晚上佔領敵外圍所有工事,第二天集中炮火即將其殲滅。今後我們應充分利用敵人這一犯教條的毛病,抓住敵人這一弱點。

  6.大兵團作戰,各縱隊求繳獲之心不應過於迫切,而應區域性服從全部,個別服從整體。這次第四縱隊想截敵尚未撤離萊蕪的兩個團後尾,我們未予同意,否則這兩個團憑藉萊蕪工事頑抗,我一時不易攻下,而已向北突圍的敵軍主力在遭到我正面阻擊時,有縮回萊蕪固守的可能。如此則不僅不能迫使敵人處於狹小地區,求得在運動其殲滅,而且要多花兩天時間,多付出幾千人傷亡的代價,才能最後解決戰鬥;弄得不好,甚至有打成僵局的危險。

  7.大兵團作戰,情況瞬息萬變,除非敵人實行總退卻,個別部隊決不能改變整個部署的決心。第一次敵情變化後,如果我們同意截敵後尾,則五萬多敵人就不易消滅。正因為我們沒有動,敵人就不再懷疑,否則王耀武即使接到陳誠再向南前進的命令,也不見得就會執行的。

  對今後作戰的意見

  1.中央要求我們在今後十個月中每月殲敵五個旅。這一艱鉅任務的完成,要靠各部隊的努力,特別要靠各兵團首長在各種困難條件下,堅決和機動地完成本身所負的任務。

  2.密切友鄰配合,近距離內經常保持徒步或傳騎聯絡。我們上下聯絡雖然做得不好,但總算保持了聯絡,有的也是做得很好的。可是與友鄰的聯絡更差,今後應特別注意。這次第七縱隊第二十師不待命令主動支援第一縱隊作戰,值得學習和發揚。

  3.根據戰局發展趨勢,當敵人被殲滅到一定程度失卻進攻能力時,可能改取守勢,我將由內線轉入外線作戰,由運動戰進至陣地攻擊。這就需要我們開展爆破運動,學習土工作業,加強炮兵、工兵的建設。在這次整訓中,各縱隊應組織炮兵營,下次即須完成炮兵團的建制,另須成立工兵營***或分別配屬於師***及戰防炮連。要懂得愛惜工兵人樹,不要把工兵當步兵使用,否則會增加自己困難。

  4.我們部隊不僅開始有而且已經擁有大量近代裝備,但缺乏掌握這些裝備的幹部。這就要爭取已經參加工作或正在學習的俘虜人員,並號召我們幹部學習使用和掌握近代武器,選擇培養和大批提拔有發展前途的新老幹部,學習各種武器的不同效能和結合使用的方法,研究對敵人新武器***如坦克、火焰噴射器等***的對策,以期在現有水平上提高一步;如仍停留在現階段上,將不能擔負起今後更重大的任務。

  5.加強參謀工作和健全司令機關。各級指揮員應懂得由於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今天的戰爭已由司令指揮時代進到組織戰鬥時代。正因為如此,參謀工作和司令機關必須加強和健全起來。過去華中有的部隊對參謀的使用是不夠妥當的,有的首長把參謀單純當通訊員、偵察員使用,有的首長遇事包辦,把參謀放在一邊不用;也有參謀水準不高,文的只能寫等因奉此,武的只會猛打猛衝,連寫個收條都不會,這些都是不應有的現象。各縱隊今後應特別重視參謀工作,加強培養各級參謀人員,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鍊,成為文武全才。陳***士榘***參謀長已從南線回來,他是八路軍一一五師的老參謀長,相信我們今後的參謀工作一定會做得很好。

  6.最後,部隊後勤機關亦應很好地健全起來。擔架隊、運輸隊要馬上建立。過去我們對這些問題沒有很好注意,將來轉入外線作戰,傷兵要有人抬,糧食要有人運,後勤機構如不及早建立,是會影響今後作戰的。

  我的報告很瑣碎,尚缺乏系統。特別是這次戰役,在軍長直接領導之下,具體部署由我負責,缺點很多,希望各兵團首長提出批評,以便在今後作戰中儘量改進。